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泽州县下村丧葬仪式音乐田野调查

2014-04-29柳亚飞

北方音乐 2014年2期
关键词:礼宾小鼓八音

柳亚飞

【摘要】作为礼俗的一种,丧葬仪式的用乐,自古就有。笔者对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下村镇下村典型丧葬仪式的过程及仪式中的用乐情况,做了个案调查。通过调查“上党八音会”这种民间音乐形式在仪式中的表现,来体现音乐在仪式中的功用。 【关键词】丧葬仪式;音乐;八音会;功用 史载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封建统治者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管理国家的事务中,对两项大事非常重视:一个是战争,另一个是祭祀。打仗要擂鼓鸣金助威,鼓号齐鸣造势。壮士气,扬军威,离不开“乐”;祭祀活动推崇的不仅是神,更重要的是统治者的治国方略。为凸显其重要性,祭祀的整个过程也离不开“乐”。国之如此,家亦然也!作为封建传统如此浓重的国度——中国,每个独立的家庭,在对待老者的仙逝上,看得是何等的重要。丧葬仪式,是人生礼仪中最隆重的事项之一。儒家经典规定的“礼”,历代朝制颁行的“仪”,释道两家汇融的“法”,民间自然形成的“俗”,均浓缩积淀于丧葬仪规之中。历史上,无论城镇乡村,贫富贵贱,在对待“白事”上,都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把父母的葬礼称为“大事”(此说出自《孟子》:“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无论那家有了“白事”都少不了搭棚、请家伙、搞祭祀等礼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百余年来,西风东渐,西方的葬仪观念及相应的艺术音乐的话语系统,被国家礼仪与官方文化所接纳并定于一尊。这些曾经活跃在乡间俚巷的礼俗,越来越多地被简单的追悼会所代替。这种概念已相当程度地误导了今人对民间丧葬音乐内涵的理解。那些曾经搭载于民间礼俗上的民间音乐——上党八音会,以及曾经和祭祀相辅相成的仪式音乐,也随着“时代的进步”慢慢地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加之那些操持仪式音乐的老乐户的一一谢世,曾经响遏行云的八音会丧葬音乐,也慢慢成了千古绝响。

