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4-04-29吴涛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康复期心理分析护理对策

吴涛

【摘要】目的:本文对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不良心理类型、产生原因及干预手段进行分析总结。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脑梗塞康复期病例120例列入对照组,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间脑梗塞康复期病例120例列入研究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康复指导、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生活护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先行患者负面心理分析,再给予对应性的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73.3%,两组数据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心理分析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提高脑梗塞患者康复期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可更好的促进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期;心理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202-02

脑梗塞为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急性发作期过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带来痛苦,家庭带来负担,也给患者心理造成较大的创伤[1]。多数脑梗塞患者康复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负面情绪又易造成患者在康复训练、医疗配合等方面的被动与不配合,患者过多的焦虑于后遗症等又会增加自悲和不安心理等,逐渐与社会脱节,这些都不利于患者康复期的功能性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2-3]。本文对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不良心理类型、产生原因及干预手段进行分析总结,希望为临床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脑梗塞康复期病例120例列入对照组,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43-82岁,平均(61.8±8.2)岁;诱病因素:原发病62例,酒后发病16例,情绪激动发病42例;并发症:糖尿病18例,冠心病14例,高血压18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慢支11例。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间脑梗塞康复期病例120例列入研究组,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45-78岁,平均(62.2±7.8)岁;诱病因素:原发病68例,酒后发病18例,情绪激动发病34例;并发症:糖尿病20例,冠心病16例,高血压16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慢支13例。两组病例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康复指导、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生活护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先行患者负面心理分析,再给予对应性的护理。

1.2.1心理分析

(1)抢救结束后,患者进入病情恢复期,但该阶段很多机体的受损神经尚未恢复功能,患者可能产生极大的不适应,并对未来康复产生悲观、担忧、失望等心理。

(2)患者进入后遗症期以后,各类损伤功能的恢复逐渐减慢,甚至已经不可逆,对于一些语言功能、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易失去信心,看待事物的态度逐渐消极,甚至拒绝治疗与护理,极大的影响了康复。

1.2.2护理干预对策制定

对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负面心理的分析,确定其不同阶段心理状态和诱发原因,然后针对性的制定护理计划,主要护理内容包括:

(1)常规护理 解答患者疑问,平复患者的不满或疑虑。向患者介绍康复病例以提高其自信心。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语言及表情,综合评估患者感受,尤其对语言功能存在一定障碍的病例。

(2)阶段性心理干预 摒弃原有的一次性心理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不断沟通、持续激励的心理干预模式,不断的打消患者萌生的不良情绪,促进其积极面对疾病。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适当培训,告知护理要点,获得家属的帮助,尤其向家属强调要有耐心和恒心。

(3)语言训练 对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鼓励其以手势和肢体语言表达自己,以有效宣泄心理压力,减轻沮丧、焦躁等情绪。在患者床头为其准备纸笔,助于患者表达。同时,积极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多鼓励患者发出声音,引导患者由简单的字、词过度到句子表达,积极恢复语言功能,

(4)功能訓练 对存在肢体功能性障碍的患者,尽早实施功能康复训练。初期帮助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训练,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局部按摩肌肉,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逐渐由被动训练转向主动训练,由床上训练转向坐起及下床训练。

1.2.3护理措施实施

根据患者住院期、出院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住院期以护士为主,家属为辅;出院后恢复期护士进行定期电话跟踪及家庭访问,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家属为家庭中主要护理者;后遗症期则护士仅实施电话访问,指导家属进行护理,家属为主要的护理者。

1.3效果评价[4]

显效:护理后患者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不影响正常生活;有效:护理后患者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需有人帮助完成日常生活;无效:护理后患者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无明显改善,生活不能自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软件应用SPSS19.0,计数资料为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73.3%,两组数据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已有很多研究证实负面心理对患者的康复不利,影响患者康复,也降低生活质量,甚至给家庭带来痛苦[5]。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脑梗塞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患者不能获得较好的康复,也将为社会发展带来负担。脑梗塞患者由于抢救后多数存在语言及肢体上的障碍,易产生各类不良情绪,严格者甚至可能产生轻生心理。因此对患者康复期的护理最好依据不良心理类型及诱发原因来制定措施,以针对性的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

抢救后,脑梗塞不良症状基本消失,但由于缺血造成的神经损伤尚未完全恢复,患者处于恢复期,很多语言和肢体功能存在障碍,生活上与以往存在很大差异,多数患者难以接受[6]。该阶段应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积极的帮助其进行肢体被动性训练和语言训练,把握最佳康复时机。一般抢救后10个月左右,患者逐渐进入后遗症期,此时恢复速度明显减慢,很多患者易认为自己再无康复可能,产生消极心理,因而此时应积极的进行鼓励,告知积极的进行训练仍能进一步提高效果。

还有,对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心理干预应注重持续性,以往临床的心理护理多在患者抢救后实施一次性护理,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病情的折磨,患者的负面情绪又逐渐增强,而持续性激励则可不断的将患者的不良心态扼杀于萌芽,从而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心理分析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提高脑梗塞患者康复期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可更好的促进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杰,孙利伟,邓琳菲,等.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血浆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及水平的外研究[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1,32(7):530-532.

[2] 杨玉芬.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 中外医疗,2014,7(7):154-155.

[3] 姚益群,刘莉萍,傅丹,等. 25例老年颅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临床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2):164-166.

[4] 赵霞,王瑞平,周永香. 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 中国卫生产业,2012,12(12):38-39.

[5] 何莹. 浅析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J]. 新医药,2011,4(4):41-42.

[6] 李文兵. 高血压引发脑梗塞愈后的护理指导[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2):123-125.

猜你喜欢

康复期心理分析护理对策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男性患者执行功能损害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干预对照研究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