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探、练、创”教学模式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04-29王和
王和
课程改革使得数学课堂教学迎来了异彩纷呈、百花齐放的春天,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归根结底,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广大一线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采用了“引、探、练、创”的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一、引人入胜,拨云见日,突出一个“引”
对于学生来讲,引力不足,兴趣不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引入“胜地”,感受“风景这边独好”的数学魅力;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学生的疑难处、困惑时,抛砖引玉,达到“拨云见日”的效果;教师要做的就是做好学生的引领者,搭建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之梯.
教师只有创设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探究的氛围.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位置”的时候,在课始我是这样引领学生的:“老师想找到我们班第三排第三座的同学,你们能帮忙吗?”引发学生的思考.
这种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在数学学习中有帮助,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都有帮助.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平面图形面积,教材连续编排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的研究都用到了转化思想. 可见数学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学课上教师的引领作用还体现在学生遇到疑难困惑时.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的引领是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二、探究真知,经历过程,突出一个“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学习探究的氛围,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才能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最扎实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选择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如“数的产生”,学过的学生都知道数是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但是这些数究竟是怎样发明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学生并不知道.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这样探究——依次出示一只羊、两只羊、十只羊、一百只羊、一千只羊的挂图,经历了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不仅了解了数的产生,而且为学生学习数的读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深刻体会到了数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三、练就本领,温故知新,突出一个“练”
数学知识是理性的知识,新旧知识衔接紧密,规律性强, 学生需要反复地练习才能掌握本领,摸索出规律. 这里所谓的“练”,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的强化训练,而是指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层次、有目的地训练. 通过这样的练习达到巩固提高、温故知新的目的.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九加几”的教学时,学生学习了计算方法之后,我组织了这样的口算练习:计算九加二至九加九,发现规律后再计算九加几,不仅提高了计算效率,而且增强了记忆效果. 其实不仅是低年级计算存在这样的规律,高年级的简便计算、分数的通分、数图形等,许多知识都存在着奥秘,这些规律性、经验性知识的习得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搭好发现奥秘的平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创新思维,着眼未来,突出一个“创”
世上有千里马,尚需有伯乐. 学生就是有待我们教师发现的千里马,我们教师虽然不一定就是伯乐,但是我们至少要有做伯乐的想法,不仅要看学生的现在,更要看学生的未来.未来的国家建设者需要我们教师来培养,国家需要有用的人才,社会需要创新的人才. 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思维,直接影响未来社会人才的培养. 因此,每一名教师都应关注学生的未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数学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关键.
此外,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 问题意识是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扇窗户,创新思维是学生发展的特殊通行证. 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
数学教学是枯燥而又妙趣横生的矛盾统一体,关键看我们数学教师怎样去对待. 而“引、探、练、创”教学模式只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途径,四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教学中只有教师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才能灵活运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