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费师范大专生动机调控策略对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影响研究

2014-04-29徐欢滕英浩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22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动机英语成绩自主学习能力

徐欢 滕英浩

摘要:本研究对176名免费师范大专生进行了动机调控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两项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免费师范大专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与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总体呈显著的正相关,表现目标唤起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无相关性;任务价值提升、意志控制和兴趣提升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最强;表现目标、任务价值、后果设想和自我奖励策略能有效影响英语成绩。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动机调控策略;英语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成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8-0038-05

学习动机在外语学习中起关键性作用。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如何确切定义“动机”这一概念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能否有效利用一切机会去使用或操练二语,它也决定着学习者参与二语学习的主动态度,以及学习者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1]。“许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强烈的动机可以弥补语言能力和学习条件的不足,而动机不足会阻碍一个有语言天赋的人达到长期目标”[2]。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绪、外部环境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都将影响学习者的动机强度。因此“学习动机并非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3]。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动机才能很好地激发影响学习的内外部因素,才能保持或提高动机,维持学习过程的坚持度。学习者用来保持或提高动机的方法和行为被称作动机调控策略。

一、研究背景与内容

(一)理论综述

动机调控策略源于自我调控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自我调节认知、行为和环境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积极的动机态度并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国外学者Wolters(1998)研究时发现,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使用多种动机调控策略来调控自己不同的动机问题,他将这些策略分为五类,即“掌握目标唤起(mastery self-talk)、表现目标唤起(performance self-talk)、兴趣提升(interest enhancement)、自我激励(self-consequating)和环境调控(environmental control)”[4]。而国内学者李昆(2009)通过实证研究,在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动机调控策略分类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了八点动机调控策略,依次为“兴趣提升策略、任务价值提升策略、掌握目标唤起策略、自我奖励策略、后果设想策略、自我效能提升策略、意志控制策略、表现目标唤起策略”[5]。本研究采用李昆教授的划分方法。

自主学习理论源起于建构主义、认知主义等心理学理论,这些理论都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认知,强调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随着二语习得教学法从“如何教”到“如何学”的转变,自主学习能力也已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自主学习。尽管国内外学者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概念及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上一直存在着很多分歧,但是人们却一致公认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外语学习成绩起决定性作用。[6]

(二)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免费师范大专生动机调控策略的总体水平;(2)他们的动机调控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3)动机调控策略对英语成绩的总体影响;(4)不同种类的动机调控策略对英语学业成绩的不同影响。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笔者对江苏省南通市两所师范大专院校178名免费师范大专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78份,回收有效问卷176份。其中男生9人,女生167人,年龄在19至22岁之间(平均年龄21.2岁,标准差1.15)。从专业看,这些学生来自英语、中文、数学、体育、美术、学前教育等多个不同专业。所有受试者都接受至少9年学校英语教育。

(二)调查问卷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受试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专业、英语学习年数、公共英语三级考试成绩等。第二部分是动机调控策略问卷,共包含40个题项。该问卷是李昆教授在综合一手资料和已有问卷题项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并进行了信度效度分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第三部分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共包含56个题项。该问卷由庞维国和徐锦芬教授于2004年共同设计完成。根据Zimmerman(1990)的研究,自主学习能力有七个构成因素,分别是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时间控制、成果监测、环境选择、师生因素以及材料选择[7]。两份问卷均采用Likert五级量表1~5分进行计分,分别对应完全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完全不同意。虽然笔者选取的两份调查问卷的信度已被证实,但是由于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为了保证两份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笔者选取40名学生进行两次预试验,并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删减和修改,最后通过SPSS19.0验证,两份问卷的Alpha值分别为0.892和0.831,表明两份问卷表均具有较好的效度,适合进行进一步调查。

(三)研究方法

笔者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9.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五年制免费师范大专生动机调控策略总体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动机调控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动机调控策略对英语学业成绩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动机调控策略使用情况

笔者对176名受试学生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以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动机调控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结果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受试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的八种动机调控策略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任务价值提升、意志控制、自我效能提升、后果设想、掌握目标唤起、表现目标唤起、自我奖励和兴趣提升。免费师范大专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使用频率同李昆教授针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只有意志控制策略和自我效能提升策略的使用频率出现了倒置。各种策略使用情况的均值从3.01到3.79之间,由于问卷采用5级计分,所以均值在3.5至5分之间,说明学生使用频率较高。虽然受试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一定的策略来调控自己的动机,但是他们对动机调控策略使用的总体处于一般水平(整体策略使用情况M=3.49)。

