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读者服务部的坚守

2014-04-29张蕾磊陈晓丽

大学生 2014年14期
关键词:李海燕中央民族大学服务部

张蕾磊 陈晓丽

中央民族大学的西门很热闹,西门外是吃货一条街,汇集了新疆、蒙古、傣族、湖南、四川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美食,还有贩卖多样零食、宵夜、水果的档口。曾有新生感慨:“每次站在西门口,油然产生一种4年一定要吃遍这里的雄心壮志。”从西门往南是北京舞蹈学院,往西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距离都在2公里左右,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也离得不远。中午、傍晚时分,西门外人来人往,呼朋唤友格外热闹。

热闹中很少有人注意到,紧挨着西门有几间平房,门框上有个不起眼的招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书店。推门而进,顿时清静下来,简陋的小屋尽可能多地摆放着书架。店内大多时候是两名工作人员,书店主任李海燕和收银员恭候着有心的读者。

辗转至此

“同学,请问学校有书店吗?”记者在民大校园里接连问了几个学生,得到的回答都是不知道、不清楚。无奈,打电话给毕业于该校的一个朋友,在他的指点下,找到了西门的民大出版社读者服务部。这是学校内唯一的书店,同时也是一家特色鲜明的书店,这里几乎有56个民族语言的原版书籍,海内外民族学的专家学者不时会慕名前来。

周四的下午,记者推开读者服务部的玻璃门,书店主任李海燕正在书架前上书。每个周四是唯一的收银员的休息日,因为这一天往往是一周里最空闲的日子。李海燕放下待整理的书,把记者让到里边一间摆满书的小屋,聊了起来。3个多小时里,有七八个人进来过,一个学生来谈摆放招生广告,一个家长来打听英语家教,还有几个学生进来看了下就走了,其中一个想买英语辅导书,失望而归。这天下午的开张是一个博士买走了前一天就看好的一本藏文书。

李海燕五十开外,北京人,言谈直爽风趣。1992年,他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调入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先后担任过储运部主任、发行部副主任、读者服务部副经理和办公室副主任,2010年4月,出任读者服务部主任。

李海燕指着屋内旧旧的书架说,那是他到民大后担任储运部主任后订做的。他刚来时,储运部还没有成立,库里的书几乎是无序地堆放,找书时先是想半天,然后得在书堆里“腾挪跳跃”一番。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全国13所民族院校中唯一一家大学出版社。1990年代正是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的光荣岁月。彼时,民大读者服务部在学校东门,地上地下两层,夜色中大大的霓虹灯“中央民族大学读者服务部”闪耀着。学校里组织体育比赛,往往会冠名“民大出版杯”。随着出版社的经营日渐走下坡路,读者服务部离开临街的东门,先后在民大附中、西门外的餐饮一条街待过,2007年搬到了西门。这里原本是保安宿舍,李海燕把5间宿舍打通,摆上旧书架,算有了书店的模样。让他遗憾的是人手有限,2013年重新装修时实在无力铺设地板,否则不会显得这么寒酸。

环顾这家没有库房的小书店,李海燕笑着说:“我这里小,也有好处。那些大的高校读者服务部,一天进来不了几个人,员工倒不少。进来一个读者,十多个员工盯着看,还怎么选书?”

珍惜这里的民族特色

在高校出版社摸爬滚打了33年,聊起在民大读者服务部的经营思路、方法,李海燕有不少独到之处。

“这么多年,我们主打民族牌,已经形成特色了。”李海燕说。店里的书都是与少数民族相关的著述、民族语言类图书,他自豪地说只要是有语言文字的民族的书,这里都能找到。每当学校开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研究年会时,就会有好多挂着会议牌的人来书店里逛,买书。前阵子,一些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专门跑来买维文书,因为中传总共只有几十个维族学生,在图书馆借不到维文书。一周里,进书店的人不超过一百个,让李海燕骄傲的是:“别看顾客不多,经营的码洋一点也不低。”他说上次德国使馆参赞来,买了好几万元的书,打了十个包运走的。

经营着小小的民族书店,李海燕拼的是质量。他进书不找特别大的出版社,因为品种太多,进不起。他一般在不同出版社进不同品种的书,每种最多5本,卖没了就马上追加。“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没有给任何一家出版社退过任何一本书。”李海燕说。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库房,没法多进书;另一方面,他卖得快,周期短。遵循“少订勤添”的原则,目前书店有60家出版社的书。进书完全靠李海燕自己去跑,凭着多年的积累,以及这两年卖书的良好信用,他可以通过电话跟出版社要书,快递送上门。借着假期或是单位的外出调研机会,李海燕到外地后必定会去当地的民族出版社,“主动上门和打电话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读者服务部的名声好了,李海燕在业内得到了不错的口碑,也和不少出版社负责人建立了感情。

