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创作的“断裂”与“架构”刍议

2014-04-29王钦

北方音乐 2014年3期
关键词:断裂

王钦

[摘要]舞蹈创作是一种审美创作活动,必须遵循舞蹈艺术形式规范,展现舞蹈作品内容,通达编导、演员与观众三者情感,才能创造出优质的作品。“断裂”在舞蹈作品中指暂时的“停顿”与“不通”,包括外部与内部环境的断裂以及审美效应的断裂,达到“断裂”的消除则是对舞蹈作品成功架构的本质性研究。

[关键词]舞蹈断裂;舞蹈比赛;审美效应;感知架构

舞蹈创作是一种审美创作活动,必须遵循舞蹈艺术形式规范,展现舞蹈作品内容,通达编导、演员与观众三者情感,才能创造出优质的作品。新时期,我国在以文化为产业的发展阶段,各类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舞蹈创作处于这种大环境下持续繁荣,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断裂”,包括内部环境的断裂、外部环境的断裂以及审美效应的断裂。如何避免“断裂”是进行舞蹈作品成功架构的质性研究。

一、内部环境的断裂与内容形式的统一

内部环境就本文而言指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即题材选定、主题表达、人物刻画、情节展现等的内容指向和将舞蹈的内容运用舞蹈语言外在的表现出来的形式传达。

近些年,舞蹈创作趋势很大层面上定位于本土,立足于地域文化,以原生性的题材建构舞蹈作品。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创作的舞蹈《船政学堂》即是以福建特有的船政文化为创作基点,编导抓住近代中国的船政事业在福州兴起这一线索,紧扣中国人“强国梦”的思想,采用男子群舞的手段进行了巧妙的构思编排,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但是,对于本土地域文化的选材来讲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注重了本土化,忽视了面向更大舞台的可能性”。如是说,我们的以地域特色选材的舞蹈不可能只在本地域演出,真正的好的作品是要推向全国,甚至要上国际舞台的,这就产生了另一个“断裂”——本土文化与“大”地域文化即全国文化的断裂。本土题材的选定要考虑到这个题材能否被非本地人认知,既具有本地域特色又能产生超越地域特色的作用的题材才是真的好题材。对于船政的特色认知不单单只在福建,它已经辐射到全国,更远到海外,因此《船政学堂》在题材的选定上是成功的。而有的作品在选材上忽视了这一点,如第二届福建舞蹈“百合花奖”专业舞蹈中某个参赛作品,选材是福建特有的一种花,能在岩石中生长,作品要表现这种花的坚忍不拔的品质。但是这种花只被福建省当地的人或者是邻省的少数人所熟识,对于大部分的观众来说闻所未闻,更不用说能了解这种花的特征。观众带着一头雾水去欣赏舞蹈,疑问始终存在,观众头脑意识会滞后于舞蹈作品的进行,这样的作品是不成功的,这是本土文化与“大”地域文化发生断裂之后衍生的后果。

内部环境的另一种“断裂”表现在舞蹈作品的主题表达与舞台呈现的断裂。“主题思想的充分表达是艺术创作的目的所在,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们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舞台呈现是舞蹈作品的形式表达,是对舞蹈内容的一种外在呈现。舞台上舞者的任何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舞蹈队形都是要为舞蹈的主题思想的表达来服务的,但是反过来,舞蹈的主题思想的表达不是任何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舞蹈队形所能胜任的。

“桃李杯”舞蹈比赛的创始人之一潘志涛教授戏称“中国舞蹈演员存在的舞蹈炫技的孽是桃李杯造的”。这当然是玩笑话,但是不得不注意现今很少存在没有炫技成分的舞蹈作品。应该指出的是恰当的舞蹈技巧为舞蹈作品增光添彩,但是过多的“炫”,过多地加入技巧元素,情感相对淡薄,只会与体操、武术无异。技巧滥用、炫技为博得喝彩倒还罢了,错用技巧造成纯粹的“牛头马面”的笑话又何尝不存在于当下呢。当今舞蹈作品中不乏标准的芭蕾“阿拉斯杠”技巧、街舞的“托马斯”技巧以及古典舞的“抱腿转”技巧出现在原生态的的民间舞中。我们当然可以婉转地说是这个舞蹈融合了现代元素具有“创新”意义,但是这样的创新完全脱离了舞蹈的原生态,脱离了民族性,造成一个“像”与“不像”的尴尬局面,对于舞蹈作品的主题性表达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而会贻笑大方。

