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及完善策略

2014-04-29徐莉丽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年22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新医改

徐莉丽

[摘 要]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为新农合)试点工作在2003年开始实行,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为农村人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新农合制度在推广的过程中暴露出一定的问题,管理体制不健全无法与实际工作相适应,补偿标准不合理等,都影响着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发展。新农合制度的规范与完善要强化机构管理,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建立融资长效机制,实现内部与外部之间关系的改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能够使新农合效率稳步提升。加快立法能够保证新农合制度的稳定性。新农合制度的建设是新医改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良性发展,和谐关系建立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新农合制度;新医改;城乡一体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22. 064

[中图分类号] F840.6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22- 0098- 03

新农合制度是提升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新农合实行政府管理,自愿参加的基本理念,对大病进行补助,实现农民风险的分担。推行新农合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发展,促进医疗资源分配均衡,降低农民承受的经济负担。新农合主要经过了试点运行、全面覆盖以及巩固提高3个阶段。在推广期间实现并解决了农民的就医问题,转变了农民对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认识,在新农合制度推行中得到了实惠,改变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公平现象,实现发展结构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新农合制度发展成果

新农合是我国一项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合互助共济制度。新中国建立之初没有系统的新农合保障体制,新农合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并且在60年代期间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以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碍,又转变为农民自费形式。一直到2002年10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合制度”。标志我国新农合制度的再次出现。并且在2003年新农合制度在全国开始推行试点工作。到2008年基本上实现了新农合制度的全面推广。参合人数每年不断的上升,农民在提升参合意识的同时政府也加大了新农合管理基金的投入建设,农民医疗保障力度也在逐年上升。中国特色新农合正式建立,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提升新农合制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实践工作中取得了积极有效的建设成果。在根本上减轻了新农合保障上的负担。克服了农民“小病不看,大病硬拖”的思想。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对提升社会保障,增强农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重要体现在客观上,推动了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2 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对策

2.1 强化管理机构完善服务能力建设

新农合机构的建立要根据业务特点设置专业的科室部门,加强人员编制,对工作人员进行日常性的培训,保证工作人员专业化素质的提升。新农合管理人员要经过专门的培养项目实现,要维持日常办公经费的来源保证经费的标准,办公经费的及时到位能够保证新农合发挥有效的作用。新农合制度的运行,是保障社会公益核心实现的基础,建立稳定、高效、科学的新农合运行机制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新农合要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对参合人员的信息做到详细记录,补充缺失的部分,医疗服务信息要及时进行更新,使新农合工作科学化发展,保证监督的有力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与能力的发展。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将进一步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为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重要的贡献。新农合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将推进社会核心服务的全面提升。

2.2 建立长效机制扩充筹资渠道

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下主动参与新农合,保证基金的稳定性,能够实现新农合的长效发展。充分实现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利用多渠道扩充筹资渠道,扩大资金的来源。建立以政府资金为主导,综合资金发展的筹资管理体系。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的建立是推动新农合管理机制的重要基础保障。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新农合制度的建立预计投入8 500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财政总投资达3 318亿元,这是医疗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政府支持医疗卫生体制进行必要性改革,同时要求各级政府对财政进行调整,强化资金管理支出,对新农合制度进行逐步的投入,探索有效的新农合管理方式。实现科学有序的发展,优化产业投入,加大政策扶植,在长效安全机制管理下,实现新农合制度化、科学化发展。高效的筹资管理机制需要在大力宣传指导下进行,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利用一切可以宣传的方式对农民进行宣传,使农民能够知道参合的好处。探索筹资渠道鼓励企业为新农合进行募捐。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以由集体对参合人员进行资金上的代缴,将支付资金发展为社会化市场化,充分肯定新农合管理基金发挥的作用,提升农村人口抵抗风险的能力。城乡经济发展突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农合的质量。

2.3 实现内部与外部关系协调统一,建立良好的互动局面

新农合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新农合能够为参合人员提供专业的医疗规范,保证参合人员能够合理控制医疗费用,降低成本性投入,是新农合运行的具体体现,对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对医院的行为进行控制是新农合管理的重要内容,控制的效果能够直接反应新农合管理的发展,是推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内外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村人口基本医疗投入,采取多种形式实现新农合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障参加参合农民的身心健康。新农合应该与其他基本医疗保障相互适应,实现紧密连接。卫生服务质量反映了新农合的顺利开展。并且在开展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做好各方面的衔接,能够保证农村人口享受到最为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实现新农合的主要目的。

