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2014-04-29黄治亮
黄治亮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显然,重视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导向。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呢?就这个问题,我们课题小组进行了大量研究,初步形成了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
1.课内引趣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立足课内,带动课外。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为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因素。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学校要组织开展如“读书感悟”、读书知识竞赛、“名人名言伴我成长”、精彩句段朗诵交流、好书推荐活动(推荐卡)、亲子同读(亲子读书卡)等治动。开展读书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因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学生通过交流阅读收获,展示阅读成果,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把知识性与人文性、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总之,活动开展后,学生的阅读面广了,阅读量更大了,阅读内容也更丰富了。
二、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使学生有选择地读
小学生鉴别能力较差,而课外读物又质量不一,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体裁多样、语言生动活泼、深浅适度的读物。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在开展课题研究前,我们根据各实验年级的特点,相机制订了课外阅读指导计划。学生的阅读效率明显提高,收获也更多。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而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在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意义和收效也不大。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使之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我们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教师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因此,要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获取所需知识。
4.摘录批注法
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