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数列送我情

2014-04-29邢硕炜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等差数列思考分析

邢硕炜

摘 要:数列问题是典型的数学问题.2014年江苏高考20题是一道立意较高、能够有效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试题. 本文分析并拓展了这道高考数列题,给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更一般的方法.

关键词:等差数列;H数列;分析;思考

在中学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数列问题是典型的数学问题,在提出、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在考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对数列问题又情有独钟.

2014年江苏高考有一道与数列有关的压轴大题.它定义一个新概念: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总存在正整数m,使得数列{an}的前n项和Sn=am,即若数列前任意项的和是此数列中的项,则称{an}是“H数列”. 共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在验证前n项和为Sn=2n(n∈N*)的特殊数列{an}是“H数列”;二是已知首项a1=1,公差d<0的等差数列是“H数列”,求d值;三是推理证明对任意的等差数列{an},总存在两个“H数列”{bn}和{cn},使得an=bn+cn(n∈N*)成立.第三问即推证任意的等差数列是两个“H数列”的和,是一个难度极高的数学问题. 它不但符合考试评价在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时提出的“能够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经获得的正确的数学命题,运用归纳、类比和演绎进行推理,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的真假性”的要求,更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究、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理念.

不妨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数列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过程.

特例验证理解概念

第一问是验证前n项和为Sn=2n (n∈N*)的特殊数列{an}是“H数列”,较容易,意在熟悉理解怎样的数列是“H数列”. 事实上当n≥2时,an=Sn-Sn-1=2n-2n-1=2n-1(当n=1时,a1=S1=2),由此可知n=1时,S1=a1,当n≥2时,Sn=an+1,即得数列{an}是“H数列”. 看似容易,但它的目的是理解“H数列”的实在内涵.

概念理解验证特例

第二问是在已知首项a1=1,公差d<0的等差数列是“H数列”的条件下,求d值的设问,求解较容易,但它蕴涵着为第三问的解决提供实现方法与知识铺垫.

事实上等差数列{an}中有:Sn=na1+d=n+d=1+(m-1)d.

根据对于任意n∈N*,存在m∈N*,使得等式n+d=1+(m-1)d成立.

将n最特殊化,便有

当n=1时,1=1+(m-1)d,由d<0及m∈N*可得,m=1;

当n=2时,2+d=1+(m-1)d,由d=<0,m<2,再由m∈N*可得,m=1, d=-1.

下面证明d=-1时{an}是“H数列”.

此时,an=-n+2,Sn=-+=--+2+2=-+2.

由于n2-3n+4>0,且n2-3n=n(n-3)为偶数,所以∈N*,即存在正整数m=使得Sn=am成立.

立足特殊合理构造

第三问证明对任意的等差数列{an},总存在两个“H数列”{bn}和{cn},使得an=bn+cn(n∈N*)成立,它是一个关于任意的正整数n都成立的命题,构造推证不能漫无目的,往往尝试从熟悉、特殊的等差、等比数列开始入手. 而特殊的等差数列有常数列、首项与公差有特殊关系的数列等. 显然,常数列不是“H数列”,因此考虑首项与公差有特殊关系的数列. 不妨首先判断首项a1与公差d相等的特殊等差数列是否是“H数列”.

此时,等差数列的通项为an=a1+(n-1)d=d +(n-1)d=nd,

前n项的和为Sn=na1+d=d.

考虑到∈N*,所以存在正整数m=,使得Sn=am,

因此,首项与公差相等的等差数列一定是“H数列”.

其次判断首项a1与公差d互为相反数的等差数列是否是“H数列”.

此时,等差数列的通项为an=a1+(n-1)d=(n-2)d,

前n项的和为Sn=na1+=-d=-2d.

由于n2-3n+4>0,且n2-3n=n(n-3)为偶数,所以∈N*,

即?埚m=使得Sn=am.

因此,首项a1与公差d互为相反数的等差数列{an}也一定是“H数列”.

根据以上判断可知,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bn}与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cn}都是“H数列”,且bn+cn=a1+(n-1)d=an,从而推证得,对任意的等差数列{an},总存在两个“H数列”{bn}和{cn},使得an=bn+cn(n∈ N*)成立.

归纳通性合理拓展

具有首项与公差绝对值相等性质的等差数列一定是“H数列”,这是特殊情形,那么,有更一般情况吗?

事实上,等差数列{an}为“H数列”,则有Sn=na1+,am=a1+(m-1)d,?摇

且对于?坌n∈N*,?埚m∈N*,使得Sn=am成立,

即有d=a1.

当n=1时,S1=a1;

当n=2时,d=,d=-a1,a1,a1,a1,…

当n=3时,d=,d=-a1,-a1,-2a1,2a1,a1,a1,a1,…

当n=4时,d=,d=-a1,-a1,-a1,-a1,-a1,-3a1,3a1,a1,a1,a1,a1,a1,…

结论1 满足条件公差d=a1的等差数列{an}是“H数列”.

事实上,等差数列{an}中公差d=a1,则an=a1+a1,

Sn=na1+×a1=a1=a1+a1=a1+-1a1,

由于n2+3n-2>0,且n2+3n=n(n+3)为偶数,所以∈N*.

即?埚m=,使得Sn=am.

结论2 满足条件公差d=a1(λ∈{-1}∪N*)的等差数列{an}是“H数列”.

事实上,等差数列{an}中公差d=a1,则an=a1+(n-1)d=a1+(n-1)a1,

Sn=na1+d=na1+×a1=a1+(n-1)a1+a1=a1+λ(n-1)++1-1.

由于λ∈{-1}∪N*,则λ(n-1)++1∈N*,

即?埚m=λ(n-1)++1,使得Sn=am.

结论3 推证对任意的等差数列{an},总存在两个“H数列”{bn}和{cn},使得an=bn+cn(n∈N*)成立更一般的方法.

列表1待定表中“H数列”{bn}的首项x.

由an=bn+cn(n∈N*)得,

x+(a1-x)=d,即x==(λ,μ∈{-1}∪N*,λ≠μ).

由λ,μ取值的任意性可知,任意的等差数列可以有无数种表示为两个“H数列”的和的形式. 如当λ=1,μ=-1时,等差数列{bn}的首项为,公差为,等差数列{cn}的首项为,公差为,都是“H数列”,且an=bn+cn.

总结回味认识反思

英国著名数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提出:在处理数学问题时,你的结果越具体越好,而涉及方法时,则是越一般越好. 推理的基本过程是将特殊的东西一般化,将一般的东西特殊化,没有一般化就没有推理,没有具体化则毫无意义.

利用所学知识和现有能力分析、解决一个全新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逻辑推理以及独立获取等能力. 文中分析并拓展了一道高考数列题,虽然是在新背景下研究的一道新概念题,但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不新. 还是立足于熟悉的基本数列——等差数列,立足于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的特殊关系,立足于基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先猜想再证明方法. 还是常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

猜你喜欢

等差数列思考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对一类数列通项公式的探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性质运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例谈错位相减求和在高考中的应用
用函数和方程思想求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