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音乐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的价值研究

2014-04-29叶桑

北方音乐 2014年2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儒家价值

叶桑

【摘要】儒家音乐思想对古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古代音乐传统文化精华,继承并将其运用到艺术音乐教育中,对提升艺术音乐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应全面了解儒家音乐思想的内容,并探索将该思想运用到当代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加快儒家音乐思想的当代化转变进程,提升音乐教育水平。

【关键词】儒家;音乐思想;音乐教育;价值

儒家提出的音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音乐理论的源头,对后世的音乐文化发展产生了长期深远的影响。儒家音乐思想宣扬音樂教育文化传承中的价值,给予音乐教育存在的社会意义。在加强音乐教育的今天,切实研究、继承儒家音乐思想精华,并将其运用到音乐教育中,对提升音乐教育认识水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音乐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和”文化理念 在《乐记》中全面体现了孔子的音乐思想。《乐记》中的思想主要是音乐的本质、音乐的特点、音乐和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和政治问的关系、音乐的审美和教育作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儒家的“和”文化理念,倡导以“和”为美,在开展审美评价与审美创造的时候要具备整体意识,做到“和”而不分。儒家的审美趣味、审美情趣以“和”作为中心,认为“和”是一种审美状态,指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的内容是丰富的、包容的,因此才是美的。孔子指出的“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的音乐产生了长期的影响。在谈到《乐记》时,孔子认为“《乐》以发和”,认为音乐对人的心灵能起到陶冶作用,使人达到内心的和谐,使人与人、人与社会问达到和谐状态。孔子将音乐当成是儒家修身养性的重要路径,只有这样才具有仁人的品质。孟子从民本的理念出发,提出了能展现生命活力的“与民同乐”的理念,这实际上也是“和”的思想在不同层面的充分展现。

儒家音乐中的“和”文化理念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与道德伦理方面的内涵,虽然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与阶级性,但是其“和”的思想创造了审美个体与审美个性,追求人类生存需要的平衡与和谐,有利于创造具有艺术化、审美化的人生。为此,需要吸收音乐教育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实现升华,进一步完善人格,达到人生崇高境界的成分。

(二)“乐教”思想

孔子提出的音乐美学理论是与道德伦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给予音乐新的内涵,提升了音乐的价值,使其不只是娱乐与传情达意的方式,还成为传达思想道德、伦理观念的主要形式。在儒家的经典代表作《论语》中,孔子也创建了“诗书礼乐”的教育系统。孔子在《论语》中所谈到的对音乐的论述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其他文化一道结合在一起来进行的。孔子特别突出的“礼乐”道德教育方面的功能,是想通过诗书礼乐来培养理想人格,也就是通过礼乐来完成德政、仁政相互结合的“仁人”来。荀子也在《乐论》中谈到了音乐是从人的情感中生发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人心、激发人们的共鸣。如果是可以有效利用音乐形式上的特点,给予音乐教育的内涵,通过音乐来教化百姓,就能让百姓乐于接受,必定让人在和谐愉快的歌舞活动中受到好的教育。

孔子还认为诗与乐是以“仁”“道”“德”作为前提的,一个人只有有了好的品德后,才能算是美,也才能更好地进行礼作乐。孔子常常使用诗歌来阐发道德教育方面的问题,认为音乐对净化民风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这要比进行空洞的说教来讲更加具备说服力。特别是使用音乐来讲教育,能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甚至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长期的影响。在《宪问篇》中孔子谈到了通过乐来教导人,使之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在《说苑·辨物》篇中也谈到了通过仁义礼乐来培养人。孔子使用礼和乐来教育人,实际上在礼和乐的相互调节中,能达到“和”,达到“允执其中”,进而能培养礼乐都具备的人才。孔子对“乐”提出的要求实际上是对人的要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要使人和乐有效结合。孔子谈到:“兴于《诗》,立于乐,成于乐。”这是谈到人的性格品质的完善,必须依靠音乐才能最终完成。孔子将音乐作为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条件。孔子倡导的“礼”是指与规范相符的行为,“乐”是对该行为的兴趣与爱好。所以,孔子谈到的“正乐”,通过大力推广“乐教”,最终的目标内是以人的“礼乐”来培养人与教育人。

