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4-04-29赵爽吴红霞张春玲
赵爽 吴红霞 张春玲
[摘 要]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制约城镇化持续发展的问题,使新型城镇化研究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分析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推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对策研究;城镇布局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22. 050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22- 0078- 021 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1]。河北省地处环京津、沿渤海的独特区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加快城镇化进程已经成为了河北乃至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发展产业集群、人口聚集,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市的高水平发展以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走符合河北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河北省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镇综合实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整体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镇化水平逐步加快。截至2013年底,河北省城镇化率为48.12%,比1978年的12.2%的水平提高了35.9%,但是仍然低于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的53.73%,特别是与北京的86.3%和天津的83%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将严重制约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
2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平衡
河北省内各城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十分明显,11个设区市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根据河北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3年城镇化率有5个设区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是石家庄市55.72%、唐山市54.97%、廊坊市51.4%、秦皇岛市50.81%、张家口市48.95%。其余各市分别为邯郸市47.91%、沧州市45.18%、邢台市44.20%、承德市43.27%、保定市42.93%、衡水市42.92%,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全省各设区市城镇化率差距有所扩大,最高的市与最低的市相差12.8个百分点,比2012年扩大了0.6个百分点。
2.2 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
根据河北省统计局2012年统计数据,河北省33个城市中(包括11个设区市市区和22个县级市市区),市区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有6个分别是唐山、石家庄、邯郸、保定、张家口和秦皇岛,30万~100万人的有7个城市分别是邢台、承德、沧州、廊坊、三河、衡水和任丘,其余20个县级市均在30万人以下。可见河北省市区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仅有6个,数量明显偏少。石家庄、唐山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在区域内资源共享、区域经济活动的组织协调等方面进展缓慢,集聚强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辐射功能有待提高。
2.3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城镇化的进步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二者关系密切,呈水平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低,城镇化水平就低,经济水平高就会带动城镇化率的提高[2]。河北省2013年国民生产总值达26 575亿元人民币,全国排名第6位,而河北省城镇化率全国排名第23位。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匹配,城镇化水平有待于提高。
2.4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伴随城镇化的发展,河北省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出现了大气污染、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污染和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包括工业生产不断向城镇集中,在促进城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工业污染物治理不及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许多城镇在发展中存在任意扩大用地规模的问题,导致土地资源大量浪费;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大量集中,使得汽车等交通工具增加,加大了对空气的污染等。
3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构建合理的城镇布局,协调区域平衡发展
加快河北省的城镇化进程,必须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布局,按照城乡统筹、有序推进、功能配套、以大带小的原则,推动区域中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重点城镇、特色小城镇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区域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点城镇和特色小城镇的层次结构,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石家庄、唐山及新兴中心城市的多点支撑作用,构筑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城镇布局结构。针对河北省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省内中小城市人口、经济、空间的彼此协调发展,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市还未实现最佳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产业发展为基础,搞好城市建设,避免出现“城市病”。
3.2 统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必然导致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常驻人口的增加,这将对城镇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应提高全省各个城镇的自来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以及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在公共交通方面应建立完善、布局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增加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数量;在住房保障方面应加大财政资金对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提高全省的人均住房面积,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在就业方面应通过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
3.3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建设生态城镇
所谓生态城镇就是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按照生态文明的原则规划设计城镇空间布局、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人与自然的合作潜力、从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出发建立健康集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形成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态城镇[3]。建设生态城镇应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交通、建设绿色建筑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如针对石家庄、唐山、邯郸等大中型城市要大力发展以地铁、公交和出租车为主的公共交通体系,鼓励绿色出行,严格控制私家车的发展速度,在小城镇则应尽早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的完整规划;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大力推进已有建筑设备的节能改造等。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昌明,张向东,李丽杰.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12):38-39.
[2]王飞,李霞,赵芳. 河北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4(3):12-16.
[3]谢丽威. 我国当前阶段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问题探析[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4(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