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赴港“实习”背后不美

2014-04-29多米

大学生 2014年14期
关键词:实习香港

多米

一张没有实习起止时间,没有明确实习部门的实习证明含金量究竟有多高?

离开香港的那一天,我拖着大大的行李箱,站在前往深圳落马洲(福田口岸)的港铁上,细细盘点起这趟香港之行的收获。手机微信提示音不断响起,同组的小伙伴们正在热情地互道再见。想着装在箱子里的某世界五百强公司的实习证明,看着照片上穿着正装帅气的自己,我昂起头。一切看上去都很美。正如报名时,中介发给我的宣传材料一样。

朋友看见我在香港发的人人状态,在下面用艳羡的语气留言:“在那儿干嘛呢?好高大上啊。”我心里有些窃喜,还有些暗暗的不安。不安的来源,和令我骄傲的来源一样,都是这段不知能否被称为实习的实习生活。

披上教育外衣的杀熟行动

近年来,专门从事将内地学生送到香港实习的中介机构异军突起,其实习费用水涨船高,我这次的实习费是每周3780元,不含食宿。即便如此,仍然有越来越多的内地生选择利用假期时间,通过中介到香港进行为期一周或两周的“实习”。

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我不仅仅是项目中的普通学生,还是北京地区某高校本次项目的校园代理。2013年11月,负责该地区招生的老师找到我,承诺每拉到一个学生,给我提成200元;每拉到10个学生,送一个项目免费名额。

老师递给我的宣传海报上面,赫然印着“香港实习”四个大字,下行是“世界五百强集团英国保诚集团、法国安盛集团联合招募2014寒假实习生”。见我有些迟疑的样子,老师进一步告诉我,该项目所发的公司总裁推荐信是由总裁当场签发,绝对不是网上所盛传的“批量化生产”。参与的同学都是要经过总部的英文面试的,同期的学生都是来自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在老师口中,这是一个真正的实习,是需要每天早上八点上班,每天晚上可能需要加班到十点的实习工作。

尽管我之前对于此类收费“实习”项目的弊端早有耳闻,不愿意做杀熟欺骗身边朋友的事情,但经过这一番说辞,我开始逐渐相信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项目。于是决定接下这个活。“反正也不吃亏,就当一个扩大自己高端人脉圈的机会好了。”我心想。

2014年1月,在香港的活动结束后,我回到家,突然接到同组组员的微信。原来该同学在参加过寒假的活动后,也加入了校园代理的阵营。他如实地说:“虽然活动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但做代理待遇还是不错的,反正也有很多同学向我咨询,顺带介绍一下,拉满5个人就能得一个免费实习名额。” 这待遇比我还高一倍!

日程大缩水 实习变讲座

来到香港的第一天,我作为组长,拿到了一张和签协议时明显不同的项目时间表,原本协议中说的7天实习期,表上仅仅5天而已,最后一天的香港大学访问交流直接从日程表上消失。别组的组长也觉得奇怪,扬声问:“港大呢?”得来的回应是:“行程临时变动,取消了。”大家也只是嘟囔了几句,说:“算了算了,最后一天想去的我们一起组队去吧。”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日程一变再变,备受学员们期待的城市生存挑战赛被取消,三合一报告大赛比赛时间由一天缩减为半天,全体组员们更是开始了每天打游击战一样的生活。协议中写的上课地点为保诚集团,结果是每一个半天时间,我们都奔波在保诚集团在香港的各个分公司之间。而给我们的解释是公司会议室紧张,要根据各分部的空闲会议室安排授课地点。

我们常常12点半结束上午的课程,下午一点半就要赶到几公里外的另一个授课地点。国内中介机构宣传时说的公司食堂20人民币的工作餐也没了踪影,带队mentor(导师)告诉我们,餐饮问题自己解决。来不及坐下来吃饭,也无法迅速找到合适的饭店的队员们,午餐常常用一个三明治加饮料替代。

那天上午,我们在保诚集团总部(海港城)上完课,会后公司宣布下午的课程在铜锣湾分部举行,期间我们只有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要吃饭,还要跨越维多利亚港。等到我们好不容易找到分部的地点,刚坐下就被告知这里的会议室由于投影仪故障,要求全体组员返回海港城上课。此时,女孩子们踩着高跟鞋的脚后跟已被磨起了大泡,男孩子们也早已饥肠辘辘。我们纷纷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愤怒地吐槽:“这不是坑爹吗!”

