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研究
2014-04-29于鹏李丽宗克玄
于鹏 李丽 宗克玄
摘 要: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已和之前大不相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日趋复杂。笔者认为,网络的多元化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上行为方式和提高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是做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研究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网络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的发展体现了我国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全球信息化领域迈进,也是寻求更多发展机遇的大势所趋。网络作为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负面影响是难以避免的。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及时找到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为他们建立一个健康的、美好的成长环境,是所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建立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使网络更加健康地造福于广大的大学生,使大学生的未来能与梦想齐飞,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诸多高校都迎合时代的发展,强化网络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此项工作刚刚起步,许多方面都还有待于加强,因而也存在不足之处。虽然网站上有大量的思政教育精品课程,但大多都毫无新意,对课堂内容完全照搬,理论知识乏味,说教方面极强却感染力不足,这造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好信息網络,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面引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创新
1.发挥网络阵地作用,唱响时代文化主旋律
为消除网络上各种消极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工作网站为阵地,唱响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主旋律。我们要在网站内容上突出党团的声音,传播党的重要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导向。在传播方式上可以与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设立网上党校、网上团校、红色论坛、时事政策等独立网页,给学生提供理论学习的空间。同时在网上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来感染和引导学生的行为,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这些理论思想和精神,使网站蕴涵着融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氛围。
2.搭建网络立体平台,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教育功能
高校党组织可利用网络建立大学生交流QQ群,与广大在校大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互动、谈心和讨论他们关心的现实问题。高校党组织可充分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与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探讨交流与互动。也正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大学生才能在网络交流互动中无拘无束,充分亮出自己真实的思想情绪和心理情感;也正是网络的虚拟性,才能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和及时地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和情绪情感的实际。通过网络QQ群与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经常的思想、心理和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党组织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支持、鼓励研制和推广新的适合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心理疏导软件。这类软件对于当代大学生使用者的思想影响和心理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他们在使用这些软件的同时,也在接受着该软件中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这将十分有利于他们思想政治方面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我们还可以在校园网上开办“心理诊所”,开展网上心理咨询,使学生大胆、直言不讳地倾吐心里话,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及时帮助大学生解除心理难题,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4.积极引入网络教学手段,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方式
要提高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既要在网上倡导网络道德规范,又要在大学生的德育课中宣传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规范,尤其要让道德教育进课堂,在德育课堂上讲网络道德规范。只有做到网上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与日常思想教育相结合,才能收到网络教育的良好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网络手段辅助教学,增加信息量,增强生动性,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把灰色的理论“色彩化”,增加讨论或其他辅助活动。教师可利用一些照片、动画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枯燥的理论“活”起来,改善授课效果。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趋复杂,要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努力地探索并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长春.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初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王荣发.网络德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郝丹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