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的物流业发展研究

2014-04-29赵淼

中国电子商情 2014年1期
关键词:物流业北京市北京

引言:世界城市的辐射力与影响力需要通过物流业来实现。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应大力发展物流业,从而在世界范围形成较大的辐射力与影响力。然而,北京目前的物流业发展水平与世界城市相比较,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本文尝试对北京物流业建设提出建议,从而缩小与世界城市的差距,推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

北京自提出建设世界城市以来,为充分体现世界城市的中心地位,应大力发展物流业,从而将北京建成区域经济活动的聚集点和经济活动的枢纽,在世界范围形成较大的辐射力与影响力,这也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目标实现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随着“十二五”建设的不断推进,北京的物流业发展在政策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与世界城市的物流业发展水平相比还有着一定差距,尚不能满足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需求,例如,物流政策制订还有待进一步清晰化,物流资源的分布还比较分散,物流公司的技术落后、信息落后、管理手段落后、服务水平不高、缺乏高素质的物流人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不足等。因此,对北京物流业建设提出建议,缩小北京与世界城市的差距,对于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有着实际的意义。

一、要对北京现代物流业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明确的定位

1.与特大型消费城市的特点相结合,发展终端物流

北京是特大型消费城市。2012年,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7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增幅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网上销售快速增长[1]。这种特大型消费城市的特征给城市物流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居民的生活需要城市物流系统进行保障。而随着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过程,国际交往活动日益增多,北京的经济贸易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更庞大的潜在消费力量將随之形成;另一方面,随着网上销售的快速增长,多元化消费方式特别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方式的快速发展,北京的消费结构也随之不断改变,这在为“最后一公里”物流带来发展潜力的同时,也迫切需要物流业能够不断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终端物流支持。

2.与建设世界城市相适应,发展辐射型物流

世界城市在商贸层面,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不仅能够集聚、汇流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等多种要素,而且能够对周边城市或地区产生巨大的辐射力,这种商品集散功能恰恰可以通过现代物流业来推动,从而实现其影响力与辐射力。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城市的集散功能还会进一步强化。因此,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就需要发展具有集散功能的辐射型物流。在国内,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格局,还要将辐射力扩散到全球范围,拓展国际物流,如建设天竺综合保税区、亦庄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从而使北京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物流枢纽。

二、加大北京市政府对物流业的政策指导

物流业本身在北京服务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2010年,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公布了《北京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确定了首都物流业的发展目标。2012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出台。在这些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振兴实施方案的指导下,近几年北京市也出台了一些支持物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包括土地政策、市场准入政策、人才政策等,对首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为推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政府还应继续加大物流业的政策与扶持,例如为企业提供土地使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税收方面优惠等,以鼓励各方投资。在投资模式上,应以生产企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在经营模式上,应以流通企业为主,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协同经营,以促进物流市场体系的完善,确保物流产业健康发展。同时,为了加强政府对物流业的引导和服务职能,在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的同时,政府还可以向企业提供管理顾问服务,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市场信息库和专业性物流服务咨询中心等,为企业提供信息资源。

三、优化北京市物流空间布局

城市物流空间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复杂开放系统,它在生长演化的过程中总是寻找一种优化过程使得系统在给定的约束下从外界获得最大的平均广义流,从而形成一定的城市物流空间结构。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已经规范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区域物流系统,而我国的物流业由于起步较晚,建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建设规划与布局。北京物流空间布局的现状,也同样是物流供给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约束下不足以满足物流需求,从而在约束下造成的地域分化、资源分散、配置不合理的结果。因此,北京市物流空间布局在世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仍需不断优化,向国际大都市学习,在以集约化为原则的前提下,建设物流基地和物流配送区,同时还要积极吸引企业入驻,通过先进物流企业与物流资源配置两方面的整合,完成空间布局的调整工作。

四、进行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资源的集中统一配置

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我国的物流资源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和不同行业,而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造成资源分配和利用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较为严重,使得北京的物流业无法负担起世界城市所需的集散功能,也无法面对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的竞争。这就要求政府打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划分,对于物流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进行集中的、统一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或者也可以通过企业自身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并购,从而打破界限,实现物流的规模化、专业化建设。

