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4-04-29孙艳君
孙艳君
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它已经成为最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主题,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使命,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重视发现,激活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问题的多向性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要善于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去设想.教师要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敢于怀疑和超越,对于一道习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来解决. 在授课过程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特别是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要安排时间让学生去想,去琢磨,去探索,发现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精心设疑,拓宽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和惊奇最容易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科知识的特点,精心设问巧设疑,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思考新问题,勇于探索新知识,从中发现新规律,尤其要涉及一些开放式的练习题借以拓宽学生的新思维. 所谓开放式的练习题是指题目的条件多余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或有多种答案策略,或答案不固定的题型. 如填充、判断正误,单选、多选选择题,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带多题,等等,以此来增强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创设情境变特殊为一般,对学生研究数学王国的奥秘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操作,开发创新能力
人的手是完成实践操作的主要器官,正确有效、科学合理地使用手,不仅能做好事情,而且能发展大脑,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动手操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以操作实践为途径和方式的,一双灵活的富有创造性的手,是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锻炼出来的. 学习活动就是学生用脑、手、眼等多种器官协同活动的过程,在数学中让学生亲自摸一摸、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这些看似平常的做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非常有好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很有必要,在主动探索中开发学生创新能力,让智慧的火花放射出绚烂的光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学习气氛生动活泼,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透彻,理清了脉络,澄清了模糊概念.
四、强化实践,培养创新技能
数学知识最终是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服务的,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发现和处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即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 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内在联系,恰当组织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中主动获取知识. 还要把数学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耳闻目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要强化实践,尽可能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采用实际测量、编题计算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尝试成功,体验创新快乐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成功的欣慰与快乐,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的信念和力量,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认识水平,努力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尝试创新活动中的失败. 在尝试成功时,要让学生感到新成果的甘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尝试创新受挫时,也要让学生体验到创新活动的艰辛. 尝试创新会经无数次失败,还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并适时调节自己的心态. 教师要鼓励学生不畏困难,勇于创新,在教学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有学生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教师就要表示支持和赞同,哪怕是错误的,也不要泼冷水,要留给学生充分的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反思,让学生对探索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