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环境教育 教好初中化学

2014-04-29韩德余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研究性学习初中化学

韩德余

摘要:《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在化学教育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对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寻找环境教育的结合点。我们应该从教材、研究性学习及实验等多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境教育;渗透;研究性学习;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43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的渗透正体现了上述目的。

一、在课堂中进行

在我国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中,其中有三个与化学密不可分,分别是:水体污染加剧,淡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大气污染严重,污染造成的酸雨面积逐渐扩大,南方多数城市出现酸雨,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地区之一;城市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垃圾包围城市现象明显增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准化学知识点与环境教育素材的最佳结合点,及时捕捉环境教育的契机,将环境教育渗透于知识载体中去。以“自然界的水”为例,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明确给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我国434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188个,我国不仅水资源不足,而且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严重污染。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基于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紧扣课程标准,深入探讨课本中环境教育的因素,详细列出中学化学各章节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环境教育。

二、课外研究学习

课程改革倡导开展研究性学习,它顺应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环境教育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人们对环境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如能结合调查与研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专题研究,让学生主动认识环境、关注现实、体验生活、紧密联系实际、用化学视角去观察解释周围的环境问题,这是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环境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 重视习题做调查

习题旨在考查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具有导向性。教材中不少与环境教育相关的习题还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若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加以拓展延伸,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 重视调查与研究

调查与研究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化学教育的实践性,体现TST的理念,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很多调查与研究的课题也适合作为环境专题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若加以合理的深化,以“可解决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开展环境专题研究性学习,关键不是有没有环境专题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而是我们教师有没有开展环境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意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好教材中“调查与研究”和“习题”等栏目的功能,深入探讨课本中适合开展环境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因素,列出中学化学各章节适合开展环境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一步拓展环境教育的空间。

三、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环境教育的场所,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可以亲身体验污染带来的危害,从而产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需要,加深对环境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在通常的实验教学中,多数教师和学生只关注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而不关注实验过程的正确性,如:药品取用的多少、操作规程的遵守、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及实验的优化等。而实际上在这些方面进行环境教育是非常好的时机,以演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为例,在备课时,教师应确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和思考以下问题:1. 实验尽量在通风橱中进行,同时要考虑如果实验室无通风橱,应怎样改进实验?2. 在实验反应物(红磷、白磷)取量时,一定要本着节约的原则,规定用量而不是越多越好,要让学生知道取样过多会导致浪费,倒掉又污染环境,同时产物(P2O5)因此增多,进入空气的可能性增大,从而污染大气;3. 怎样处理多余的反应物和产物?4. 为节约药品,减少污染,可以怎样优化实验等。总之,对教师而言,环境教育只要从自身做起,善于与实际有机结合,那么学生一定会不断增强环境意识,提高环境道德。

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责任更重大,更应加强督促指导,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强调实验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使学生养成不随地乱扔废渣、乱倒废液的良好习惯,实验中有危害性气体产生时要加强尾气吸收,对实验产物尽可能再利用;(2)在进行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的实验时,组织学生探讨实验设计和操作方法的改进,以尽量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如引导学生多从微型化的角度设计实验,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替代品进行微型实验,这种设计体现出了“绿色化学”和“环境友好化学”的精神;(3)要善于抓住时机渗透环境教育,如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分组实验中,有的学生加热时试管离灯焰太近,这时可跟学生分析这样做的危害:一方面温度不够高,影响实验效果;另一方面造成酒精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的黑烟和有毒的CO会污染空气。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中,我们期待学生再次看到高炉的烟气、地上的垃圾、工厂的排污口时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门要充分利用化学科学的力量加以治理和预防。”那时,可以想象我们未来的环境会更优美、生活会更幸福。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八中 551700)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研究性学习初中化学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