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问题设计是学生前进的阶梯
2014-04-29尤逢申
尤逢申
【摘要】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 所以我们应该设计有效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 有效问题;课堂效率;能力发展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 它是把课堂教学向前推进强劲的动力,这种动力存在于课堂无形之中,决定了课堂效率的高低. 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去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培养学生能力的提高.
一、设计问题应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问题的设计首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 只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点燃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之火.
在苏科版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教学中,创设故事问题“棋盘上的数学”:古时候,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 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 大臣说:“陛下,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设置这样的故事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引领学生猜想第64格的米粒是多少?第1格:1;第2格:2;第3格:4 = 2 × 2 = 22;第4格:8 = 2 × 2 × 2 = 23;第5格:16 = 2 × 2 × 2 × 2 = 24……通过学生探索、讨论,很自然地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方.
二、设计问题应寓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因此,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从生活中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选取素材,引领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理解数学. 从而体验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在学习了“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A、B两家旅行社分别推出家庭旅游优惠活动,两家旅行社的票价均为90元/人,但优惠办法不同. A旅行社的优惠办法是:全家有一人购全票,其余的人半价优惠;B旅行社的优惠办法是:每人均按2/3的票价优惠. 你将选择哪家旅行社?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学生就会感觉到数学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用的,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从中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
三、问题设计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能力基础、认知发展水平. 设计的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停滞不前;设计的问题过易,学生得不到发展失去意义. 根据苏联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要搭起问题的支架,“扶”着学生顺着问题的支架“往上爬”. 在学习无理数时设计如下问题:(1)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1,求正方形的边长?(2)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2,求正方形的边长?学生在回答第一题时可以很轻松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回答出来,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学生感到利用所学知识无法解答,但是这样的正方形的边长又确实存在,在此基础上提出无理数,学生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喜悦.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扶”着学生,由已知向未知“渡”过,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发展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四、设计问题应从封闭走向开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结论往往都是封闭、唯一的,学生的思维是直线式而不是多元化发散式发展. 所以在设计问题时不能过于单一封闭,要从问题题设或结论设计多角度、多思维方式问题,以培养学生开放式发散性思维. 在我们学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后,设计如下问题: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O,从下列条件中任选两个加以组合,哪些组合能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结论?①AB = CD;②AB∥CD;③AD = BC;④AD∥BC;⑤OA = OC;⑥OB = OD.设置这样的问题,学生在“是”与“否”组合过程中,思维不断得到发展.
五、设计问题应层层深入,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循序渐进. 深挖知识点的本质,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在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依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那么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图形?(2)依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那么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图形?(3)依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那么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图形?(4)依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那么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图形?(5)依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那么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图形?通过问题串的追问,层层加深, 学生在逐一完成时,抓住了问题本质深入地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
课堂问题的设计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艺术.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学生前进的阶梯,你设计的问题有多高,你的学生就能“爬”多高,决定课堂效率的高效,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探索. 教师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充分挖掘潜能,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学生得到更高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夏晓华.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原则.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4(1).
[3]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