2.4 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能够提升新农合制度的完善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到城乡共同发展的二元化结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新农合制度发展水平与居民生产生活质量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主要是管理部门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协调,办事效率较低,在资源的使用上存在浪费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运行成本。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促进了城市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在流动上进一步加快。这种城乡二元化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医疗保障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要解决新农合制度在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化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打破城乡二元化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2.5 新农合制度监管的实行能够提升管理效率

新农合制度的发展需要强化监管力度,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委员会,实施监督管理权力。对新农合制度的运行进行定期检查,一些地方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主要领导都是由当地政府部门的一把手兼任,存在人员交叉任职情况。因此监督管理委员会要将监督与管理两种权利分开,保证监督管理委员会能够发挥实质性的作用,监督管理委员会成员要洁身自好,强化责任,加强服务意识建设,保证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的顺利进行。

采取多元化工作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对参合人员进行信息公开,落实相应的公示制度。将新农合制度信息在公示栏上进行公开展示,将社会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发布,保证新农合基金受到人民的监督,维护参合农民的知情权。将多元化监督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各自的优点进行充分的发挥,并且对新农合制度进行系统化监督。组建相应的新农合管理协会,发挥协会的监督作用,将参合人员组织起来,提升监督管理的专业化发展,这是新农合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保证参合农民能够直接参与到监督管理中,发挥合作组织监管作用。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的运行需要在监管的主体上进行机构改革,并且在遵循基础性原则上实现现代监管体制的发展,中立性监管机构运行要保证公共财政资源的充实。监督管理机制不能够只是单一的监管体系,负责全面事物的开展,质量监管、价格监管都应该包括在内。

2.6 完善立法,保证新农合制度的顺利开展

新农合制度的开展需要政策的稳定性。主管部门要制定有效的保障措施,为新农合制度的进行给予立法上的规范。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吸收国外先进的医疗保障制度管理经验,强化立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需要通过新农合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试点阶段完成之后,就要对新农合进行立法保障。新农合医疗制度的顺利开展需要在相关法律制度的引导下进行完善,因此新农合医疗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标准才能够实现合作医疗的发展,使合作医疗更加规范化。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处在初期的发展阶段,保证医疗事业的合理化发展。政府应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改革政策的制定,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实现新农合的快速稳定发展。

建立完善的新农合基金管理机制是新农合制度发展的重要方面,能够提升资金使用透明化发展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利用。在建立的过程中实行监管将新农合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公开展示。杜绝违法乱纪现象的出现,加强对医疗单位的监察管理。医疗单位监察体系的建立能够实现资金有效的管理,保证新农合制度的长效发展。进行合理治疗,保证诊断效果,防止出现滥用药物情况。强化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将工作人员的绩效作为奖励的标准,开展专业方面的学习。

3 结束语

新农合制度目前还属于探索发展阶段,为了能够进一步使农民享受必要的医疗服务,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实现基金使用效率,要对采取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研究。影响新农合制度的因素有很多,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要保证内部与外部因素的统一协调。新农合制度主要采用的是主导模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医疗保障体制要实现统一的管理指导,这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各地经济发展状况造成了农民收入水平呈现差异化发展趋势,新农合制度要根据各地农民的具体收入制定管理模式,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及时地发现潜在的问题。借鉴全新的发展模式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水平。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能够促进医疗保障体系的最终统一性发展,管理模式也会发生重大的转变,新农合制度在经济制度不断完善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章泽,张浩元,祝芳芳,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10).

[2]申曙光,周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性缺陷与改进[J].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3).

[3]吕瑶,俞金枝.北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4):234-235.

[4]刘启栋.认同尴尬折射制度缺陷——漫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缺陷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2(5):3-7.

[5]华艳君,陈娥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述评[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11.

[6]魏红英,雷春兰.浅议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走向[J].保险职业学院学,2011(3).

[7]李立清,危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评价的研究新进展[J].理论探讨,2014(1).

[8]田沙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农民满意度调查报告[J].改革与开放,2011(10).

[9]王淑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社会性别盲点及其影响[J].攀登,2009(4).

[10]张家宇.法治视阈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探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11]许朗,吕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状况及参合农民对其的满意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郊县地区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 2010(4).

[12]宋茜.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政府责任的缺失与对策[J].科技视界,2012(31).

[13]李华.理性政府与理性农民的简单博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入机制分析[J],学习与探索,2007(4).

[14]施能进,陈志良.桐乡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2(6).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新医改
破局: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一元生命体”
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新医改政策下大学生医保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工会工作的探讨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对聘用人员管理的思考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