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的艺术风格

2014-04-29邓萍

北方音乐 2014年2期
关键词:创作背景艺术歌曲作曲家

邓萍

【摘要】《我爱这土地》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陆在易以现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为词创作完成的一首艺术歌曲。这首歌曲感情真挚,词曲完美结合,旋律优美流畅。本文根据此曲的词曲创作背景、调式调性曲式结构、钢琴伴奏等方面,来探讨这首歌曲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作曲家;艺术歌曲;创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是我国现代诗人艾青在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浓厚情结。时值国土沦陷,民族危亡之际,诗人满怀对祖国的挚爱之心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之情,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诗歌具有很强的悲情色彩。该诗歌在2001年经由我国著名音乐家陆在易先生创作编曲,成为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声乐作品。这首曲子篇幅悠长,情感表现幅度宏大,内涵深刻,是现代民族艺术歌曲的瑰宝之一。

一.《我爱这土地》的词曲完美结合

《我爱这土地》的艺术风格是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抒情性与戏剧性的巧妙结合所构成的。诗词和音乐的完美结合构成了艺术歌曲,其对于歌词的运用也是遵循一定规则的,这缘于艺术歌曲除了有合适的音乐、符合音乐的逻辑,歌词应富有内涵。陆在易潜心钻研艺术歌曲,他的艺术歌曲囊括了抒情性质与歌唱性质,具有浓郁的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及很高的审美价值。

二.(《我爱这土地》的体裁特征

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加上丰富的钢琴伴奏肢体、抒情性与戏剧性糅合在《我爱这土地》中,彰显了该作品的风格,“土地”和“太阳”是不同的主导意象,“土地”凝聚了主人公对祖国与人民无限的爱,对人民疾苦和民族危机的忧愤,象征了饱受苦难的祖国母亲。在乐句“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啊”中,运用了弱气小节,通过排比乐句音阶的逐渐上行表达了主人公对祖国深深的挚爱之情,歌词旋律所体现出来的是浓郁的感情与歌唱的激情。

《我爱这土地》最大的特点是抒隋性。作曲家把级进音程与中国的吟诵调相互结合,使这首歌曲的旋律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这首歌曲的旋律同时也具有戏剧性的色彩,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尾声处,作曲家用三个“啊”字把这首作品的戏剧之性表现出来,使全曲达到高潮。运用了iv7和弦造成不和谐的效果,从而使作品戏剧性更强。“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里音乐的速度比较慢,比较自由,体现出宣叙性的旋律,作曲家把歌剧的因素运用在艺术歌曲里面,将艾青原诗朗诵的音调与歌曲互融。歌曲旋律中还多处运用了下滑音来装饰,如“吹刮着”的“着”等。下滑音的使用使音程之间的跳度变得圆滑,更增强了旋律的抒情性。

三.《我爱这土地》的曲式结构分析

《我爱这土地》的曲式结构为单二部曲式结构,4/4拍、F大调。作曲结构图示如下。

A段由两个乐句构成,非方正性结构(4+5)第一乐句上行变现出激动的情绪不断上扬。第二乐句下行,表现出深情的情绪。两句具有非常鲜明的对比,在调性上第一乐句在F大调上,而第二乐句通过转调转在同名小调上,体现出了同主音大小调的色彩对比。从伴奏织体上来分析,第一乐句的伴奏织体是低音部八度和音进行,第二乐句为全分解和弦进行。B段非方整行结构也是由F大调进行,沿用了第一乐段的主要节奏和音调,是A乐段的发展。第一乐句比较平稳采用了八分节奏型,“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伴奏音型为八度分解音。第二句音色比较暗淡转到了同名小调上,伴奏音型以分解和弦为主,充分凸显了抒情性。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相互对应。第三句全曲的结束句在调性上是由f小调转到F大调上,在整个情感上得到了升华。这首歌的速度标记是Moderato(中板),对于Moderato的解释是:快于行板(Andante),慢于快板(AHegro)。与其他速度标记连用时,含有加以节制的意思,即快慢都要有所节制的意思。歌曲中节拍也有多次变化,2/4、3/4、4/4、5/4、6/4、7/4各种混合节拍贯穿全曲,时时以不规则的律动改变着音乐抒发的张力结构。这在艺术歌曲创作中,甚至是歌剧创作中都很罕见。

为歌曲A部分的节选,从谱中音型的创作来看,陆在易是在对艾青诗歌原意“以鸟自喻”的模仿。民族和弦分解六连音琶音音型的运用是对“鸟JL'上下煽动翅膀飞翔状态进行的形象模仿,而通过打破钢琴织体节拍规律、交错节拍的方式,则刻画了鸟儿在祖国遭受苦难时惶恐不安的心理。钢琴伴奏部分六连音贯穿始终,作曲家根据歌词复杂多变的情绪结构和豪放不羁的句式结构,将钢琴织体置于无止息的涌动之中,通过不断变化着的和声、几处关键部位上的变和弦、波涛翻滚式的强力度问奏集一处使全曲得到升华的漂亮转调来加强音乐的推进性和表现容量。

四.歌声与伴奏分析

演唱者在这部分表现时应该与钢琴伴奏密切配合,充满激情地表现诗人悲愤的情怀,与前面的诉说形成对比,富于音乐抒情性和戏剧性的完美结合。在演唱时应该将自己的歌声与伴奏的琴声融为一体。特别是在前奏、问奏、尾声中演唱者应该做到使自己的内心情感与音乐的感觉相一致,注意声音的连贯性,比如在最后高潮部分,几个连续的“啊……”不同的旋律共同烘托出尾声“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演唱者可以在演唱的过程中领略词曲作者的意图,从而把自己融入歌曲中进行二度创作,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才能使歌唱达到新的高度。

结语

《我爱这土地》這首诗歌语言生动、情感充沛、意义深沉。歌词中自然流露出“大我”之情的崇高美,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时代心声,呐喊出时代的主旋律。若没有艾青的诗作《我爱这土地》,就没有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艺术歌曲的殿堂将失去一颗闪亮的明珠。

这首艺术歌曲,词曲配合堪称完美,充满深厚情感的歌词与诗情画意的曲调搭配得相得益彰,显示出艺术家的高超作曲水平。对诗歌的内涵的准确把握以及与时代精神的高度一致,使这首歌唱响中华心声,使听众的心灵升华。

猜你喜欢

创作背景艺术歌曲作曲家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小小作曲家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浅析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演奏技法与情感特色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