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重在“朗读”

2014-04-29赵丽敏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激发情感精读诵读

赵丽敏

摘要 : 语文教学中 “朗读” 是非常重要的。本人从“自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激发朗读情感 ;精读,深层理解课文内容; 诵读,读出文中思想感情;读后评论,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来论述的,以此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

关键词: 自读;精读;诵读;激发情感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 然而我們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下面就朗读方面谈点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自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有的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运用种朗读形式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应该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二、创设情境,激发朗读情感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只要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很自然地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让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比如在教学《小珊迪》一课时,当剖析小珊迪的“贫穷”时,有学生会说:小珊迪为了卖掉火柴,填饱肚子,分别是“请”“请求”“乞求”着别人买他的火柴,这是因为穷的缘故啊!如若能将朗读入境、到位,则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小珊迪的贫穷,有利于激起学生深深的同情,就能读出小珊迪的哀苦,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三、精读,深层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如《穷人》这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这句话时,我问:桑娜一家生活过得怎么样,他们不勤劳吗?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很快说出了:桑娜一家生活贫穷,没日没夜地辛勤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很容易得出:这句话应该读得沉重些。读到他们收养已故邻居的孩子时,我又问:他们生活已很贫穷了,再加上两个孩子生活就更苦了,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呢?应怎么读?学生很快得出他们太善良了,太伟大了,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这部分应读得高昂一些,读出敬佩和赞美之情。恰当的点和有感情的读能深刻的理解课文。

四、诵读,读出文中思想感情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例如在《雪孩子》这篇课文中,孩子们通过反复的诵读,读到雪孩子和小白兔玩的时候,就能体会高兴的情感;读到小白兔家着火时,就能体会着急的心情;读到雪孩子因为救小白兔而牺牲的时候,就能体会悲伤的心情。有了对这多种情感的理解,孩子们就会自己体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这些感情。

五、读后评论,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

在朗读时,常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自己知道自己的朗读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可让孩子们围绕字音、停顿、表情、流利、有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评议。一方面孩子们在评议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感情;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评议中认识到自己朗读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朗读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高碑店市辛立庄镇辛立庄小学074000 )

猜你喜欢

激发情感精读诵读
新国标下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浅析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谈谈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策略
浅谈如何在课堂上提高阅读能力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