从以上结果也可以看出,任务价值提升策略的均值分最高(M=3.79)。这一结果也许能说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重视程度。因为,虽然免费师范生在入学前已经和当地教育部门签订了就业分配协议,但是通过相关的考试,比如公共英语三级考试,还是他们能取得毕业资格并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所以学生将英语学习视作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此外,也与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应试成绩动机有关,“应试成绩动机可以说较有‘应试语境特色,将考试成绩作为决定升学、求职等个人前途机会的主要甚至唯一因素,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教育体制的特色”[8]。

从结果也能看出,学生能较好地使用意志控制策略(M=3.68),这说明免费师范大专生能有意识地用认知、情绪、动机等意志控制策略来调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诸如沮丧、焦虑、挫败感等负面因素,从而维持比较高的英语学习动机。这也和免费师范生的特点有关,他们只有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已培养了比较强的意志控制能力和运用意志控制的相关策略,才能在中考得到高分,从而取得免费师范生资格。

对自我效能策略(M=3.54)使用的高频率可能与自我效能的重要性有关,“自我效能是影响行为的个体因素中最有利的因素”[9]。Graham(2006)指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自我效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在二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在公共场合讲外语时因表达不准确而被嘲笑或丢脸,而自我效能能有效维持学习者遇到困难或失败时继续学好二语的毅力。[10]

除了以上分析的三种策略外,我们也能发现兴趣提升策略的均值分为3.01,处于最低水平,这和研究对象缺乏内在兴趣动机有关。“内在兴趣动机以目的语、目的语文化为中心,与‘融合性动机有相似之处”[11]。这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能只是将它作为一门需要应试的课程,而应将它视为一门以文化为背景的学科,需要运用兴趣提升策略来激发、维持英语学习的内在兴趣。

(二)动机调控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研究动机调控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笔者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受试学生的动机调控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较显著相关(R=0.513),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动机调控策略使用频率的增加而增强,反之也成立。

从数据分析结果也可看出,除了表现目标唤起策略(R=0.147),其他的动机调控策略均与自主学习能力有相关性。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最强的是任务价值提升策略(R=0.538),这一结果与上文中分析得出的免费师范大专生任务价值提升策略使用频率最高是一致的,说明他们能深刻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及其与自身未来发展的关系,因此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始终通过运用相关的动机调控策略来保持比较强的学习自主性以期取得令自己满意的英语学习成绩。

意志控制策略(R=0.423)也与自主学习能力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能运用好意志控制策略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度较强的第三个策略是兴趣提升(R=.409),这说明虽然免费师范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兴趣提升策略运用频率不高,但是如果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求语言背后的文化并发现语言学习中的乐趣,他们将表现出比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动机调控策略与英语成绩

为了研究动机调控策略对英语学业成绩的影响,笔者将受试者英语成绩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详见表3。

注:自变量为受试者英语学业成绩,R2=.099,F=4.396,P=.004

从表3可以看出,英语成绩作为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方差分析F值=4.396,P=0.004<0.05,说明英语学业成绩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决定系数R2=.099,说明作为自变量的八种动机调控策略能解释因变量英语学业成绩总变异的9.9%。

对英语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的动机调控策略是表现目标唤起、任务价值提升、后果设想、自我奖励。其中,表现目标唤起对英语学业成绩影响最大(B=5.980,P=0.007<0.05),为正相关关系,说明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使用表现目标策略越多的学生,有更大的可能性在英语学习中取得高分。这一结果与李昆(2011)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主要影响因素是受试免费师范大专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及学习方式。因为表现目标动机大都来自表层的外部动机,当这种想展示自己和获得成功的外部动机起积极作用时,可以转化为求知欲、愿望和好胜心这样的内部动机,使其寻求较好的学习策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12]而且在大学阶段,英语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需要将新接受的语言信息同已有的图式相结合进行理解和内化,形成能被学习者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能将抽象知识转变为实际技能的一套体系。这说明,和本科类大学生相比,免费师范大专生更善于运用表现目标策略来调动自己的外部动机,且其英语学习方式还主要依赖于低层次的表层加工方法,诸如机械记忆、简单模仿、反复背诵等。从表3同时能够看出,能调动学习者内部动机的掌握目标唤起策略(B=1.974,P=.231>0.05)却不能有效的影响学生英语学业成绩。

对英语成绩的影响力处于第二位的是任务价值提升策略(B=4.583,P=0.009<0.05)。这和Lin(1999)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学生感知到的任务价值越高,他们承担的责任越大,成绩越好[13]。这说明受试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价值有积极的态度和强烈的认同,这可能和整个中国英语学习的大环境及父母、老师长期以来不断的强调有关。