为此,笔者专门走访了晋城泽州一带,去寻找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盛极一时的民间礼俗,去发现体现在民间丧葬祭祀中的“上党八音”。当地的老人和村民们告诉笔者,上党八音会在泽州当地可以说是非常盛行,几乎每个村都会有那么一伙,当地人称其为“吹打”或是“打家伙的”。当提到,八音会和丧葬礼仪接合的形式,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明礼的老人们就会说,“现在的白事,已经不像以前了,越来越简单,打家伙的也是瞎糊弄呢!甚也没了,就是图个热闹,弄几个歌手,甚都行了!”当问及“当地保持丧葬传统最完整的地方还有吗”时,得到的回答基本是一致的,要数泽州长河一带。为此,我们专门找到位于长河一带最为有名的八音会班社“新太行艺术团”,并跟随该班社全程记录了位于长河中上游的下村镇下村赵国应、赵国庆、赵国义的父亲的葬礼。并将八音会在其中的位置及演出形式与位置做了详细记录。现把赵家葬礼的某些场面记述如下。 一.丧葬仪式的现场 下村村中心有一座“二仙庙”,庙前开阔处,搭一大棚,称为“灵棚”。“灵棚”于第一天搭建就绪,用铁杆锁扣装置支撑,外裹彩色交织帆布,灵棚前搭有一两层门楼,形似庙宇,前悬挂“忠义孝堂”布制匾额,门楼顶部中央插一黑色两米长鸡毛掸,从门楼顶部庙宇两角下悬一幅黑布白字挽联,悬落于门楼正前方,上面写有:百呼不梦严父梦千载难忘养育恩,思亲蜡尽人无尽望父春归人未归。气势宏伟,好不气派。灵棚正面朝西,棚内面积约120平方米,棺椁位于棚后一面积约30平方米的蓝色小棚之内,棺椁前放一小桌,小桌上靠摆一遗像,桌前有1米的空问,前下落帏帐,与灵棚大厅隔开,帏帐上悬遗像,遗像置于纸制两层楼中央,两侧悬用纸制童男、童女一对,帏帐两侧开门,便于孝子“转祭”使用,左写“驾鹤”、右写“西游”。帏帐前摆放一长3米、宽一米的案几,案几前摆放1.5米见方的供桌。与此同时,在灵棚的正对面15米处,有另外一小棚也已就绪,小棚搭建略显简单,也是由彩棚搭顶,帏帐落后,棚内摆放1.5米见方的供桌,桌上放有“觖(酒杯)、馔(主食)、肴、汤、酒、茶”六样供品,主要是在“转祭”中使用的供品。除正对灵棚的东面不放椅子,其他三个面均放置一椅子,用来招待礼宾先生。棺前置案、陈设祭仪,这些设灵位、搭孝堂、挂挽联、悬遗像的事务,均由“治丧委员会”承办。“治丧委员会”的主要成员有总务、灶房、账房、护送花圈、招待礼宾、招待亲朋、招待音乐等,这些分工精细、各有专名、各司其职的人员已十分制度化、专业化。他们不收报酬,但丧礼数日,管饭管烟,最后,把亲朋赠礼分发大家,算作酬劳。另外还有两种职业,需要特别强调,一谓“礼宾先生”(着黑色长袍,戴礼帽,戴深色墨镜),该职属仪式过程中最为懂礼的一类,负责宣读仪式进行及各项仪式的进行;一谓“茶房”,该职主要是负责孝男孝女行礼的人,每项仪式都有茶房带着孝子逐个进行。此时,位于两棚中间的正南方,搭建一简易的演出舞台,大约1米高、40平方米的舞台采用防雨布搭顶,延后顺下,舞台上设置有现代化灯光、音响及调音设备。 二.丧葬仪式的程序

仪式第一天

(农历七月十八)

下午2:30

治丧礼乐

移材迎纸扎

迎木牌遗像

迎供祭风

程主安灵(祭)

烘棚召亡

献戏献饭

晚上7:30

大祭(1大祭2小祭)三献戏

上帏钱迎(观)灯

叩头封丧

仪式第二天

早7:30

早上献饭

题(点)主

中祭一献戏

迎献吃桌

中午献饭

启灵(祭)安主

送亡送丧

三.丧礼中仪式过程及八音会演出情况:

“移材和送丧”时,男孝子在棺材前,女孝子在后,按照辈分排队,在移动途中,如抬材人遇困难,需放材,则孝子们马上回跪材前。八音会位于最前方,乐器配置(2唢呐、2笙、1小鼓、1大镲、2小镲、1大锣、1小锣,共10人)。

“迎纸扎”,是指迎花圈及纸制祭品。迎时,先迎近亲的再迎远亲的。八音会演奏《瞎拔鼓》。

“献饭”,到了一日三餐的时候,由女儿一个人献,八音会位于前方带,乐器配置(1唢呐、1小鼓、1小镲共3人),演奏《瞎拔鼓》,之后帮忙的人才可以去吃饭。

“大祭”,即为儿子“上祭”,行“九拜礼”又叫转祭。祭之前先由孝子将礼宾先生(棚下2人、带孝子行2人、茶房坐3人,共7人)从礼事馆请出,请时,八音会位于前方,乐器配置(4唢呐、5笙、1小鼓、1小镲、1板胡,共12人),此时演奏《小开门》。转祭主要是传6种东西:觖(酒杯)、馔(主食)、肴、汤、酒、茶。过程是八音会前方带着,礼宾其后,茶房扶长子先行,其余孝子随后。先从小棚里磕头请上“觖”,再用同样的方法回到灵棚下,案前磕4个头,由茶房扶上从右进入棺椁前敬上,磕1个头,从左面出来再磕4个头(一共磕九个头,即“九拜礼”),再迎其他。转祭结束后,由长子念“祭文”。大祭完毕,由礼宾先生讲解“孝道”,完毕,礼宾回馆。八音会(着装)和晚会开始,11点左右结束。2个小祭(2唢呐、4笙、1小鼓、1小镲,共8人)开始,过程同大祭,先请礼宾来行礼,后烧纸、磕头结束。再送礼宾先生回馆。此时,八音会开始献戏(不着装),乐器配置(如下),此时,灵棚下由孝女上12帏钱。

