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昌县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调查分析

2014-04-29曾开明黄金燕邵晖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9期
关键词:土地整治

曾开明 黄金燕 邵晖

(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江西南昌 330025)お

摘要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是增加耕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该研究以会昌县为例,以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数据,运用GIS技术、典型抽样调查、数学模型及综合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会昌县后备土地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测算其开发潜力并进行分级。结果显示,会昌县境内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总量达1 813.07 hm2,占后备土地资源的21.92%;可开发利用的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多集中在坡度为6°~15°的地区,面积为738.11 hm2。

关键词 适宜性评价;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土地整治

中图分类号 SB2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9-06391-02

Analysis on Potential of Reserved Land Resources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Huichang, Jiangxi Province

ZENG Kai瞞ing, SHAO Hui et al

(Jiangxi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 Nanchang, Jiangxi 330025)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reserved land resources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ncrease arable land and national food security. With Huichang County as example, based on the second national land survey results, using GIS technology, typical sampling investigation, numerical model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suitability of reserved land resource was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was measured and grad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served land resource suitable for cultivated land in Huichang County is up to 1 813.07 hm2, accounting for 21.92%; the developable reserved land resourc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6-15 altitude, with the area of 738.11 hm2.

Key words Suitability evaluation; Reserved land resources; Exploring pot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作者简介

曾开明 (1974-),男,江西东乡人,讲师,从事土地整治实施管理研究,*通讯作者,高级工程师,从事土地整治研究。

收稿日期 20140605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的耕地数量急剧减少,为确保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粮食安全,开发后备土地资源成为缓解耕地资源急剧减少的一项重要措施。该项工作是土地整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增加耕地有效利用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保护耕地以及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2]。笔者以会昌县为例,对其耕地后备土地资源潜力进行测算和评价,为全县土地整治潜力测算、土地整治规划目标、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的确定,也为全县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和农业产业化结构优化提供依据,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1研究区域概况

1.1 会昌县概况

会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南部,武夷山余脉西麓,南岭余脉北端,赣江一级支流贡江上游;地理坐标为115°29′~116°02′ E,25°29′~25°55′ N,东南邻福建武平,南接寻乌,西南毗安远,西北连于都,东北交瑞金。为赣、闽、粤“三省通衢”之地。东西宽56 km,南北长85 km。距赣州市(经杉树排、瑞赣高速)137 km,距省会南昌市(经瑞金、抚州)440 km。

会昌县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地势周围高、中间低,自东南往西北略呈掌状倾斜。河流众多,南来的湘江与东来的绵江汇成贡江直入赣江。年降水量1 621.2 mm,年均温19.3 ℃。截至2013年5月,全县辖19个乡镇,总人口51.1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6.7万,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第二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江西省商品粮基地县。

1.2 后备土地资源现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显示,按照规划基数分类,会昌县辖区内后备土地资源为2 016.2 hm2,其中,沙地面积0.59 hm2,裸地面积344.27 hm2,荒草地面积1 600.91 hm2,内陆滩涂70.43 hm2,详见表1。

表1会昌县后备土地资源现状

地类面积∥hm2 比例∥%

水域 内陆滩涂 70.43 0.85

自然保留地 裸地 344.27 4.16

沙地 0.59 0.01

荒草地1 600.91 19.35

合计2 016.20 24.37

2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2.1 评价方法

根据会昌县土地利用的特点,在充分考虑地形、地貌、自然灾害、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同时确定评价单元,并以土地的自然属性对土地利用适宜性的影响大小为主要评定尺度,按照耕地对土地的要求,通过一系列限制性因素对后备资源适宜性的影响度确定因素的权重,得出全县后备资源适宜性等级。

2.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从会昌县的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料出发,参照会昌县后备土地资源分布的地貌状况、土壤类型及其肥力特征和灌溉条件,将会昌县的后备土地资源分2个适宜类:宜(园)耕地类、不宜耕地类。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反映土地质量的全面性、代表性、主导性、评价因子的相对独立性、稳定性、区域差异性以及资料的可获得性为原则[3]。通过对会昌县的自然、社会经济等资料的分析和对全县典型样区、典型开发项目的调查,选取了地形坡度、海拔高程、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水源条件等5个因素作为会昌县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的限制因素(表2)。

