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贸易教育在实践中的作用
2014-04-29陈明佳
陈明佳
【摘要】国际贸易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具有鲜明地实践性、时代性、系统性。国贸学科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为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才,国际贸易课程的实践教学应该不断改革,以适应日渐变化的市场形势。本文将重点通过对改革国际贸易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作用
引言
目前我国在高校国际贸易教学中,高校教学成果并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实践的需求。大部分院校课堂教学的现状有: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案例教学应用很少;课堂内容多,学生学习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弱,学生动手能力弱。教学过程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是实践活动较少,学生对教学效果普遍感到难以掌握。即使有些同学在课堂上掌握了理论基础,但到了案例分析和工作实践中依然感觉到难以应用于实践活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仍然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1.改革实践教学的策略与作用
1.1运用案例教学法
老师在备课前,要根据课程总教学目标和每章节的内容编制教学案例,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前,老师要全力收集、设计好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案例,选择案例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由于国家贸易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根据不同的章节循序渐进地深入,不能单纯地在不同的内容上进行大量的重复。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尽量多的知识面的案例,因为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综合全面性的案例出现的可能性最大,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该从专题型案例到综合型案例,从浅入深,还要注重案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1]。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就案例进行专门的讨论。在讨论时,老师要对学生的分析、讨论进行引导。老师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主要任务只有组织、引导学生,所以老师应当少讲多听,充分让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直接当场辩论。这样才可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专业知识,同时还能有效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对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老师再进行及时总结,指出这次案例讨论中的思路、讨论重点难点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并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对讨论涉及到的理论问题、重点问题一一解答,引导学生思考。因此案例教学的好坏才是体现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试金石。
1.2建立模拟实训室
外贸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模拟实训,实训中心要全景模拟。现实中存在的银行、海关、保险、税务、国际货运代理等都要一一模拟出现在实训中心。实践中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公司组织,建立不同的模拟公司。模拟公司和真实公司职能一样,利用场地的网络进行业务操作[2]。如对进出口业务进行资料交换和数据处理;在网上传送订单、发票提单等。这样虚拟与现实对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1.3加强校外实践合作
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只有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才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只是在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和模拟实践还不够。学校还要加强和外贸公司、保险公司、海关、银行、税务局等组织的良好的合作,加强沟通和联系,建设自己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通过这些现实中的企业单位,学生可以很快的进入到国际贸易工作的实战训练当中。例如,单据制作、单证业务、报关报验等,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从事外贸业务的切身体会。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密切沟通,还可以使学生快速地找准自己的定位[3]。在实践合作中还应该适时聘请合作单位有丰富经验的外贸、外企人员参加教学培训工作,用他们“现身说法”来加强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
1.4提高教师素质
改革实践教学无疑对老师的知识结构、工作态度、教学能力、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为这样的老师,学校应该鼓励老师外出进修提高综合素质;老师自身应该积极参加外贸及相关专业的培训。同时学校要和企业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适时选送老师到合适的企业单位进行相应岗位的上岗实践。使得老师能把自己的专业理论运用于专业实践,从而提高老师的应用能力,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
2.结语
本文通过发现国际贸易教学的现状问题,并提出改革国际贸易教学的策略。改革传统的传授型教学方法,就是要不断地改革新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模式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从而通过教育把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挖掘出来,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祝胜凯,刘荣梅.培养综合技能型外贸人才,创新对外贸易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消费导刊,2012,51(15):56-57.
[2]曹晶晶.以实践促进教学,以操作代替考试---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3,23(12):35-36.
[3]李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商业经济,2013,52(1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