李海燕进书质量的一大保证是硕士、博士们组成的顾问团。除了来开会的各国文化学者、使者外,做研究的学生是买书的一大群体。李海燕发展硕士、博士当他的信息员,根据他们的专业需求进书。

民族图书上架的问题是不好分类,通常的做法是一个出版社一个书架,盘点起来就很费劲,民族语言文字的书往往只能靠版权页来辨识。李海燕现在的烦恼是书摆不进来,上不了架。他上架新书时,会不时地调整同一书架上书的摆放顺序,来买书的人有时候像是寻宝般找书,他觉得这样挺有意思。他认为,读者自己找书时看到店里在卖这样那样的书,会有新鲜感。其实,书在哪里,李海燕心里很清楚。“前两天,有个顾客来找本藏文书,在架子前找半天也没找到,跟我形容书的封面,让我帮忙。”李海燕笑着说,他在顾客鼻尖下抽出书来,两个人乐半天。这样如获至宝的故事不时地在店里上演,李海燕说:“我这里好多书都是某一出版社最后几本库存的书。”他抽出一本内蒙文化的书,第一次印刷是1982年,第二次印刷是2013年。所以,他很多次告诉读者,如果在这里找到需要的书,赶紧买,不然下次想买再来就没有了。

正因为书进得多,周转得快,李海燕去年的业务量不仅顺利完成,还超额了。

怎么想怎么觉得累

民大校园里,曾有过几家书店,后来都陆续消失了。打量着5间小房,李海燕会感慨这书店真是寒酸。他告诉记者,在北京南郊房山区的民大新校区里也许会有新书店,那将是明亮的、宽敞的,有崭新的书架,还会有个温馨的休息区。只是,李海燕不知道这家多年后也许开张的书店,是否还有现在这份让人自豪的民族特色,是否能长久开下去。他对未来不做多想,但他说:“乐观地想,偏僻的新校区有家书店,是件好事。”最近,李海燕对国家扶持实体书店的政策非常感兴趣,他迫切地想知道高校读者服务部是否在扶持范围,却一直没能抽出功夫去咨询。

对于城市里实体书店的不景气状况,李海燕颇为感同身受。三联书店24小时营业,让李海燕想起了前几年,当时的主任曾辟出地方,办起了书吧,外包给别人,卖饮料的营业额远远高于卖书,大晚上了学生们都不愿意走。“这也是一条生存的道,挺好的。但是,从心底里来说,我觉得,书店就是书店,咖啡馆就是咖啡馆,不要混为一谈。混为一谈,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看着就别扭。”李海燕认真地说。

坚持着民族特色,李海燕忙得很辛苦,有时候他觉得自己特别累、特别不容易。在书店进门处,贴着一张报纸,是关于整顿网络盗版书的整版报道,这是李海燕特意张贴的。“我这里绝对买不到盗版书。”网络售书对实体书店的巨大冲击,让李海燕和同行们都感到经营的吃力。有时候,网络书商会来他这里下单,要一两本民族方面的书,三两个月后没卖出去就退回来,李海燕为此要发货、收退货,忙碌一通。

出版社转制那会儿,李海燕已经联系好新地方,最后还是放弃了。“虽然是管理岗位,也还是和书有关,但是毕竟教龄30多年了,再和一帮年轻人去混,就算了。”李海燕一笑。曾有中南民族大学的老师看中李海燕的能力,力劝他在那里开家分店,因为这样那样的阻力事情黄了。也有人建议他在网上卖书,李海燕唯有苦笑,他实在是分身乏术,不说没有外出进书的功夫,每天在店里除了午休一小时外,他一直都很忙。来回搬书,李海燕的右胳膊因为过度劳累得了网球肘,疼得无法使力,他不得不用左手。

“有时候,怎么想怎么觉得委屈,怎么想怎么觉得累。”说完这句话,李海燕到收银台后给博士结账,看着博士满意地离开,他露出笑容。门外,学生们三五成群地走过,吃货一条街的魔力已经开启。

猜你喜欢

李海燕中央民族大学服务部
中央民族大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提炼整合要点,合理情境推导
——信息类文本阅读策略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偶感
서정인 초기 소설에 나타난 ‘주 변부’의재현방식과 작가인식
本刊读者服务部实用产品推荐
本刊读者服务部实用产品推荐
本刊读者服务部除四害产品推荐
本刊读者服务部实用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