后果设想策略对英语成绩的影响处于第三位,但是它的回归系数值为负分(B=-2.905,P=0.037<0.05),这说明运用后果设想策略越多的学生可能越不容易取得较高的英语成绩。这可能是因为科学地使用后果设想策略会促使学生积极地改善学习态度并改进学习方法,从而避免出现令自己失望的成绩,但是如果通过持续使用这一策略来维持学习动机反而会让学习者对学习后果有过多的顾虑,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对英语成绩有影响的还有自我奖励策略(B=2.156,P=.042),这一结果和李昆(2011)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善于运用自我奖励这一策略。

从表3同样可以看出,掌握目标唤起、意志控制、自我效能提升和兴趣提升四个动机调控策略对英语成绩没有明显的影响,这一结果和调查者的预期不相符。因为本研究发现意志控制、兴趣提升和自我效能这三个动机调控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强的相关性(见表2),一般而言,自主学习能力与动机水平密切相关,动机强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且自主学习能力和外语成绩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此外,受试学生的意志控制策略和自我效能提升策略在八种动机调控策略中使用的频率处于第二和第三位(见表1),这说明虽然受试学生能较高频率地使用意志控制和自我效能提升两个动机调控策略,也能有效地提高动机水平,但是这两个动机并没有对英语成绩产生明显的影响。这表明,有些动机调控策略能直接影响动机水平,但是不能直接影响英语成绩。之所以产生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掌握目标、意志、自我效能、兴趣等因素均符合融入型动机的特征,在我国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环境下,工具型动机可能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更能决定学习的自主程度[14]。这也印证了MacIntyre(1991)的研究发现:工具型动机和融入型动机均能有效地影响二语学习效果,但是工具型动机在某些情况下更有效。[15]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结论:

免费师范大专生在英语学习中用来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的八种动机调控策略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任务价值提升、意志控制、自我效能提升、后果设想、掌握目标唤起、表现目标唤起、兴趣提升和自我奖励。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和自主学习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就单个动机调控策略而言,除了表现目标唤起策略之外,其余七种策略均与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相关性最强的分别是任务价值提升、意志控制和兴趣提升策略。这说明,通过对动机进行积极的调控能有效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

动机调控策略对英语成绩影响的回归分析表明,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能影响英语成绩,但是就单个策略而言,表现目标唤起、任务价值提升、后果设想和自我奖励策略能有效影响英语成绩。研究同时发现,虽然学生较高频率地使用意志控制、兴趣提升和自我效能提升这三个动机调控策略来维持和增强动机,但是并不能有效地影响英语成绩。这说明,工具型动机调控策略比融入型动机调控策略对免费师范大专生的英语成绩影响更大。

本研究结果表明,动机调控策略对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业成绩均有影响。但是在针对免费师范大专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使用动机调控策略的意识和方法,尤其是通过运用动机调控策略来提高融入型动机水平,从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最终促进英语成绩进步。

参考文献

[1]Oxford, R. & Shearin, J.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Expand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4(78): 12-28.

[2]徐欢.五年制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研究[J]. 江苏教育研究,2013(7A): 59-63.

[3]李昆.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3(1): 86-90.

[4]Wolters, C.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college studentsregulation of motivation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8(90): 224-235.

[5]李昆.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研究[J]. 现代外语, 2009(3): 305-313.

[6]潘嵘.内蒙古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蒙古族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7]Zimmerma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An overview [M].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90(1): 3-17.

[8]高一虹,赵媛, 等. 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 2003(01): 28-38.

[9]Bandura, A. The explanatory and predictive scope of self-efficacy theory [J].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986(03): 359-373.

[10]Graham, S. A study of students meta-cognitive beliefs about foreign language study and their impact on learning [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2006(02): 296-309.

[11]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02): 105-110.

[12]谢遐均.成就目标、认知策略与大学英语成绩[J]. 理工高教研究,2003(03): 117-119.

[13]Lin, Chiajung. The effects of self-efficacy and task values on students commitment and achievement in Web-based instruction for Taiwan higher education[J]. DAI-A,1999(06): 1905.

[14]倪清泉.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 外语界,2010(03): 30-35.

[15]MacIntyre, P. D.1991. Language anxiety: Its relationship to other anxieties and to processing in native and second languages[J]. Language Learning, 1991(04): 513-34.

责任编辑:杨孝如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动机英语成绩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英语阅读的有效性教学与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相关性分析
英语电影配音对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和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农林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国内近十年关于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