1.进行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想要对物流业进行整合,前提之一就是各物流企业之间的不同环节可以进行对接,这就需要一个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存在。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05年的《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和2011年的《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先后提出了我国物流标准化的指导思想和制修订任务,有效的促进了物流业的规范性运行和全面健康发展。然而,主持制定了《物流术语》国家标准的中国物流技术协会理事长牟惟仲先生认为:如果缺少国家法律法规、多头管理与多数物流企业发展水平不高这三个瓶颈不突破,那么,目前看似热热闹闹的物流标准化工作产生的实际作用将十分有限,更多的作用在于为几年以后物流标准化的真正推行做准备[2]。事实上,物流业目前只有卫生标准、安全标准与环保标准被纳入国家强制性标准范畴,其它的只是在推荐性标准中设定强制性条款,而非市场准入标准,所以物流企业并不重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互相推诿,这也容易带来各种问题。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快制定物流标准。首先要制定物流基础设施标准规范作为各个环节配合的依据,其次还要注意信息体系建设标准的规范,例如制定统一的条码格式,采用一致的计量单位,制定通用的信息系统兼容标准等,从而促进企业的合作竞争,促进供应链协同和信息共享。

在制定物流标准的过程中,还有一点不可忽略的是应尽可能与国际标准相接轨,采用国际标准以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对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实现在世界范围内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尤其重要。北京则应结合本市的具体情况和物流发展的需要贯彻物流标准,推动物流规范化发展。

2.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

首先,如前所述,应以科学的规划、规范的管理,由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成有着先进技术的高效运转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完成物流资源的空间整合,从而促进世界城市及其辐射范围内的区域物流一体化。

其次,仅仅完成物流资源的空间整合如建立大型物流园区等还是不够的。如果一个园区与另一个园区之间各自为政,每个园区仅限于在一定区域内发挥辐射作用,北京还只是拥有了一个个物流孤岛而已。因此,还应该通过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完成信息的快速沟通,使得分散的物流活动有序化,条理化,高效化,这也是物流资源整合的重点之一。为此,一方面应当加大硬件与软件上的基础设施投入,配备一套适应具体操作的网络化环境和配套的硬件设施作为支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当今的先进技术,例如条形码、RFID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将各个物流环节加以整合,实现物流从运输到配送的一体化、集约化经营。

再次,物流企业之间也可加以整合。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后,物流企业所面对的就不仅仅再是国内甚至本市的物流企业,而是全世界的现代物流公司。因此,一方面可以按照现代市场运行规律,加大资产重组力度,鼓励物流企业之间整合资源,相互合并,实现规模化经营,组建现代物流公司或集团;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物流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让专业化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信息服务企业等组成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对物流各个环节的分解和组合,实现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建起“第四方物流企业”。

五、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北京想要建设世界城市,满足物流运作全球化的需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拥有一批有着现代物流服务理念和供应链管理知识的、优秀的物流从业人员。然而,目前北京的专业化物流人才尚有较大缺口。2010年1月20日发布的《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显示,到2008年末,北京市共有法人单位37.8万个。其中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的法人单位共有6022家,占全市单位数的2.2%[3]。与此同时,早有资料表明,北京市物流人才缺口高达20万以上,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缺口达6万[4],物流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二种紧缺人才之一。而与之相对的,通过对北京市物流企业的招聘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北京市物流企业招聘的岗位中,31%要求大专学历,36%要求本科以上学历,1%要求研究生学历[5],但目前实际的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仅占19%,其中物流专业毕业的人才不足1%。

一方面,是重大的人才缺口造成了北京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頸;而另一方面,通过以上的招聘情况数据显示,可以看出,与人才缺口相对的,北京也尚未能够建立起适应世界城市建设,满足经济全球化需要,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还是着眼于培养物流操作性人才,毕业生能够熟悉物流操作,但是缺乏从理论高度指导现代物流经营的高瞻远瞩的眼光以及相应能力,仅能满足低端市场的需求,从而造成了低端人才过剩,高端人才缺口的现状。

因此,北京应充分发挥身为首都的资源优势,一方面大力发展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对在职物流人才的培训工作,将教育与世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大量机会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培育出一批能不断适应物流新理念、新技术变化的创新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统计局.“2012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2013年1月20日.

[2]王守旭.物流标准化还有多远?[N].成都晚报,2012年3月2日第39版.

[3]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Z],2010年1月20日.

[4]北京市商务局、北京物资学院.北京物流蓝皮书[M].新华出版社,2005年4月.

[5]杜新建、张昕、杨浩雄.北京地区物流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F].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26期.

(作者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赵淼(1979.4-),女,北京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信息物流系教师,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市场调查等。

本文得到北京市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师培训基地2013年国内培养计划资助。

猜你喜欢

物流业北京市北京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