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探索

2014-04-29孙瑾

中国美容医学 2014年16期

孙瑾

[摘要]目的:探讨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口腔种植科进行种植二期手术治疗的附着龈缺乏患者12例,使用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对种植二期手术患者进行附着龈重建治疗,在术后4周进行烤瓷冠修复措施,在修复6个月后进行复诊。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进行比较和记录。结果:患者在手术前的有效角化黏膜平均宽度为(0.21±0.33)mm,在进行手术后4周的有效角化黏膜平均宽度为(2.58±0.51)mm,较手术前有显著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修复6个月后的有效角化黏膜平均宽度为(2.62±0.63)mm,和手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手术后4周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在冠修复6个月后进行复诊显示口腔卫生状况较为理想,重建角化黏膜没有较显著的炎症发生,并且和烤瓷冠紧密贴合。出血指数为0.69±0.57,改良菌斑指数为0.62±0.7,探诊深度为(1.77±0.41)mm。结论:使用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在种植二期手术中进行重建种植体周围附着龈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附着龈;口腔种植修复;角化黏膜;根向复位瓣术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16-136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ttached gingival reconstruction in oral implants applications. Methods April 2013 to April 2014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lanting two oral implant surgery department of the lack of attached gingiva 12 patients, using a modified root to reset valve surgery patients for planting two attached gingiva reconstruction surgery treatment, after 4 weeks porcelain crown measures carried out in the crown referral six months later. Patients before surgery, after the effective width of keratinized mucosa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Patients in the effective average width of keratinized mucosa before surgery is (0.21±0.33)mm,4 weeks after surgery during the effective average width of keratinized mucosa (2.58±0.51)mm,before surgery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Keratosis effective mucosal repair after 6 months average width of (2.62±0.63)mm,an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ing before surgery(P<0.05),and 4 weeks after surger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Patients crown six months after the oral health referral display ideal reconstruction keratosis no more significant mucosal inflammation,and porcelain crowns and tight fit.Bleeding index was 0.69±0.57, modified plaque index was 0.62±0.7, probing depth (1.77±0.41) mm. Conclusion The use of improved root to reset the flap surgery performed in the planting phase reconstruction surgery attached gingiva around the implant treatment has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attached gingiva;oral implant rehabilitation; keratosis mucosa;roots to reset valve surgery

义齿种植是目前修复缺失牙齿的主要方法,在种植体实现骨结合的标准下,对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进行处理的方法,是目前临床治疗中的重要研究内容。附着龈具有保护牙周组织,抑制刷牙、咀嚼食物等刺激的作用,使龈缘保持稳定,避免菌斑的残存,可缓冲来自黏膜肌纤维的生物力,有效维护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和美观。据相关报道指出,角化黏膜缺乏会加重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症,增加菌斑的累积,这种现象主要和种植体附着丧失或者是种植体颈部牙槽骨吸收有一定的联系[1-2]。所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使种植体周围附着龈的宽度得到增加是很重要。本研究对牙周根向复位瓣术进行了改进,在种植二期手术时对缺乏附着龈的种植部位进行附着龈重建措施,现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口腔种植科进行种植二期手术治疗的附着龈缺乏患者12例,其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22~58岁,平均(38.6±2.4)岁。12例患者中共有14个位点,都在患者的后牙区域,牙槽嵴顶存在大于0.5mm的角化黏膜组织。

1.2方法:因为在进行冠修复前没有龈沟的存在,所以没有办法对术前附着龈的宽度进行确定,无法对手术前、手术后附着龈的宽度进行直接对比,在本研究中,利用角化黏膜宽度的增加,对种植体周围附着龈重建的效果进行了评估,主要有以下两组测量方法[3]:①在修复牙冠前,对种植部位近远中邻牙唇侧龈缘中点连线到膜龈联合的垂直距离进行测量,当膜龈联合在连线冠方时,测量值为零;②在修复牙冠后,对牙冠唇侧龈缘中点到膜龈联合的垂直距离进行测量,当该点在近远中邻牙唇侧龈缘中点连线冠方时,对连线到膜龈联合的垂直距离进行测定。

