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研究
2014-04-29林晓丹贾兴飞
林晓丹 贾兴飞
[摘要] 2006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变革实现了会计理念和具体准则的更新。准则变革不仅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还影响企业内部决策。因此,本文以企业财务决策作为切入点,基于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分配决策等角度全面探究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准则理念变革和具体准则更新促进了债务契约有效性的提高和筹资规模的扩大,改善了投资效率,使分配政策面临更大挑战。
[关键词] 会计准则变革;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分配决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4. 002
0引言
财务决策是对财务方案、财务政策进行选择和决定的过程,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分配决策等。Zeff[1](1978)提出,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即会计报告能够对企业、政府、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从本质上说,经济后果观认为会计政策及其变化会影响管理者的实际决策,而非仅仅反映决策结果。然而,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会计准则变革对信息或资本市场的影响,鲜有研究将准则变革与企业内部决策相挂钩;同时现有文献主要从会计准则变革整体视角出发进行探究,而分别考察会计理念变革及具体准则更新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深入企业内部决策机制,以财务决策作为切入点,从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分配决策等方面探究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企业财务决策产生的影响。本文研究试图丰富会计准则变革对微观企业决策机制的影响,进而为企业有效地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一定的借鉴。
1会计准则变革对筹资决策的影响
企业资金筹集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和采用不同方式及时、适量地筹集生产经营和投资必需的资金。本文主要就会计准则理念及具体准则变革对企业债务筹资的影响进行探讨。
1.1 理念变革对筹资决策的影响
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理念的实质性趋同,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可比性,有助于向国外投资者提供更多信息,进而吸引国外资金,拓宽国际筹资渠道。
计量属性由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转变,提高了企业债务契约的有效性。Jensen和Meckling[2](1976)指出,公司是不同个体间缔结的一系列契约关系的集合,包括债务契约、管理层薪酬契约等,这些契约以会计数据为订约依据,并对订约各方行为采取基于会计数据的各种限制。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签订债务契约时债权人考核债务人偿债能力提供有效依据。在债务契约存续期内,债权人依赖会计信息制定限制性条款,防止经营者过度投资或发放清算性股利,根据会计信息判断企业当前状况及未来前景,决定维持现有债务合同或要求提前还贷。
收益确认由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的转变,影响了企业筹资渠道。刘永泽[3](2009)指出,收入费用观以利润为中心,体现的是利润最大化目标,而资产负债观体现的是价值最大化目标。企业目标影响筹资渠道的选择。利润最大化目标下,当期利润为企业筹资决策的重要标准,企业缺乏对长远发展的关注,易产生短期行为,选择短期效益最大的筹资渠道。价值最大化目标下,企业筹资时将考虑资金的风险以及时间价值,在兼顾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筹资决策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选择全面综合性的筹资渠道。
1.2具体准则变革对筹资决策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扩大了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范围,除专门借款之外,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也允许资本化。对于占用了借款费用,需经长时间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资产,相比旧准则下,企业在较长生产期内受高额借款费用对当期利润的冲击,新准则的出台有利于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筹资支持生产的动力增强,筹资规模不断扩大。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时引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债务重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区别于旧准则下计入资本公积的处理。基于上述调整,控股股东有动机借助债务重组,通过注入优质资产,实现向上市公司的利益输送。尽管长远来看,此举不会提升企业实际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但出现亏损或面临“ST”的公司,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保住“壳资源”的考虑,通过债务重组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可有效缓解当前矛盾。
2会计准则变革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当前企业对外投资呈现日益普遍、产权关系日益复杂的趋势。加强投资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本文主要针对会计准则理念及具体准则变革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的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2.1 理念变革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计量属性由历史成本到公允价值的转变,影响投资收益及风险。新准则下,投资者进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投资时,初始确认时,交易价格应考虑资产未来收益及风险。后续计量中,由于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资产,其价值随市场变化,但市场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等特点,导致投资风险加大,投资决策的后续成本增加。投资者需深刻理解新准则的变化,以服务于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目标,选择最优投资决策。
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转变,影响投资决策的依据。会计目标的转变使投资者对报表的关注由利润表转向资产负债表。投资者投资时不再只关注企业当期利润的增加,更关注股东权益以及净资产是否增加。因此,资产负债表成为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投资者通过衡量期末净资产相对期初净资产的变动情况,来判断投资行为对企业财务成果的真实影响。
