谈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和意义
2014-04-29王东风
王东风
[摘要] 随着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现有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此后勤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是必然的选择。在后勤工作中如何实施信息化管理,以优化医院的后勤工作,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的概念、目标、基本构架、可行性分析以及优势和意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3. 035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4)13- 0055- 02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院后勤的管理创新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同时,代表当代最先进的管理思想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促进了后勤工作的管理变革,同时也成为后勤服务实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1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后勤信息化管理就是要将分散的、孤立的信息汇总处理形成封闭式信息管理链,完成从事件发生、运行处理过程、监督、反馈最终结果到改进措施与修正办法的过程管理。在后勤集团形成一个数据中心,处理分析统计各个中心职能部门的管理数据、运行数据、资金使用情况、收益情况、资产情况、人员情况、绩效考核情况,提供模糊查询等功能。通过系统分析得到所需的各类报表、图表曲线和其他重要数据,使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
2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要达到的目标
(1)信息化目标是降低整体采购成本,有效规避运营风险,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使后勤管理成为统一体。即从管理中要效益。另外,信息平台体系将不受地域限制,在不同部门间实现信息高效互动。
(2)管理技术的结合。后勤信息化不是孤立的,信息技术只有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规范的管理制度相结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我们要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后勤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运行的简单化,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两方面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如果不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就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信息系统不能体现先进的管理思想,系统建设就失去了方向。
3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
首先,要搭建一个医院与下属各个职能部门的沟通渠道,即针对后勤的办公管理系统,让下属部门在第一时间上传、汇报相关办公文件,以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其次,搭建各个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做到规范每个岗位的责、权、利管理,通过制度科学管理,建立岗位考核和绩效评估制度。使每个部门每个岗位职责清晰,目标明确。最后,要整合已有的系统,将其纳入到后勤整体信息平台中来,使管理者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遥控指导,并在第一时间得到医院各种运行数据。决策的正确性,依赖于数据的准确性和信息的及时性。
4医院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从硬件环境来看,近些年来,医院内部网络已相当普及和成熟,后勤信息化平台可依靠现有的院内网络环境和计算机设备,除了需要一台专用服务器,用以建立数据中心外,基本不需要大的硬件投入。
(2)从软件环境来看,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队伍结构大大变化,知识化、年轻化程度日益提高,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多数后勤管理者和职工已习惯使用计算机办公和通过网络了解信息。
(3)从资金投入来看,一个能覆盖后勤各主要部门和职能且较完整的信息平台的建设投入,根据后勤业务规模的大小,从几万元到二三十万元不等,多数医院后勤实体是可以承受的。如果资金暂时有困难,则可以分部门,按步骤实施,在后勤系统中选择条件最成熟、最急需、见效最快的部门先行实施,如采购中心、膳食营养中心,或办公室、财务、人事等部门先行,待条件成熟,再一个个上系统,最后将各部分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系统平台。
(4)从技术上看,近些年来与后勤管理相关的信息化技术发展均已较为成熟,许多医院后勤已具备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只是这些技术的应用较为分散、零乱,亟待统一规范和整合,使其系统化,从而发挥更大效应。
5医院后勤信息化的优势和重要意义
(1)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在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体系中可运用网络进行审批流程管理,避免了申请人逐级签字,等待领导,领导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时审批,转发;另外领导也可通过网络检查各部门工作,节省大量时间;而且,各个部门数据汇总统计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大大提高上报速度和准确率,省时、省力,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约了管理成本。
(2)资产管理清晰明确,随着医院不断发展,后勤的资产也在迅速地增加。那么,各单位中心到目前为止在原有资产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少,有多少该纳入报废指标,有多少进行了维修或增值,恐怕是后勤领导最关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系统盘清后要将剩余部分盘活,以达到创造其最大价值的目的。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单位的资产情况和使用分布情况,对资产的重组、盘活及创收提供着重要的决策信息。
(3)充分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利用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数据对比,找到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由原来的模糊式管理轉变为现在的数字化管理,将问题用量化法找到,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的指标和决策依据,从而改变以前盲目的甚至是不计成本的管理,同时也堵塞了管理制度上的漏洞。最终使管理简单化,一切用数字说话。
(4)各级岗位责、权、利明确,操作规范标准。通过系统的规范化管理,明确岗位的责、权、利关系,同时与考核挂钩,与个人利益结合,形成了岗位的责、权、利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仅规范了操作流程管理,同时也使责任人有了主动意识。
(5)服务意识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管理系统在各个部门的业务和流程设定的规范要求,人员责、权、利明确,主动意识提高,使得工作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果明显提高,服务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完善了激励机制。
(6)核算更加科学规范。核算考核的标准统一规范,统计方法明确一致,使各个部门的统计、考核和监督有可比性,更加科学合理。
(7)后勤实现信息化管理是与医院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后勤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先进管理模式的引入和后勤队伍专业素质的培养以及企业形象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化了医院后勤服务安全管理,推进了反腐倡廉建设,随着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后勤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是必然的选择,在后勤工作中如何更科学地实施信息化管理,以优化医院的后勤工作,成为值得我们研究的一项长期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士俊,董军.医院管理与信息利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