2.1.2

指标权重确定。指标的权重反映其对后备资源利用开发适宜性影响程度的大小,该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4]。首先根据专业知识和会昌县的实际情况,确定5个因素的判断矩阵。经过模型运算后,得出5个因素的相对权重分别为0.503、0.035、0.260、0.068、0.134,其一致性检验值C.I=0.058 4<0.1,说明判断矩阵正确。

表2 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等级表

适宜性坡度ぁ 海拔高こ獭蝝 土层厚ざ取蝐m 土壤有せ质∥% 水源ぬ跫

〖BHDG1*2〗

宜(园) 一等地 <6 <150 >100 >2.0 优(4)

〖BHDW〗耕地类 二等地 7~15 150~300 60~1001.0~2.0 良(3)

三等地 16~25 300~500 <60<1.0 一般(2)

不宜耕地类>25 >1 200 <10 <0.2 -1

2.2 结果分析

运用MapGIS软件将土壤普查的图件和数据、地貌图件、土地详查图及会昌县2010年底变更数据输入计算机,将12类评价单元5个因素的指标值存储在建立的后备资源评价数据库中。为了保证各个因素参评时的量纲一致,应用方差法对各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按照公式(1)计算各评价单元的分值:

玒璱=∑n P璲X﹊j(j=1,2,…,6)(1)

式中,Y璱表示第i个评价单元的分值;P璲表示第j个评价因素的权重;X﹊j表示第i个单位内第j个因素的指标值。オ

利用公式(1)可以从数据库中自动读取数据并计算各评价单元的分值,得到会昌县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结果:会昌县后备土地资源中,一等地有宜耕地475.59 hm2,二等地有宜耕地931.99 hm2,三等地有宜耕地405.49 hm2,可知,会昌县宜耕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土地总面积为1 813.07 hm2。

3 土地开发潜力测算及分级

3.1可开发面积计算

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参照会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以及对全县典型样区、典型开发项目的调查,确定全县可开发的后备资源类型主要为自然保留地。首先,从各乡镇自然保留地中减去坡度在25°以上的其他草地面积和坡度在2°以上的陆滩涂面积;然后,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不同坡度土地的可开发系数,与可开发自然保留地相乘,得出可开发面积(表3),全县总面积为1 629.75 hm2。

表3 会昌县不同坡度土地开发系数和面积

坡度∥° 开发系数∥% 可开发面积∥hm2

<2 95 192.91

2~6 93 253.43

6~15 90 838.77

15~25 85 344.67

3.2 新增耕地面积计算

首先,根据会昌县各乡镇地形地貌等因素特征,采用随机抽样和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不同坡度土地新增耕地系数,坡度<2°的新增耕地系数为92%,2~6°的为90%,6~15°的为88%,15~25°的为85%。然后根据公式(2)计算出各乡镇新增耕地面积:

Δ玈=∑n i=1(a璱×S璱)(2)

式中,i=1,…,n,其中n为乡镇的个数;

Δ玈为某乡新增耕地面积(hm2);

玜璱为各坡度新增耕地系数(%);

