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抄读译背编唱写

2014-04-29徐玉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4期
关键词:油翁铜钱板书

徐玉玲

文言文常常让学生望而生畏、尤其是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更是无所适从。为此我运用了“抄、读、译、背、编、唱、写”的学习方式:

抄——写字棒的同学板书课文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教观念的转变,双休日的实行,网络负面影响的入侵,越来越多的家长对艺术教育情有独钟;“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少小艺术家也应运而生。而未能到各类培训班学习的大多同学耳濡目染,仅是书写的快速、美观就令人大吃一惊:一篇简短的文言文,几位同学自行分工后在课间活动的几分钟内便可一挥而就。那板板杰作不仅美不胜收,而且成了书写一般的同学的“字帖”,促使他们争相效仿,以能板书文言文为荣。

读——朗读好的同学领读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到读书,以上名句学生并不陌生,但目前学生能自觉付诸行动的寥若晨星。一则学生基础不一,习惯不同,不少学生“不敢高声读,恐惊四周人”。二则大势所趋,朗读在语文课改中难以抛头露面;校园琅琅的书声中“英语”早已替代了母语。因此,我在和学生探讨“读”的好处、妙处以后尽量让他们自觉开口读书,并由学生推选出朗读较好的同学领读课文,以促使学生早日步入读书的殿堂,领略其中的情味。

译——对照板书学翻译

在中学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的分值不容忽视,然而文言文翻译却成了学生失分的重灾区。究其因,大多学生只概述了句子的大意,而忽略了重点字词;有的学生对重点字、词往往采用机械记忆,不会依据文章内容理解记忆,作答时一旦遗忘便全军覆没。于是,我先引导学生逐句逐段为重点字词打上△号,划出固定句式,再依据注释或工具书翻译,对有疑义的字词句集体讨论辨析,归纳出常见的翻译方法——留、对、调、删、补、换等,最后连贯翻译。例:

1.求剑 若此,不亦惑乎?

剑 像这样不是……吗?

[留][对][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像这样找剑,[调]不是很糊涂吗?

2.温故而 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不译(这样的人) 了

[删] [补] [换]

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背——各有所长背课文

说到“背”,还真得感谢不同版本教科书的编纂者,对语文的背诵要求让语文老师教学时有据可查,有法可依;真得感谢我的中小学语文老师。他们对“背”情有独钟,无论是脍炙人口的现代文段,还是琅琅上口的文言文,一律要求“背”,否则“罚”无赦。不过,这一招真管用,二三十年后,课本中的佳句名篇(《曹刿论战》《岳阳楼记》)我都能脱口而出。

事实胜过雄辩,我与学生共同尝试、分享了各种背诵法——形象法、思路法、重点词语背诵法、分段背诵法、提示背诵法,成效显著。不仅如此,学生还有了不少创意:你背诵我纠错,小组背诵大家赏,预习记字词,课堂背全文,课后理译文,考前课文内容图表化,考后易错知识巧对比。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大多数学生默写十拿九稳,不少学生翻译得心应手,有些领头羊在文言文测试中还能常得满分。

编——不离其宗忙创编

在抄、读、译、背的同时,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工具书在不改变课文宗旨的前提下将所学内容仿编、改编、创编成诗词、歌曲或课本剧。如诗词编写要求一人一首,集体评改,选出佳作,装订成册,以供欣赏。编写歌曲,师生合作。老师先挑选出几首能据所学文言文改编的歌曲,学生学唱后,集体套曲编词、唱文言文。课本剧则将全班分成几大组,剧本、角色、服装、道具各组自行编造,然后进行大比拼。没料到,学生的聪明才智、团结协作还真让人大开眼界:那如痴如醉的演唱,那惟妙惟肖的表演,那对答如流的语言,那服饰道具的创新,那因地制宜的场景,无不让你感动佩服。

写——因材施教设计板书,真心实意抒写感受

板书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提高及其重要,语文老师的常规任务虽十分繁重,每节课的板书没有精力花太多的时间,但因生而异的板书确实能让师生受益,共同进步。一篇文言文学完或一个单元结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随笔,不限字数,自拟标题,诉肺腑之言。像陈宇、苏宗烨的《我当卖油翁》(附文后)这类习作便使我觉得后生的确可畏。

抄、读、译、背、编、唱、写,这些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能力素养都大有裨益。它们既可以让学生从容应对考试,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养成学生较好的自学习惯,提升朗读翻译,理解感悟,整合表达,探究质疑,唱演说写等能力。《刻舟求剑》《卖油翁》等课的学习就是这样,既让学生饶有兴趣,学而不厌,又使他们各显神通,学以致用。

附:学生习作——《我当卖油翁》陈宇 苏宗烨

“卖油翁,是啥人?”我带着疑问等待着老师揭晓谜底。

“老师来了,老师来了!”不知哪个“快嘴李翠莲”通风报信,同学们一溜烟地回到了座位。

老师一进教室,就兴致勃勃地宣布:今天我们学习《卖油翁》,等会儿请大家当一回卖油翁。

……

一阵急切的等待之后,我们的卖油之旅开始了。

首先是我们的急先锋——余立植同学,他身经百战,可从未参加过这种“战役”,所以无从下手,只好随便一倒,真是奇怪,这样也能倒进三分之一,“天才”就是“天才”。紧跟着上场的是田增力小将,但失利而归,还敢称“将!”唉,“只增笑耳。”

又是一阵耐心的等待。

“陈宇,该你上场了。” 老师不但点了我的名字,还用信任的目光看着我。“这有何难,不就是‘以油入其口而钱孔不湿吗。”我心里嘀咕着。

于是,我大步流星地上了讲台。教室里立即鸦雀无声,同学们把目光汇集到我身上,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同学们,我最佩服陈尧咨的箭术,卖油翁这点本事算什么。好戏在后头呢,等着吧。”

我边说边望着葫芦口那枚铜钱,这才发现自己高兴得太早了——原来铜钱口那么小。我正思忖着该怎么办,铜钱仿佛咧开樱桃小嘴,轻蔑地说: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无奈之下,我暗自叫苦,用颤抖的手拿起勺子。卖油翁也似乎在责怪我:你小子瞧不起我的技艺!

“千万别紧张,会有好运气的。”我一边自我安慰,一边使劲压住内心的恐慌,在离铜钱孔一尺左右处,瞪大眼睛注视铜钱孔,小心翼翼地倾斜勺子,尽量让“油”落进去。没料到,手却怎么也不听使唤,反而抖动得更厉害,“肥水”外流了。不要说流入铜钱孔,连铜钱的边也没沾着。

“哈哈……”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却无地自容了。

这节课我受益匪浅,不仅明白了熟能生巧之理,而且明白了卖油翁就是那个凭高超的“酌油”技术而令人钦佩的老人。

猜你喜欢

油翁铜钱板书
铜钱
基于哲理与情绪的《卖油翁》再解读
以问题为主线,带动言的学习
铜钱草
再辨卖油翁的“睨”
再辨卖油翁的“睨”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铜钱草上的小洞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铜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