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2014-04-29代丹
代丹
学习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自然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价值得以体现。但是,由于升学的压力,很多教师的课堂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只是过度地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因此,如何搞好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此,告诫老师们,只有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才能真正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一个成功的课堂,不是让学生看或者听,而是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要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能让学生自己解答的问题均由学生自己解答,同时能让学生回答的问题均由学生自己回答,打破以往教师一手包办代替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把握着课堂的节奏。这样,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主人翁”
要想搞好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首先得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即学生要认识到自己应该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在民主平等的课堂中,产生主人翁意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乐于表达自己对知识的见解和看法,乐于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同时能让教师更好地适应自己的角色,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学组织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必须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池塘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教育没有爱,就不能称其为教育。”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做到关爱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创设出真正和谐的课堂。这种爱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既有教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了解,知道学生的爱好兴趣,又有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知道学生所擅长的和不足之处,这样才能针对每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之后,多肯定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才能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进步的和谐课堂。
三、要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只有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更热爱学习,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非一日之功,必须长期坚持,并总结出一些适合学生的方法手段。
以数学课堂为例,教材每一章都安排了一些“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小栏目,如果教师利用好这些小栏目,不仅可以增加课堂和学生互动的内容,还可以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散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十分有利。
利用“读一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利用“做一做”,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爱上数学。尤其一些抽象的几何图形以及几何图形的变换,如果能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可以让这些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利用“想一想”,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试一试”,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未来的课堂,不能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的课堂;课堂上学生的灵感得以激发,能力得以体现,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