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2014-04-29顾丽英
顾丽英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这些精辟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数学教学的本质——教学生学会提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将学生提问的培养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让每一名学生都敢于提问,乐于提问. 可是,学生敢问就会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了吗?我们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不仅仅是让他们保持天性,而是让学习者学会科学地提出问题,也就是要学会有根据地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即在广泛观察、比较事实、现象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对比思考分析,在发现矛盾,发现疑点,发现种种模糊与新奇现象的过程中,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或者“怎么做”的问题. 这样的提问,不是仅凭小聪明或“脑筋急转弯”,而是需要学习,需要调查研究与观察分析. 所以,学会提问,是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设矛盾冲突,使学生在争论中提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实践找到这些问题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 ”而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具有矛盾冲突的悬念式情景,并将其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 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活动课的套圈活动设计两张统计图表示第一组(4个)男生和第二组(5个)女生套中的个数,引导学生说说从统计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继续追问,你觉得在这次套圈活动中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这时有部分学生认为女生套得准,因为套得最多的是女生吴燕,套中了10个. 另外一个理由是男生一共套了28个,女生一共套了30个. 另一部分学生认为男生套得准一些,因为套得最少的是女生刘晓娟和沈明芳,都是4个,还有一个理由是男生套得最少的个数是6个,比女生套得最少的个数4要多2个!在自主探讨中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而且都有很充分的理由. 此刻,当矛盾双方各不相让时,有学生就提出:老师,我们是不是应该找一个更加公平点的比较方法啊?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高度集中和兴奋的状态中,他们集思广益,据理力争,充分展现了各自的聪明才智,在各不相让的争辩中形成了认知上的矛盾冲突,进而非常自然地提出了“寻找新方法”的问题,成为这节课探索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助推器.
二、引导自主探究,使学生在冲突中提问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他们运用旧知自主探究,以旧引新,巧妙、适时地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状态中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讲授“面积与面积单位”时,可以先设计一个独特的比赛:让两名学生分别涂画一个小长方形和整个黑板面,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涂小长方形比涂整个黑板面容易得多,很自然地引入到“面积单位”的教学上,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好奇心.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后,通过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物、跟大人手掌比大小等活动,使学生形成“1平方分米”的数感,然后让全体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向老师求助. 当有的学生还在撅着小屁股卖力地测量的时候,有几名学生已经跑到老师面前:“老师,这张纸太小了,有没有更大一点儿的?”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教师因势利导:“需要大一点儿的什么?”从而使学生冲破那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思维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较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自然而然地被学生在发现、体验、感悟中理解、接受. 正如波利亚认为的那样:“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在教学中只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现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便会唤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疑问,提出问题.
三、放手实践运用,使学生在困惑中提问
学生在应用所学的综合知识时往往会有新的感触,或者产生新的联想,或者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于是困惑也就随之而来,此刻,他们就会因困惑而提出问题.
比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后,要求运用两个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好多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困惑:到底是运用加法交换律还是运用结合律,或者要两种定律同时运用呢?在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并且在探讨中,学生得出了这样一个共识:不管运用哪种定律,必须使运算简便.
再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老师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实例,好多学生情不自禁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屋架为什么是三角形的,而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呀?铁拉门又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而不设计成三角形呢?等等. 这样的提问不仅能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学习联系起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养成自觉善问的好习惯,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学习是为了应用,为了更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学会提问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自主学习的有效形式. 我们要从小学起,给学生空间,创设机会,让他们学会提问,学会求知,学会创新,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