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014-04-29李庆刚
李庆刚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在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阶段,教师如果在物理课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物理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本文通过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兴趣,从而保持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兴趣;教学;实验;人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64
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大动力,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学生问丁肇中教授:“您为什么化大力气去探索宇宙中的暗物质?”丁回答:“我有兴趣,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丰富人类知识宝库。”法拉弟从化学转到电学。德布罗意从历史学转到物理,就是有兴趣。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物理课的起始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物理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一、用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实验科学,实验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实验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根据实验在课堂中的不同作用,笔者将实验分为以下三类:
1. 设计趣味实验,引入学科
当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的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几个实验,如“烧不着的布条”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淋时,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棉布条并没有烧焦。“编钟”在讲台上一直线排开几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在杯中倒入量不同的水,然后逐个用硬棒敲打,发现每个杯子发出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这两个实验结果都出乎学生的意外,学生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样,我们就很自然的把学生引入到物理这个新的课堂中来。
2. 设计趣味实验,引入新课
例如在“大气的压强”这一节课程中,在讲解以前,我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取两个大小不一的试管(大试管的内径大于小试管的外径),在大试管中装满水,然后将小试管的底部慢慢放入大试管中一小段深度。然后提问“如果我将这两个试管倒置,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时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所以很多人都会选者“落下”。然后我再将两个试管倒置,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小试管不仅没有落下,反而向上运动。这时学生的兴趣大增,这时我再引入“大气压”,讲授新课,这样的效果就会好很多。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大气的压强”这一小节中,新课的引入实验是“纸杯托水”。那么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不同的实验呢?因为在历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纸杯托水”的实验具有一定了解,他们并不知道原因,但很多学生知道实验的结果。所以,如果我们选择“纸杯托水”这个实验,很多学生都知道实验的结果,那么这个实验就没有任何趣味可言,自然也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了。所以,我们在选择引入实验时,尽量要选择简单、明了、学生一般不会见到的实验,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物理这一门新学科的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快速地带到学习物理的环境中。
3. 设计趣味实验,巩固知识
在巩固知识时,有时一个实验的效果可能比一张试卷的效果还要好,普通中学的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一定保持得很久,他们的普遍现象是对物理概念规律一知半解,从而产生困惑,感到莫大的压抑,导致听课无心,思想开小差,作业头痛。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下去,逐渐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设计针对性实验,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瓶颈问题,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
二、用物理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了科学,在历史上有着许多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们的故事,可以被我们引用到课堂上来。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拓展知识面,也可以调节课堂的气氛,提高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定律”和“阿基米德原理”这两个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可以将阿基米德“称皇冠”和“撬地球”的故事讲给学生。一方面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学生得以暂时的放松,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小故事学生能够更加了解阿基米德,可以鼓励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保持学生的兴趣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一个人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教师让学生在一节课45分钟,全部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的原因。过度的压迫学生去听,只会让学生感到疲劳、枯燥、厌倦,直接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学习效率自然一落千丈。古人有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所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符合学生能力水平、认知结构,能有效实施的教学方案。它应该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流畅的教学过程、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该是科学,生动,有趣的。同时,好的教学设计,不仅满足于一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应从立足的长远发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把握学生的心理水平、思维水平,确定教学深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举个形象的例子:我们在课堂讲一个笑话,当我们讲完笑话的时候会有些不同的情况:如果全部学生都在笑,说明这个笑话“适合”他们;如果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笑或者一脸茫然,说明这个笑话对于他们来说有点“难度”。我们在进行设计教学时,也是一样,应该根据学生心理水平、思维水平,恰到好处地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度,实现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在传授教材内容时,其深浅程度要以学生为中心,应以学生的可接受度和能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兴趣为标尺。“笑话”太简单,三、四岁的小孩都知道,这就体现不出作为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达不到教学的目的;“笑话”太难绝大多数人都听不明白,只有极少数人明白,这也是不成功的。我们需要的是讲完以后,有少数人能反映过来,一部分人经过思考也能明白,剩下的经过教师提醒,同样能恍然大悟的“笑话”。为此,教师要研究学生、认识学生、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注重研究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2. 教学模式的选择。一节课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同样的教学目标。物理教学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有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如果仅仅从理论上看,探究式教学模式肯定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的。但这里并不是说我们就要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什么都去探究一番,这显然是盲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它特有的优点:对知识点分析清楚、学生容易明确要点,便于记忆、课堂容易控制等等。它的缺陷是把学生放在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学生缺乏主动性,缺乏学习的兴趣,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探究式教学模式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如典型生动的实验、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创造生动的现实情景等,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把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由一个点延伸为一条无限延长的射线。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知识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
3. 教具和学具的选择。教具和学具的合理使用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物质因素,尤其表现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在我们选择教具的时候,要注意“简单,易操作,清楚。”“简单”,也就是教具的简单,我们最好能够选择日常生活中能找到的一些器材,这样我们就不用再花大量时间来介绍教具,并且学生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到,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习的兴趣;“易操作”,这个主要是针对于实验的,操作的简便,一方面可以减少实验的失误,另一方面除了让学生容易观察整个实验的过程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动手实验,加深对实验的了解;“清楚”这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验数据的清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具的选择的时候就要注意。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许今天这个实验让学生对物理很感兴趣,而明天一节“满堂灌”的物理课就会让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全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激发 ——淡忘——再激发”的过程,要求我们除了平时的教学积累,也要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教学方法,我们只有在时时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 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