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叙事研究
2014-04-29王海芳
王海芳
【摘要】文章以台州市8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研究其专业素质发展过程和教学发展过程。研究认为,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学校和社会因素以及家庭因素。
【关键词】教育叙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教师;中小学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骨干力量,应具有更强的学科知识、专业理念以及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同时,在基础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际潮流下,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个人成长的内在需求,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叙述和梳理研究对象的专业发展故事,解析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以期丰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并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时间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同类研究综述
1、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20世纪70、80年代兴盛于欧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传入我国并很快成为教育决策部门、教育理论工作者关注的焦点[1]。关于教师发展的内涵,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指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生学习,逐渐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在教育专业时间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 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2]。从内容角度来看,赵娟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概况起来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或者说专业态度)三个方面[3];李瑶瑶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意[4]。
2、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近年来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研究。一类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的研究方式,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维度主要有专业意愿、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等;一类研究对教师的专业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了信息技术教师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查分析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通过对现状的调查研究,旨在发现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2)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已有研究认为影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如进修机会、软硬件条件、经济待遇、人文环境、工作负担、社会环境、学校信息化氛围等;内部因素,如个人认识、个人知识与能力、职业倦怠、缺少交流与合作等。(3)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如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认识、优化培训以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开展网络教研、组建学习团队、营造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设计体现学习主题的游戏等。
3、研究述评
已有研究涉及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多个层面,内容较为丰富,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深层次地挖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隐性因素及个性化信息。已有研究大多关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对内在因素的探讨也局限于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等。(2)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已有研究大多是通过文献阅读、经验总结等方法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以思辨的方式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阐述,从而形成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观点和看法;少量的调查研究也大多采用问卷调查等量化的研究方法,缺乏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这类动态性、过程性较强问题本质的研究。(3)鲜有专门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二、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是研究者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对所发生的教育事件进行描述、反思与分析,进而揭示出事件背后深层次的教育本质和规律;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的资料进行解构与分析,呈现研究对象的专业发展故事,挖掘其隐含的研究对象专业化发展的个性信息,并进一步揭示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寻求其发展途径。具体包括:(1)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对象的选取一方面考虑其所在地区、学校的层次性,另一方面考虑选取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不同专业背景等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以使研究结论具有较普遍的借鉴意义。同时,要考虑研究对象的合作意愿,以使研究过程及其结论客观、真实。(2)研究资料的收集。资料收集是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主要通过访谈、课堂观察以及对研究对象的教案、教学录像、教学反思日记等进行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式收集研究资料。(3)研究资料的整理。首先对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文本资料、图像资料以及视音频资料等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分析;其次,依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对上述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整理与分析;最后,在征得研究对象同意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的所有资料以反思日记、故事或叙事的方式呈现出来。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
1、研究内容
专业素质发展故事。主要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研究对象的专业素质发展故事,包括: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发展状况;培训或继续教育状况;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与需求;教学研究能力发展等。
教学故事。主要通过访谈、课堂观察以及对研究对象的教学视频、教案、教学日志等进行分析,呈现出研究对象在其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化信息以及隐形知识与能力,包括:备课故事(如知识与技能准备、教学对象分析情况、学习资源准备情况等);教育教学理念发展故事;课堂教学故事(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事件的控制策略等)等。
2、研究结论
通过对本市8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故事和教学故事的叙事研究发现,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
个人因素。教师对个人专业和职业身份的认同与正确定位是推动其专业素质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热爱并专注自己的职业才有可能主动学习并有可能在其岗位上有所作为。其二,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及学生观、教师观影响其教学态度及教学实践的各个层面,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其三,教师个人的知识、技能储备以及继续教育的意识与能力是其专业素质发展的源动力。
学校与社会因素。学校对信息技术课和信息技术教师的态度和重视程度影响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与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学校的整体氛围及文化精神影响信息技术教师对待学生及教学的态度。同时,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影响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以及学校各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效果,这也间接地影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态度与实际需求。
家庭因素,教师个人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以及家庭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认同与支持等,影响其从业态度、对工作的投入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图景:知识与行动的质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3月
[2]姚勇,侯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4):116-117
[3]赵娟.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合肥: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6月
[4]李瑶瑶.以Blog为平台的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文教资料,2011(7):112-114
课题:台州市电化教育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