儒家的乐教思想并不是单纯从艺术教育的视角来对乐教进行推广,也不是只从音乐的政治教化方面的功能去重视音乐,而是将音乐教育作为整个教育阶段,作为重塑人的心理情感机构与修身的重要方式,作为人格完善的最佳途径。孔子是通过在进行音乐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让人们的精神境界逐渐趋向完美,这一乐教思想对现代艺术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有教无类”思想 孔子创建了私塾教育,使教育从官学转入了私学,并倡导有教无类的理念,这一理念打破了教育被贵族长期垄断的局面,将音乐从贵族手中逐渐解放出来,给予普通人受教育的权利,让教育走向民间,扩大教育范围,这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荀子也倡导“有教无类”的理念,指出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让更多的人能接受系统性的音乐教育,提升个人的品质。

二.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的价值

1.有利于确立正确的当代音乐教育观

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音乐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并没有走上正轨。主要表现为,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偏远农村地区并没有开设音乐课程,即便是开设了音乐课,也成了“自习课”。有些学校的负责人甚至在音乐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方面认识不足,尤其是对音乐教育和人的音乐的培养、音乐和横向学科问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缺少系统性的认知。还有的音乐教师将掌握乐理知识、技能技巧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而有的教师则片面突出了音乐的娱乐性,忽视了教育方面的功能。针对上面谈到的这些音乐教育方面的误区,很有必要确立正确的当代音乐教育观。也就是开展音乐教育并不是只注重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能重建人文精神、道德理性。儒家教育的目标是培育民族精神,提升人的心灵素养,修身养性。对此,在日常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应该突出美育方面的重要功能,除了让学生学习横向学科的知识外,还需要注重“真善美”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教学重点是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与鉴赏美的能力,特别是音乐教师可以利用《我爱你中国》这样的爱国主义歌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达到修业进德的目标。

2.便于树立和谐音乐的理念

儒家音乐思想中的“和”文化理念,对建立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念、明白音乐艺术所包含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能教育学生通过教师讲授“和”的音乐思想,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真善美”,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和传唱优秀的音乐作品,使他们在心理上、精神上达到平衡,不断去完善自己的品格,实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比如《爱的奉献》讲述的是人间的真爱,探讨对生命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多听这样的歌曲就能升华个体的心灵。

3.能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

儒家音乐中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对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每一个人都有平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也会有获得成功的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同学对唱歌、乐器都非常擅长,但是不能认为这些人与音乐无缘。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能是只看重唱歌、弹琴,而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教师在给学生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出发,选择那些音乐形象相对来讲非常鲜明,学生在初听之后立刻就能感受到一幅美景展现在眼前的音乐。比如《百鸟朝凤》的音乐形象就比较鲜明,学生在听到该曲子之后,就能想象鸟儿在树林中追逐与嬉闹的情形。再如《拉德茨基进行曲》能展现检阅的宏大场面,让学生在听到后热情立刻就慢慢高涨起来。不管是《百鸟朝凤》,还是《拉德茨基进行曲》,都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对音乐的形象、知识有机融合到一起,将那些感性层面的东西逐渐上升到理性层面。在学生对此有了全面的认知后,再去积极引导其欣赏难度稍大的曲目,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达到“有教无类”的教育目标。实际上,音乐欣赏是实现儒家“有教无类”目标的重要路径,便于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分专业,不分个人音乐素养,只要教师注意选取好的音乐欣赏内容,采取循序漸进的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听懂,感受音乐的魅力,就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与想象能力。 总之,儒家音乐思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分别是“和”文化理念、“乐教”思想、“有教无类”思想,这对确立当代音乐教育理念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确立正确的当代音乐教育观,便于树立和谐音乐的理念,还能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研究儒家音乐教育理念对提升音乐教育水平,实现古为今用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儒家价值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