舞蹈作品的主题要用舞蹈的手段来表达,更要用合适恰当的舞蹈手段来表达,只有达到舞蹈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舞蹈作品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外部环境的断裂与“面子工程”的建立

“外部环境”即指舞蹈作品演出环境,包括舞美、灯光、服装、音响等等外在因素。

著名芭蕾舞教育家陈家年在《2013福建省舞蹈编导创作提高班》上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到“陈旧的舞台与专业的舞蹈演员不吻合”,意指外部环境对舞蹈作品的表达有着意义非凡的作用。我国目前的舞蹈赛事举办多在高校的表演厅、省市的剧院,临时铺设的舞蹈地胶(有的甚至专业地板都没有)、临时悬挂的幕帘、临时装换的音响设备、杂物堆积的后台,这一切对于参赛选手、对于舞蹈作品的精彩呈现都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纵观目前其他艺术门类赛事也是风生水起,相比音乐类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节目,从灯光、音响、舞美各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到舞蹈产业与之存在的差距。

另外,编导的构思能力以及编导与舞美人员的协调能力对于舞蹈作品较完美地呈现举足轻重。编导要明确何时切光、何时转换颜色、何时用追光,何时音乐轻柔、何时音乐强烈,何时大幕打开、何时大幕关闭,并将这些“何时”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加上自己对于舞蹈的理解较准确地传达给舞美人员。心中所想与现实是存在一些差距的,怎样才能最大化地呈现出来是给每个编导面临的难题。

如上说,并不是每个省市都能举办犹如“桃李杯”、“荷花奖”一类的舞蹈赛事。为什么“桃李杯”、“荷花奖”赛事之类的选手能发挥得这样好,舞者的优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舞台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这是一种“断裂”,一种脱节,高素质的舞者和低质量的舞台,高品质的作品和低水平的舞美。改变似乎并不是很难,只需要对舞蹈事业多一点热爱、多做点“面子工程”(真正的面子工程),多增加各方的协调,加大对舞蹈的投入,其产出一定大于支出。

三、审美效应的断裂与生活感知的架构

审美效应产生于观众的视、听觉审美与舞蹈的个性表达的一种互为通达。而审美效应的断裂,则是指观众的视、听觉审美对舞蹈个性表达的一种暂时“停顿”或“不通”,即“断裂”。

这种暂时的“停顿”表现在舞蹈队形的不合理运用、舞蹈上下场动作的生硬衔接、舞台灯光的随意切换以及舞蹈运行过程中间的短暂空场行为等等。所有上述一切都可能造成观众欣赏舞蹈时大脑的“意识停顿”,这种大脑的“停顿”可以持续几秒钟也可以持续到整部作品看下来观众都处于“无厘头”状态。观众对作品的表达意思不懂或者观众单纯靠猜测来解释这个作品的话,疑问就会产生,意识就与舞台呈现的“进行时”达不到同步,一种断裂自然不可避免。

如何将“断裂”最小化或消除“断裂”呢?国家一级编剧应志琪老师这样说,舞蹈作品的成功编排要遵循以下两点:一是生活感悟转化为舞蹈艺术形象;二是审美判断转化为舞蹈艺术作品。要想塑造鲜明的舞蹈艺术形象,需要编导深入生活之中,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的本质,从生活中提取舞蹈形象也即生活感知的合理架构。这种生活不是随随便便每个人的生活,要寻找具有特殊性的具有个性意义并具有代表性的生活。这样的作品既不会因贴近大众化而被粘上缺少个性意义的标签,也不会应为鲜明独特的的个性视角表达被认为是少数人的艺术。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存在着一个审美判断,舞蹈内容是否丰满、形式是否合理、情感是否到位等等都存在于审美判断之中。将这种审美判断与编导的主观意识结合起来转化为舞蹈作品,那么这个作品就是鲜活的,是有生命的,是能够被大家接受,被历史检验的。

猜你喜欢

断裂
分水器铜阀断裂原因分析
浅谈弥合城市断裂带的可实施性意见
马蹄环断裂故障的分析与探讨
混凝土路面板角断裂的力学机理研究
对“五四”造成传统文化断裂的思考
在成长断裂下接受虚构启蒙
青海省门源县红沟铜矿矿体特征及成矿控矿因素探讨
一例500kV高压隔离开关万向节头断裂情况的分析
防范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