2.2 具体准则变革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新准则对企业涉及具体投资的规定进行一系列调整,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从具体准则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金融资产等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2.2.1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首次引入弃置费用的概念,固定资产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的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企业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将此部分价值分期计入相应的成本和费用中,冲减当期利润。未来履行弃置义务是企业当前获得并使用固定资产的代价,这部分成本的增加将限制企业盲目投资固定资产,促使企业权衡成本效益,做出有效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明确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间,并给出了固定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方法。在会计期末满足减值迹象的固定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并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限制了企业为操纵损益,而人为调整固定资产价值的行为。总之,新准则下固定资产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有利于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为作出固定资产购置以及更新决策等提供依据。
2.2.2 无形资产投资决策
《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指出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可予以资本化并计入无形资产成本。旧准则下,对无形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所有研发费用,全部作为费用化处理。Cooper和Selto[4](1991)考察了 SFAS No.2 对企业研发投资决策的影响,发现若对全部研发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企业会放弃最优的研发投资,转而投资厂房和机器。这将低估企业资产以及利润,影响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因此,对研发支出阶段的划分,对开发费用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判断,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损益状况及对无形资产的投资规模。新准则缓解了当期巨额费用对利润的冲击,鼓励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提高无形资产投资的积极性。
2.2.3 长期股权投资决策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关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不允许使用购买法,投资产生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通过人为调整合并价格以及可辨认净资产价值来操纵损益美化报表的行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有动机寻求负商誉,以此增加企业当期利润。新准则颁布后,企业有动机人为地进行合并类型的调节:当被合并方经营欠佳时,合并方可能倾向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通过操纵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以虚增利润,但当被合并方运行良好时,合并方可能倾向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甚至为美化经营业绩,进行不具有经济实质的报表重组 [5]。
2.2.4 金融资产投资决策
《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金融资产采用两种后续计量模式,以公允价值计量和以摊余成本计量。旧准则下,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当金融资产市价低于账面价值时,调减账面价值并确认损失,反之不确认收益。新准则下,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入当期损益。上述规定使金融资产价值更能反映其实际收益状况,同时也缩小了通过金融资产进行盈余操纵的空间。
3会计准则变革对分配决策的影响
公司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获取利润,并以合法高效的方式分配给股东。本文主要就准则理念变革对于企业股利分配以及具体准则变革对于存在子公司的企业股利分配产生的影响,作出探讨。
3.1 理念变革对利润分配的影响
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以及资产负债观下对计入资本公积项目的严格限制,企业非经常性损益增多,并产生了大量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这部分利得的未实现性,造成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的不匹配。此外,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价格波动性的加大,造成企业经营业绩的不稳定,加剧了利润分配的复杂性。企业应综合考虑股利分配政策的内部及外部影响因素,确定合理分配额度,降低超额分配带来的财务风险。
3.2 具体准则变革对利润分配的影响
对于存在子公司的企业而言,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应协调好合并报表以及母公司报表中利润的关系。《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于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母子公司之间往来款项坏账准备的计提等规定,使母公司报表和合并报表中呈报的利润出现差异。当二者差异不大时,以任意一个作为利润分配的依据均可。但当合并报表利润小于母公司报表中的净利润时,说明子公司存在亏损或者母公司报表中的利润存在水分,此时若以母公司报表为利润分配依据,会造成财务的不稳健,影响债权人的利益;反之说明子公司实现的利润未完全分配,此时若以合并报表为利润分配依据,将使子公司在未来期间产生亏损时,可用于弥补亏损的利润不复存在,同样加剧了利润的不稳定性。综上,母公司应该根据母公司报表与合并报表中较低的净利润进行股利分配,才能保持财务运行的稳健性。
4总结
本文基于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从理论角度针对会计准则理念变革及具体准则更新对企业财务决策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和启示: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实现了诸多会计准则理念更新,并作用于企业财务决策行为:如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有助于满足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的需求;计量属性由历史成本到公允价值的转变提高了债务契约的有效性;财务报告观念由利润表向资产负债表的过渡,对利润分配提出更大挑战。同时,通过新旧具体会计准则的对比,了解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可促使企业有效利用会计准则提升经营效率、改善财务成果。然而,现行企业经营财务决策模式并非十全十美,将随着会计准则体系发展而不断完善。研究企业财务决策的发展有助于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会计准则变革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主要参考文献
[1]S Zeff.The Rise of “Economic Consequences”[J].Journal of Accountancy, 1978,146(6):56-63.
[2]Michael C Jensen, William H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305-360.
[3]刘永泽.论新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负债观[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1):56-60.
[4]Jean C Cooper, Frank H Selto. An Experimental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SFAS No.2 on R&D Investment Decisions[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1991,16(3):227-242.
[5]陈茜.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政策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09(6):36-37.[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4)14- 000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