玸璱为某乡不同坡度土地可开发的面积(hm2)。

会昌县各乡镇宜耕后备资源可开发新增耕地面积见表4。由表4可知,会昌县可开发新增耕地总面积为1 436.63 hm2。

表4会昌县不同乡镇可开发新增耕地面积

hm2

乡镇 <2° 2~6° 6~15° 15~25° 合计

白鹅乡 0.61 0.84 8.66 8.19 18.31

洞头乡 1.83 1.22 3.41 3.32 9.78

富城乡 0.02 0.21 0.89 1.21 2.32

高排乡 0.02 1.89 8.09 16.21 26.21

筠门岭镇 12.49 27.89 85.88 25.97 152.23

麻州镇 25.96 32.16 139.23 31.52 228.86

清溪乡 0 0.36 1.25 2.02 3.63

文武坝镇 9.20 14.97 25.68 10.75 60.61

西江镇 42.14 39.28 78.16 89.46 249.05

小密乡 6.14 8.40 61.23 17.04 92.82

晓龙乡 5.45 13.02 23.81 2.56 44.84

永隆乡 0.17 0.53 4.68 0.77 6.14

右水乡 1.28 1.52 14.07 13.68 30.55

站塘乡 1.94 8.14 32.64 13.41 56.12

中村乡 0.65 5.21 9.42 8.66 23.95

周田镇 44.84 53.21 192.99 38.54 329.57

珠兰乡 2.67 3.31 8.32 3.16 17.46

庄埠乡 14.53 3.98 19.17 2.01 39.69

庄口镇 7.51 11.94 20.53 4.51 44.48

合计 177.45 228.09 738.11 292.97 1 436.63

3.3 开发潜力分级

3.3.1

分级因素选择和权重确定。以乡(镇、街道)为分级单元,以各乡(镇、街道)可开发面积及其新增耕地系数为分级依据,采用因素成对比较法[5]和特尔菲法[6]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经过计算和专家打分得到可开发面积权重为0.6,新增耕地系数权重为0.4。

3.3.2

分级方法和结果。在多指标评价中,由于各个指标的单位不同,即量纲不同,指标间缺乏可比性,不便于分析。因此,首先要对所有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将其转化成无量纲、无数量级别的标准化值。采用公式(3)计算:

獵璱=X璱-X﹎in 玐﹎ax-玐﹎in(3)

式中,獵璱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X璱为指标值;X﹎in为该项指标最小值;玐﹎ax为该项指标最大值。

综合指数的计算在对评价单元实际数据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各权重指标,将各标准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总分值,可成为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综合指数。采用公式(4)计算:

玃璱=∑n i=1F﹊j×W璱(4)

式中,P璱为某级别的总分值;W璱为第i个因子的权重;F﹊j为第i个因子的分值。オ

根据综合聚类分析结果与综合评价法,结合前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及确定的各因素权重,按照加权平均值方法计算得出会昌县各乡(镇、街道)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的综合评价值,以乡为分级单元,划分土地开发潜力,将全县划分为3级土地开发潜力区。

会昌县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级结果见表5。

表5 会昌县宜耕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级汇总结果

潜力区 区域范围 可开发面积hm2 新增耕地っ婊∥hm2 平均新增耕さ叵凳∥%

Ⅰ级 庄口镇、晓龙乡、庄埠乡、筠门岭镇、西江镇、麻州镇、周田镇 1 232.85 1 088.73 88.31

Ⅱ级 永隆乡、洞头乡、站塘乡、珠兰乡、小密乡、文武坝镇 276 242.94 88.02

Ⅲ级 清溪乡、高排乡、富城乡、白鹅乡、右水乡、中村乡 120.9 104.96 86.82

合计1 629.75 1 436.63 88.15

4结论

(1)会昌县境内目前尚存在一定数量的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总量达1 813.07 hm2,占后备土地资源的21.92%,且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整体质量较高,一、二等宜耕地数量占绝大多数,达到77.64%。

(2)在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中,受地形坡度和土壤质地等因子的影响,可开发利用宜耕后备资源最多的集中在坡度为6°~15°的地区,面积为738.11 hm2。

参考文献

[1] 曹筱扬.滇西南地区后备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及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2.

[2] 陈印军,肖碧林,陈京香.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与土整理效果分析与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1):56-59.

[3] 关小克,张凤荣,李乐,等.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2):304-311.

[4] 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5):102-106.

[5] 沈明,陈飞香,苏少青,等.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划定方法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2(7):29-33.

[6] 许庆福,翠红,梁东.特尔菲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中的应用[J].山东国土资源,2004(6):25-28.

猜你喜欢

土地整治
重庆市2015年贫困村土地整治项目扶贫成效评价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新形势下丘陵山区土地整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沟道区土地整治前后土壤养分特性研究
农村土地整治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农户土地流转的收入效应分析
基于土壤限制因子改良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研究
贵州省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