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特征及主题对全曲的控制
2014-04-29吕彪
吕彪
【摘要】文章以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为分析对象,从音程,和声,调性,节奏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该首作品的主题特征,在该基础上,以结构为切入点,探讨主题对整首作品的控制。
【关键词】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特征
《A大调第四交响曲》是门德尔松在1831年到意大利旅行时开始创作的作品,是直接反映他从意大利旅行中所获得的印象,是贯穿着意大利民间创作的明朗而温暖的音调。乐曲共四个乐章。第二乐章是一首悲歌,带有宗教合唱歌曲的特点,具有典型的各国传统。有人称此乐章为《朝圣者进行曲》,其旋律来自罗马宗教仪式。本首作品的乐队编制为双管编制。引子材料由木管与弦乐器奏出,该材料在全曲中反复出现,对全曲的统一性起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以主题分析的方法,在分析归纳本首作品主题的特征的同时,论述其在全曲的作用。
一、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特征
(一)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结构
本乐章的整体曲式结构性质为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其简单结构图示如下:
(二)第二乐章的主题特征
引子是由木管和弦乐器演奏的简短音型(1~3),因为它在乐章中经常在重要的时刻出现,所以特别引人注意”,它是乐章中的“重要主题”如谱例1所示:
以下将从此主题的整体特征,外部特征,材料特征来看:
(1)从整体特征来看:
(2)从外形特征来看:主题所采用的织体样式为助音式的离心式旋律和低音声部的阶梯型下行材料。处于中音区,力度为f(突出这一主题)。
(3)从材料特征来看:如谱例1所示,整个引子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材料——a、b。下面将对这两个材料进行具体分析。材料a从整体外形来看:典型的助音式进行,而内部又明显的可分为三种形态:逆分节奏的助音进行,同音反复,逆分节奏的下行级进(这里将倚音考虑其中)。结构上具有三部性。从所隐伏的旋律上看,这里隐藏了一个上行的级进进行(6 7 1)。材料b由大提琴和贝司奏出,从整体外形看,阶梯型的下行材料。这个阶梯型材料中的两个单位在音程上是对称的:3∶2∶2和2∶2∶3;每个单位的首尾音程跨度为下行5度。跳音奏法,节奏等分,和声上为属和弦的分解。如谱例2所示:
根据以上的分析,现将主题的主要特征概括为以下图表:
二、主题对全曲的控制
前面已经将本乐章的曲式定性为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因此有些段落之间必然有对应重复的关系,如再现部基本是呈示部各段落的重复,至于尾声,有两个方面的材料,一是呈示部中的连接材料,二是主部主题的材料,相对来说也是重复的。也就是说,只要能证明引子材料与呈示部各部分的材料特征的一致性,就证明了整个乐章的材料一致性。下面我们来分别看呈示部的各部分。
1.首先来看主部主题,其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式,且呈示段初次呈示后自身反复了一次。呈示段是长为8小节的并行二句式方正型收拢性乐段。首先看一下它的旋律声部:旋律由双簧管,大管和中提琴奏出,情绪优美宁静。开始的上行四度跳进正好承接的是引子中二度辅助,三度辅助(上行三度后下行级进至属音)。而整个第一乐节就是一个辅助的音型(四度跳进后,经过同音反复一次后级进下行,而后下行五度跳进后上行至属音)。这其中的下行五度和乐节结束时的下行5度体现了材料b的首尾音程的下行5度。第二乐节开始的上行级进从其方向和音程的度数上来看,都是与材料a中内部形态中的第三种——下行级进相对称的。后面又是一个辅助音的进行,甚至末尾用了材料a结束的材料。第二乐句开始乐节完全重复,后乐节的级进下行在节奏上体现材料b的特点——等分,在旋律上体现了a和b共同的特点——下行级进。此外,大提琴和贝司的低音织体中不仅在节奏上与材料b相同,而且,其中也包含有骨架音的辅助音进行。这些都加强了主题材料的一致性。
呈示段旋律:
2.呈示段自身反复时,主题有第一、二小提琴奏出,低音织体无变化,只是在长笛声部加了一个对位旋律。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一对位旋律中渗透着助音式的骨架材料,在结束时用了材料b的材料——音程是3∶2∶2。
3.中句(20~23),中句由双簧管,大管和中提琴演奏,它同样也显示出于主题且的联系,如图所示:
4.中句和再现句反复时,在长笛声部也出现了一个对位旋律,而这一对位旋律中同样与材料a的关系很密切。
整个呈示部在材料上都体现了主题的特征,与主题联系密切。需要说明的是,低音部织体贯串整个主部主题,不仅在节奏与音型上体现材料b的特征,同时在这些音型中大量隐藏着材料a中助音式的骨架。
5.连接部(36~45)连接部在开始时就直接用了主题音型——助音进行,并行将跳进扩大之后的级进下行又是材料a整体旋律外形的特征,而结束时的下行5度跳进亦体现了材料b的特征。第二乐句稍有变化,但基本形式仍与第一句相同。而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贝司中的助音式形态更是比比皆是。
6.副部主题(46~52)主题由单簧管奏出,它与主题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下行级进,以及助音式的隐伏骨架,此外长笛声部的对位旋律和低声部的织体也都体现了这些特点,只是这里助音的音程扩大了很多。而圆号声部的逆分节奏的同音反复和下行5度跳进则体现了材料a特征和b材料特征的综合。而低声部织体及长笛声部的对位旋律都与a材料的整体外形相关,详见谱例。
7.连接与再现部、尾声基本都是呈示部里的材料,在情绪上都与呈示部相同,这里不作细致分析。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证明,本乐章前三小节的虽只是乐章的“序奏”,而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前三小节的的材料核心就起到了对全曲各个方面控制的作用。而这个材料核心对整体的情绪,风格等各个方面起到了控制作用。同时它在乐章的各个重要的部分出现,使整个作品的结构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