实习生成了保险业肉鸡

第四天,学员们在大新银行听课、参观。我们进去之后发现自己和许多社会人士共同坐在一个大厅里听台上一位经理讲述保险业和理财方法。更令人无奈的是,授课人是在用粤语授课,台下学员们提出是否能够采用普通话授课,毕竟整整100人都是内地学生,却被告知老师不会说普通话。

然而,待在大新银行听课的那一天,却成为五天里学员们评价最高的一天。大新的工作人员在听课期间为我们送来了免费的三明治和水。中餐也统一安排在附近的饭店,虽然餐费依旧是由学员承担,但八菜一汤,每人45港币,已经成为这次香港实习吃得最好的一餐。

然而当我事后向大新银行的工作人员表达感谢时,工作人员则意外坦露,接待来自大陆的这些学员本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之一。他们甚至不了解学员们都是经由什么组织介绍而来,也不了解学员此行美名曰“实习”。当我问到,既然没有额外的薪酬,为什么要花时间来服务学生时,他坦言,保险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销售保险,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讲座等活动,培养学员们的保险意识,从而促使他们的家庭在港购买保险。

项目的最后一天,我收到来自mentor的短信,请我通知全组组员,明日有一个和mentor一对一交流的机会,“什么问题都可以向mentor咨询,不强制到场。”第二日到公司,mentor主动和他们谈起了有关家庭理财的问题,按照学员各自的家庭情况为之介绍一些理财产品和计划。

令人惊讶的是,在我“上课”期间,我们教室的隔壁也坐着一群和我们一样的内地大学生们。在同一时期,经由其他中介机构以“实习”或“商业体验项目”名义招募到香港。在百度上输入香港实习,即可很轻易的查到,大量的香港金融机构如苏黎世集团、安盛集团等与内地中介机构开展此类合作,尤以保险机构为甚。

就业难催生了在校大学生对于实习,特别是高端实习的大量需求。收费的实习链条在教育产业化的呼声下面不但不受限,还由于实习岗位的供需矛盾迎来了大发展。高昂的项目费用本身即损害了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大幅度缩水的日程则反映出中介机构存在着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推销行为。在这个充斥着成功学,崇尚出名要趁早的时代里,大学生们面对该类昂贵的实习项目,能否静下心来辨别真伪,面对宣传册上维多利亚港畔的繁华霓虹,说一句:待我学成之时,再来见你可好?

依旧繁荣的生意

从香港回来一个月后,原本热热闹闹的微信群渐渐安静了下来,每个人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始新的生活。决心对这段实习经历闭口不谈的我却发现,人人网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推介起了类似的镀金项目,它们的海报上往往大大方方地写着背景提升、高端人脉。从港岛到新加坡,从金融保险业到广告公关业。连海外志愿行动都有了一条龙服务,明码标价,一周5000元两周8000元,志愿者证书轻松到手,是美丽的巴厘岛还是神秘的尼泊尔,任君挑选。

去得人多了,大家也渐渐知道了这些项目的真实面貌,不过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而已。那些有着共同好友却没说过话的好友们总是锲而不舍地@我,附上一句悄悄话,“我新发的那个项目不错啊。求亲帮转发一下哈,谢谢!”

十万年薪俱乐部,8000元背景提升方案,3000元五所名企网申通行证……每当最难就业季的号角吹响时,这批项目就再一次异军突起。前些天,我的学校弄了个毕业季分享讲座,会后,我追着一名怒斩14家名企OFFER的学姐想问些面试真经,学姐却告诉我:“最好的真经就是化实力于无形。”

责任编辑:张婷

猜你喜欢

实习香港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展与拍
浅谈校企合作对毕业生实习的重要性
浅谈如何提高男生在妇产科实习质量的体会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新建本科院校美术专业实习现状剖析
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我们应该向香港学什么---参加香港工商业研讨班感想
呼吸科实习护士带教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