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构思精简深刻的原始生活小唱
2014-04-29陈佳戴朝荣
陈佳 戴朝荣
【摘要】精简的外在是艺术性的前提,深刻的内在是艺术性的核心。民族性、地域性越典型,艺术价值就越高。该曲的形式与意蕴,契合原始文化的互渗律。
【关键词】《保护小羊》;深刻;阐释;图腾表象;模仿思维
前言
“文化是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民族性是文化的根性特质。“一个民族的‘原始性程度的深浅问题,文化形式的程度高低,如果能辨明一个简单的文化元素,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叔本华说过:“一切艺术都希望达到音乐的状态。它是帝王式的艺术,使世界得到完整再现和表达。”傈僳族为古羌族后裔,由青藏高原南徙,现生活在云南、四川,善乐舞,自认“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本文选取《保护小羊》为语境文本,借鉴了阿瑟·丹托“阐释构成艺术品”理念;以二维视角即:一是外延,艺术现象与生态、文化、社会的联系;二是内涵,物质层、支持性价值观、潜意识假定;挖掘音乐作品冰山下隐藏的网络系统。
一、艺术形态学阐释(张弛有道,质朴活泼的本体特征纯真性)
歌曲如寓言故事,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纯朴天真。歌词大意:“一群小羊上山岗呀,突然来了三只狼。朋友们呀,快快来呀,快来保护小绵羊。大象伸出长鼻子呀,狗熊举起大手掌,小刺猬呀,小猎狗呀,团结起来赶豺狼”。
乐曲音域为一个八度,1 3 5为主和弦,两句体,a(1-8) + a(10-16),F宫调,2/4拍。前四小节两次重复,旋律以宫音开始,下行结束于徵音,表现出稳定性。羊上山岗,为后续情节打下铺垫。第五小节旋律提升八度,附点音符,以铺垫气氛。五六两小节下行与上行的旋律交替,情节随之紧张。第七八小节“三只狼”一句旋律缩紧,通过力度变化推动情绪。九、十小节为第二部分开始,旋律相同,将情节延伸,大家合力把财狼赶跑。最后落在主音。
“音响音调能够以特殊的力量和准确性揭示最隐秘的情感运动,以及不可琢磨的情绪。”原生态音乐即乐衷于呈现那些朦胧的“有意义的形体”,使作品深情而富有哲理地表达了某种反观式的经验和价值。蛇形线灵活生动,赋予美以最大魅力。《保护小羊》旋律线姿态曲折,张弛有度;结构整齐,饱含对比、平衡的美学意蕴。悠闲、紧张、焦急等情绪演唱的交错,又富于律动感和戏剧性。
二、艺术符号学阐释(图腾表象与模仿思维的泛审美神秘性)
符号是人与世界的中介,划定了人性的圆周。米尔恰·伊利亚德认为,符号的象包含于宇宙论的整体中。塔尔德《模仿律》完善了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认为:借助模仿论,才能解释人的普遍性与多变性的社会行为。图腾是原始族群的区分系统和符号系统,实质上是人格化的崇拜的产物,标志着神性和权威。有名栗粟者常带药箭弓弩,猎取禽兽”。(明《景泰云南图书志》)傈僳族认为,祖先由动物转化而来。那些狩猎和采集时代的神话图腾,逐渐衍进为宗教化、实体化和概念化的动物图腾,含虎、羊、荞、雀、鼠、猴、熊、蜂、猫头鹰等。《保护小羊》通过氏族图腾的植入,表达了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羊是最受喜爱的家畜,猎狗是狩猎伙伴;大象是最大动物;狗熊力大无比,刺猬则是忠诚代称。
三、艺术伦理学阐释(“惩恶劝善与众力无畏”的道德情感性)
现实自然界中,狼和羊是吃和被吃的关系,羊的反抗,如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原始民族艺术则想象力丰富,以万物有灵的宇宙全息论为根据;伦理由部落“非规范文化”分裂出来,以仁与公平的普遍价值为准绳。《保护小羊》的伦理格调运用缘象比附,依托于惩恶扬善的判断,超越狼与羊的固有关系。首先,价值,分劝崇拜与惩恶两层。一为劝善。“羊,祥也”。羊大为美,即善,隐喻正义。二为惩恶。狼为不良,即恶;两个层次互补,构成价值框架。其次,恻隐,情节发展跌宕起伏,结局合乎情理,满足了同情心,实现终极关怀。最后,理性,表面的因果关系与隐藏在幕后的善恶缘故,均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四、艺术心理学阐释(观念储存库和单式连锁思维的心理趋向互渗性)
原始思维就是以受互渗律支配的集体表象为基础的、神秘的、原逻辑的思维。
(一)群体性
群体生活,心性相通,声气相求,容易产生具有交互依存的动力,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傈傈族音乐以原始文化为胚基,即取材于客观生活的群体性劳动场面,如《保护小羊》《种瓜调》《牧羊调》《打猎调》《种麦调》《盖房调》追随着集体无意识,凸显生命哲学和自娱性、神秘感的特点。
(二)秩序感
故事发展的单式连锁性,以泛灵论为基础,将幻想和现实捏合起来。狼吃羊设定的紧张与压力,脱胎于潜藏在心灵深处的生存恐惧。齐力擒狼的线状模式发展链条,是客观现实的情感、道德向内投射到艺术创作的结果。
五、艺术文化学阐释(平均主义和血亲复仇的民族文化传统)
民族的社会秩序本质上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从属于稳定的地缘、血缘和亲缘形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一方面,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具有超生物的遗传,“荣耀”精神得以继承。家畜、粮食多;救助老幼妇孺,互不计较,都是荣耀。另一方面,共同的生活境遇产生同心同德的精神凝聚力。“以血还血”是战争的雏形。打杀称为“奢来合”,是神圣的义务,也是处理对外关系的手段。对个体的伤害,被引申为对公社成员的侵犯。因此,该曲不刻意塑造哪个形象,涵蕴着平均化倾向,以恶制恶的烈性复仇,正义的最后审判。
六、结论
文化是由象征有机的结合而形成的意义系统,是具有知觉、观念、理解、判断的包容性概念。艺术即民族文化的象征。艺术的意义,就是鸟瞰人类社会历史的全貌。原始艺术的概念并非专指远古艺术,而是纯真、力感和野性的原生态艺术的总称,特点包括:艺术性与现实性;直觉思维;人与自然互动。
《保护小羊》是聚合了原始艺术的特征,与生存环境相联系,籍蕴着心理反射的分节式小曲。精简,主题形象经络分明。深刻,映现着实践方式和思维方式。文化要素(特质)为:写实主义和群体精神;核心是血缘伦理观。
参考文献
[1]范晓峰.区域性音乐文化的存在基础——种广义的音乐文化学探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7.
[2][德]格罗塞.艺术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李慧琴.浅议音乐课堂教学法[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4][俄]卡冈.艺术形态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8.
[5][美]克利福德·格尔兹,赵丙祥.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陈佳(1979-),男,福建泉州人,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学、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