“上帏钱”(即12盘小菜,听老人说“上帏钱”,目的是让去世的老人在黄泉路上打点难缠小鬼时候使用的,即免灾作用),上帏钱仪式之后观灯。此时,八音会在舞台上献戏,主要是为死去的老人唱。唱《哭庙》和《坐宫》。

“观灯”,又称迎灯(听老人说,原来老仪式里,观灯要观九九八十一盏灯,所谓的“灯”是用面制成一些小动物的模样,然后在面塑头上扎个小眼,灌上灯油,插上灯芯,称为一盏灯)。仪式开始,八音会(1小鼓、1小镲、1大锣、1小锣)前行,此时舞台上的其他乐器配合下面带孝子观灯的打击乐,交织演奏。女婿在对面小棚内点灯(蜡烛),长孝端灯,后跟次孝和孙孝各持一炷香,共点9盏灯。点完烧纸磕头结束。八音会休息。晚上每更天,守灵孝女要为死者献饭,共献9顿饭。

“题主”,又称点主。由村书记用红笔在死者的牌位上“点”一下,表示把死者的名字也列入祖宗的牌位里的意思。听老人们说,原来的“点主”,一般是由村子中德高望重者用孝子食指的鲜血往死者的牌位上“点”。现在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八音会(3唢呐、1笙、1小鼓、2小镲,1大锣、1小锣,共9人)先是带着孝子到理事处将礼宾先生磕头迎上,而后礼宾先生前行,孝子随后,到丧家把书记磕头迎上,然后绕着村子走,如遇交叉路口,孝子们先行跑过去,在反方向的路旁跪等,为礼宾和书记指引路线。此时演奏《瞎拔鼓》,迎到灵棚下题主仪式开始,八音会演奏《小开门》。后送书记回丧家,同迎。

“中祭”,即为孙子“上祭”,亦行“九拜礼”。中祭转祭时主要是传5种东西:觖(酒杯)和馔(主食)共放一盘、汤、酒、茶。一共转四次过程是八音会前方带着,礼宾其后,茶房扶长孙先行,其余孝孙随后。方式同大祭。转祭结束后,由长孙念祭文。八音会(3唢呐、2笙、1小鼓、2小镲,1大锣、1小锣,共10人)。中祭结束后,八音会献一出戏随后由歌手献歌,音乐不断。此时,亲朋好友开始为死者“上供”,行“九拜礼”。

“迎献吃桌”,在亲朋好友行“九拜礼”之时,迎献吃桌仪式开始,八音会(1唢呐、1小鼓、1小镲,1大锣、1小锣,共5人),迎上吃桌(即三桌菜,有荤、有素、有饮料。)迎的路上演奏《瞎拔鼓》。吃桌迎至灵棚后,置于供桌前,有茶房带着亲朋好友,一样一样贡献给死者。之后时至中午,“献饭”开始,形式同前。

“启灵安主”,八音会(2唢呐、2笙、1小鼓、1小镲,共6人)带领孝子先将礼宾先生(着简洁衬衫,带白礼帽,不戴墨镜)迎出,到灵棚下行“九拜礼”。转祭主要是传4种东西:觖(酒杯)、馔(主食)、酒、茶。茶房带孝子将“觖”转完,孝子念“祭文”,后将剩下的一盘转过,共转两回。而后,茶房将祭文烧掉。长孝端灵位,次孝端遗像,其他孝子随后,回丧家安主(即将灵位摆回家中),八音会在路上演奏《瞎拔鼓》。而后,由茶房带着依次跪谢灶房等帮忙伙计。

