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数学“从知学到乐学”教学方法探讨

2014-04-29樊帆张欣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乐学教学方法

樊帆 张欣

摘 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来讨论知学、好学、乐学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三种精神。

关键词:知学;乐学;教学方法

提到学习,很多人都喜欢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笔者觉得孔子的这句话对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来说也是同样有用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按需培养,所以知学

一门课程如果不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不相同,对数学的需要也有所不同。文科专业学习数学,由于专业相关性不大,而真正可能用到的往往是数理统计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将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弱化,然后加强实用章节的讲解,并举出数学在人文学科中应用的具体案例,以案例为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对数学的要求主要突出在计算上,将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现有的数学工具来对模型进行各种分析,这就意味着教师在给理工科学生授课时,必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穿插一些专业的数学模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需求反映了专业对数学知识的实际需要。当下数学教育的问题在于,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只将数学的概念和理论讲通、讲透,和学生所学专业不加联系,这必然要让学生产生“学好数学有什么用”的疑惑,而如果学生不认为一门课程对自己的专业有用,自然不会投入太多精力。而一个好的教师,能够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性质,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到数学这门工具对自己是非常有用的,有了需求,学生自然有了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也就大大提高。

二、激励教学,所以好学

要变得好学,仅有需求还不够。一门课程如果仅针对学生需要,但授课过程平淡无味,教师仅照本宣科,那就算课程再重要,也无法提起學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虽然只是传授知识的手段,但高超的手段,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的内容是抽象的理论,脱离现实生活,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是让数学生活化,更进一步是让学生走进数学中来。数学生活化,是针对学生的需求将数学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走进数学中来,就需要教师通过对定理推导、问题证明的详细讲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经常让学生对一些典型的习题进行求解,而后分析,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克服对学习抽象理论的畏难情绪,令学生逐步窥探到学习数学的门径。我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讲授证明定理,这是在给学生“送鱼”,而教给学生定理的证明和问题的求解应该以什么方式着手,就是在教学生如何“捕鱼”,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教师大都是在给学生以“鱼”的学习,而大学阶段则要让学生以“渔”的学习为主。

三、升华理想,所以乐学

学生在大学时代都是未雕琢的璞玉,对未来有诸多期望。大学时期是一个学生有理想并愿为理想而奋斗的时期,数学本身虽然并不是所有人毕生追求的理想,但学习数学的过程可以培养自己的毅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无论一个人的理想是什么,前路漫漫必然要有无数的曲折坎坷,而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面对挑战,并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克服挑战的过程。很多伟人都将数学当成毕生挚爱,如爱因斯坦、拿破仑、凯恩斯等。另外,数学的学习还可以带来心灵的宁静,数学的世界是纯净的,里面没有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答案。研究数学可以摆脱平日里俗事的烦扰,还心灵一片安静。

总之,引导学生从“知之者”变为“好之者”,从“好之者”变为“乐之者”,完成从“知学”到“乐学”的转变,就是笔者这些年教学经验的总结。

参考文献:

[1]习军明,杨云苏.影响大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调查及其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33).

[2]郭瑞,王冲.浅谈中国哲学与高等数学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3(20).

[3]徐国安.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科技视界,2011(4).

猜你喜欢

乐学教学方法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趣味乐学,亲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