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信息时代的初中生物教学

2014-04-29黄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信息技术

黄林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观察生物现象、探究生物现象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感到兴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思考,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与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3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生命线在国家的发展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体验发现者的乐趣,让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概括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

一、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兴趣的培养

兴趣的培养要靠探索隐蔽的现象。学生对司空见惯的事物经常熟视无睹,而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则会引起学生的注意,生物学现象多种多样,学生可以研究的对象丰富多彩。因此,教师不应把生物教学仅限于课本,而是要扩展到自然环境中,扩展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观察生物现象并揭示其本质。

兴趣的培养要靠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发现的乐趣,在教学中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去模仿,允许学生实验失败,并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出原因,直至实验成功,使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教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将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蝗虫”一节前,笔者预先给学生布置一个小实验: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仔细观察两只蝗虫的反应,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而且记得牢,印象深刻。

2. 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流就没有学习。师生合作性的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和思想产生共鸣的过程。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统一体,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交流是一种对话、是一种教学方式、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3. 注重分层教学

生物学包罗万象,新教材安排了形式各异、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应注重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积极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学生树立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同时,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维护生态平衡的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建构信息技术下的生物教学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只想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完成教学,那永远也成不了优秀的教师。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设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交互性和个性化的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进行整合具有以下优势:

1. 能将新课“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通过网络搜集与新课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并进行“整合”,按自己的意愿制作课件和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诱发情趣,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八年级下册讲动物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动物,用直观的画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2. 教师利用整合手段能突破教学难点、化静为动、促进理解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对生物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自然现象的认识、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构成了生物教学中的诸多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是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潜心研究的重大课题,能否合理突破教学难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重要方面。

例如在教学“花的受精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动画过程:一个黄色的花粉粒从屏幕外飘落到柱头上,开始萌发,花粉管先伸出一点,随后慢慢地生长、伸长,在花粉管中形成的精子也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并随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而伸入胚囊。接着精子从花粉管出来,与卵细胞融合,此时旁边的注字由原来的卵细胞改为受精卵。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教学的难点也迎刃而解。

3. 情景再现,穿越时空

生物很多内容是涉及生物进化的,而这些内容包括的时间和空间异常宽广,从广袤的宇宙太空到细微的电子显微镜下的世界,从太古生物到现代自然中的生物,无不在它的研究范围之内。有些已逝去的自然形象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还原、无法呈现的,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也无法在课堂上呈现,如:人体在母体中的发育过程,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细胞的分裂等。这些过程都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观察,因此成为课堂教学的难点。文字图片充其量只能让学生了解生物某一时刻的形态,却不能窥探事物的全貌。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动画模拟,再现史前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可以把现代生物研究得到的微观景象融合在课件中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冲破地域、季节和空间的局限,从根本上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和能力。

4. 利用整合手段展示生物知识的应用

学生要学好生物,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注重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搜集、整理、设计与相关知识有关的图片和(下转第32页)(上接第30页)动画以及视频等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如在“关注健康“一节的学习中,其知识点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的注意事项,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但理解、操作是不容易实现的,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口对口人工呼吸视频来解决这个问题。

5. 省时高效,增加容量

多媒体技术运用了视、听的感觉机制,在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虽然课下教师的工作量大了,但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却大大增加了。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细胞的立体结构和各种细胞器的图像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加快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节约了上课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容量。

素质教育是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在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品质、性情、个人条件、应变能力和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因此,中学生物教育改革的目标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教师应立足教学第一线,根据自身、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合实际的教研和教改活动,真正树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念。运用图、形、色、声、影视等多种形式来展示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展示的内容,将生物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促进学生形成生物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四川省西昌市月华中学 615000)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