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探究新课程
2014-04-29陈明明
陈明明
【摘要】 笔者结合新课程的内容特点、教学理念和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谈谈这一年中对新课程的理解,主要从教材编写的特色——“问题教学”,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等方面来探索. 通过与旧教材知识结构的对比,重新认识教材知识结构,以及我们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难度控制,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和学生互动模式,以及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建立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新课程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究和论述.
【关键词】 在做中学;知识结构;内容难度;思维模式;亲和力;发展观;评价模式
作为一线教师,我亲身体验到中国的高中教育在飞速发展,知识的日新月异. 新课程重新定位了数学在各学科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注重了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不再是应付考试,而是一种实践的工具,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新课程对学校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大家都学一样的教材和内容),实行必修和选修相结合(其中选修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知识结构),分模块学习和专题研究相互补充和促进的新的教学模式.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校有了充分的自主权,每个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下面我结合自己在这一年中的亲身感受、调查分析及学生反馈的情况,谈谈新课程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活动.
一、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在做中学”
新课程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在做中学”,即问题教学,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来进行学习,强调了我们老师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促进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掌握发现数学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能力联系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再一起研究其程序的可行性,对其程序进行完善和简化. 比如我们讲冒泡排序,在课堂上讨论书上的流程图时,有学生提出了异议,觉得书上的流程图过于烦琐,每次冒泡过程中都需要和已经排好顺序的数进行比较,课前我也没有仔细去考虑过这一点,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很多同学都有同感,于是我们这节课增加了新的内容——对书上的流程图进行“手术”. 通过我们对变量取值的改变,使得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虽然这节课并没有完成我预期的教学计划,但更大的收获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怎样去观察、发现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能有效结合数学理念,使其能够灵活并与自己的思维结合,这就是能力的体现,这不就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所期待出现的吗?在课堂教学中,以合适恰当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这正是新课程对教学所作出的基本要求. 在课堂中,教师多一点问题,学生多一点时间思考、交流,这样更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调整知识结构,控制教学内容难度,转变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新课程增加了内容的广度,所以在内容的难度上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控制内容的深度,对于繁杂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应该作出适当的删减. 比如在函数问题的研究方面,对于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如参数方程法和建立函数方程法)这些较为抽象的方法应该是不作要求的,对于函数的值域问题的求解方法也降低了要求. 而在必修课的概率问题中也没有再增加数列组合方法解决概率问题的内容,而是通过枚举法和树图结构来求概率问题. 在立体几何方面,仅仅是介绍了二面角的概念,没有给出求二面角的方法的课时. 当然还有很多知识、方法、技巧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出现过,但现在至少在必修教材中是没有作出要求的.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的尺度,很多知识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学生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同时也需要时间. 内容太难、技巧性太强、方法太抽象,只会使他们产生对数学的恐惧,而且他们的思维也得不到锻炼. 再者,苏教版教材在内容上跨度大,课程安排得比较紧,如果再像以前那样不断补充课外内容,我想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我们要遵循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对有些知识要能割舍,该放手时就应放手,这样才能让学生更轻松的学习,不惧怕数学.
三、新课程下评价模式的探索
2011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所以我们不能通过单一的考试来全面评价一名学生,应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业考试有机结合,全面综合的评价学生. 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其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等方面,结业考试可以适当结合平时单元测验和模块考试来考查其学习情况,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而结业考试的评价应该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对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很好体现学生的思维意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评价要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客观事实,也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评价也应具有多元性,必修、必选、任选和校本课程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让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比如对校本课程的评价,我们可以采用小论文的方式来进行,任选科目可以结合学生的总结报告与测评相结合的方式. 总而言之,对学生的评价应具备客观性、实用性、可发展性,通过评价让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四、结 论
在这一年中,我们都很辛苦,但辛苦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很骄傲,作为新课程的探索者,我们苦中有乐,我们很庆幸自己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而且为后来者指明了一定的方向. 同时,通过不断地总结、反思、调整,我们弥补了苏教版教材在实践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为社会培养了更多创造性的人才,让苏教版教材在将来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同时也让数学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