“召亡送亡”,是由茶房领着所有孝子孝女们,从灵棚出发到村北口外朝着祖坟的方向,把丧家的历代祖宗全部请来并送回一种仪式。此时,八音会(1唢呐、1小鼓、1小镲、1大锣、1小锣,共5人),路上演奏《瞎拔鼓》。

“送丧”,是指由专门抬材的人将棺椁从灵棚中抬出,抬到坟地下葬的仪式,这个过程中,八音会(2唢呐、2笙、1小鼓、1大镲、2小镲、1大锣、1小锣,共10人)始终在最前面带路,随后跟着音乐会歌手,其后是孝子在前,棺椁在中,孝妇其后。八音会和乐队送至村口,音乐结束(听当地人说,“如遇死者需和已故配偶合葬时,八音会需跟至坟地,除此之外,八音会到村口则止。”)。 无论大祭小祭,棚下八音会不使用铜器,大祭(4唢呐、5笙、1小鼓、1小镲、1板胡,共12人),中祭(2唢呐、2笙、1小鼓、1小镲,共6人),小祭(1小鼓、1小镲、1唢呐、1笙,共4人),从乐器配置,可以探明详究。

附:

[11八音会演出乐器位置:左起:大锣、小镲、小锣、大镲、梆子、鼓板、大鼓中间(前):大笙、唢呐(咔)、大笙(后):小笙、大笙、大提琴、电子琴右起:板胡(兼巨琴)、二胡、二胡、琵琶、扬琴。

[21晚会演出人员及形式:主持兼歌手、2男歌手(兼1四川变脸)、2女歌手、2女舞蹈演员(兼1歌手)、1吉他、1贝司(兼[1l的笙)、1架子鼓(兼[11的唢呐)、1电子琴(兼[11的电子琴)。

[31八音会演出乐器位置:(唱《哭庙》和《坐宫》)左起:鼓板、小镲、小锣、大镲、梆子;右起:巨琴、二把、二胡、琵琶、扬琴、大提琴、电子琴。 四.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从泽州县下村镇下村的丧仪中不难体察,八音会在整个丧礼仪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有礼之处均有乐。通过丧仪程序及演出的实际情况,可将八音会归纳为两类性质不同的场面,一类是与死者相关的。如上帏钱时的献戏,此时夜已经深了,舞台下空无一人,但是戏仍然要照样唱,而且唱者仍然不减热情地表演,相信这个戏一定是唱给死者的。一类是与活人相关的。如大祭之后的八音会演出及晚会。那漂亮的灯光、华丽的舞美、火爆的吹打、精彩绝伦的杂技、热闹的舞蹈及台下数以百计迎着雨不愿离开台前的观众,这一切的一切,相信此时的音乐,不只是为死者,更多的是为了台下的观众。丧家也可以通过这场演出告诉乡里乡亲,自己是懂孝之人,同时也体现出家族的经济实力。这也是仪式音乐在此所显示的最主要的功用。

通过对丧礼乐谱的收集,笔者发现现在的丧礼音乐中,曾经一些专用谱子仍有使用的现象,可见传统的仪式音乐是有继承和发展的。但是更多乐谱却慢慢地消失了。是音乐没有流传下来,还是现代人将其摒弃?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仅希望某些仪式音乐可以在之后的调查中被加以重视,并通过某种政治手段加以保护。

基金项目:201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沁河流域祭祀音乐曲牌流变考”(编号:20122217)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礼宾小鼓八音
《八音的秘密》
外交礼宾礼仪漫谈
揭开外交礼宾礼仪的面纱
外交礼宾一线见闻
你好,小鼓
小鼓
永远的小鼓
乡村八音
布依八音坐唱
“八音组合”赴黑龙江省演出拉开国内巡演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