在对患者进行二期手术前,对患者的种植部位系带附着情况、前庭沟、颊侧角化黏膜进行检查,对有效角化黏膜宽度进行测量和记录。对患者使用常规消毒铺巾,使用阿替卡因进行局麻,对种植部位颊侧进行保留龈乳头的梯形切口操作。在略偏舌部位进行牙槽嵴顶切口,使切口的颊舌侧有角化黏膜存在,进行近远中附加切口时不切透骨膜,延长到邻近牙齿,越过膜龈联合,按照实际情况可以到达前庭沟底部位。利用尖锐刀片对黏膜翻半厚瓣进行剥离,要对骨膜和骨膜表明的结缔组织进行保留,对骨膜上肌纤维进行剥离。将黏膜瓣滑向前庭沟方向,使游离端角化黏膜根向复位到邻牙正常膜龈联合根位置,使用可吸收线对其在骨膜上进行固定缝合,再对近远中附加切口进行缝合。在进行附着龈重建时,对种植体覆盖螺丝进行拆卸,放置愈合基台。使用生理盐水纱布对黏膜瓣轻轻按压,使下部的血液排出后在手术区域使用牙周塞治剂进行覆盖[4-6]。

手术进行后2周,对患者进行复诊,并且进行印模制作,在手术后4周,进行上部烤瓷冠修复操作,在冠修复6个月后进行复诊。分别在牙冠戴入时和修复6个月后进行有效角化黏膜宽度的测量和记录,对重建角化黏膜的健康情况和膜龈联合部位进行观察。

1.3牙周观察指标[7]:患者在进行冠修复6个月后进行复诊时,主要对以下牙周指标进行观察记录:①出血指数:自动出血指数为5,出血流满溢出龈沟指数为4,探诊出血沿牙龈缘扩散指数为3,探诊后有点状出血指数为2,牙龈颜色有炎症性变化,探诊不出血指数为1,牙龈健康没有炎症和出血指数为0;②改良菌斑指数:大量软垢指数为3,肉眼可见菌斑指数为2,仅用探针尖轻划种植体表面可发现菌斑指数为1,无菌斑指数为0;③探诊深度。

1.4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有效角化黏膜宽度:患者在手术前的有效角化黏膜平均宽度为(0.21±0.33)mm,在进行手术后4周的有效角化粘膜平均宽度为(2.58±0.51)mm,较手术前有显著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修复6个月后的有效角化粘膜平均宽度为(2.62±0.63)mm,和手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手术后4周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患者冠修复6个月后种植体牙周指标分析:患者在冠修复6个月后进行复诊显示口腔卫生状况较为理想,所有种植体都较为稳定,重建角化黏膜没有较显著的炎症发生,并且和烤瓷冠紧密贴合。出血指数为0.69±0.57,改良菌斑指数为0.62±0.7,探诊深度为(1.77±0.41)mm,见表2。

3 讨论

经本研究表明,附着龈重建技术是在根向复位瓣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优点[8]:①在牙冠修复前进行附着龈重建可以使粘膜退缩的风险降低,进行早期干预具有预防效果;②在进行种植二期时开展附着龈重建治疗可以使手术次数减少。③手术较为简单,不需要腭侧供区组织,使由于开辟第二手术区导致的组织创伤减小[9-10]。由此可见,使用改良根向复位瓣术在种植二期手术中,可以对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进行有效的重建,在短期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操作简单,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志宾,曾融生,陈卓凡,等.牙种植体周软组织的处理[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36(5):583-585,589.

[2]王慧明.牙周病人口腔种植的难点分析及个性化处理原则[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0,15(3):108-109.

[3]王玉善,周屹立.自体游离硬腭黏膜移植在牙种植体周附着龈增量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11(5):412-414.

[4]崔军,徐欣,兰晶,等.口腔种植修复失败原因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12):717-721.

[5]张林祺,刘双云,米宁,等.组织修形高频电刀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3,18(1):26-27.

[6]马斐斐.口腔种植修复与咬合[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 29(1):121-123.

[7]许建军.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疗效和美学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1):298-299.

[8]关虹.288例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美学观察和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10-111.

[9]张海东,孟焕新.牙周状况及牙周治疗对口腔种植修复长期效果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4):229-232.

[10]姚希,李昀生,胡冬梅.不同材料烤瓷冠在后牙种植修复中的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4(12):1858-1863.

[收稿日期]2014-04-15 [修回日期]2014-06-21

编辑/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