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研究生扩招政策的价值评析
2014-04-29张淼
张淼
摘 要:研究生扩招政策是政策制定者在自身价值判断基础上所做出的一种集体选择或政府选择,初衷是为了调整我国研究生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使其结构优化,符合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但扩招政策也面临诸多问题,从这个方面来看,研究生扩招计划显然还需更充分的论证以及合理的应对与改革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扩招政策;价值
根據教育部下发的招生计划,2013年,我国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计划招生规模达到60.8万人,比2012年增加约2.3万人。据悉,2003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26万余人,10年间招生人数持续增加。研究生扩招政策引起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增长,对于我国研究生的发展是利是弊,引起褒贬不一的评价。本文仅从教育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分析,以期明晰政策制定者政策制定的初衷,对研究生扩招政策做客观的评价。
一、研究生扩招政策制定的背景
时代背景是制定研究生扩招政策的主要动因。它是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在自身价值判断基础上所做出的一种选择,其主要影响因素是该时期经济与教育现状和其本身的教育政策价值。
1.政策制定的时代背景
从改革开放到1997年上半年,我国的经济保持了GDP总量9.6%、人均GDP8.2%的年增长速度。知识经济到来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政府把科教兴国作为政府的最大任务,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优先发展教育,使知识经济增长动力基于人才的重要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从而使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学习化社会的观念这一全球教育理念也开始成为国内社会各阶层所接受的思想。1999年6月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要提高全民素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说高校扩招是这一宏观背景之下政府与民众共识并付诸行动的一个政策体现。总体而言,研究生扩招政策增加了教育机会的供给,从而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政策制定者的最初价值动因。
2.研究生扩招政策制定的历程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努力扩大研究生培养数量的发展方向。1999年《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人事部关于编制200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发布后,教育部就提出适度增加研究生招生数量,并实际招生9.22万人,比上年增长了21.4%。从2000年开始是扩招政策的形成期,大规模扩招运动正式启动。2000年招生12.85万人,增长了39.4%;2001年招生16.52万人,增长了28.6%;2002年招生20.3万人,增长了22.8%。从招生数量可以看出,在此期间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扩招政策深化期,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2003~2005年的招生数量分别是22.02万人、27.30万人和31万人。同前一阶段比,研究生教育规模增长速度减缓。2003年,国家启动了“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这一工程的启动意味着研究生扩招政策价值选择的核心开始变化,转向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2004~2007年,围绕着“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国家先后采取了许多以质量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措施。其中,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开展了以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特征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2007年制定了学位和研生教育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这种政策思路转变表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心由外延式增长转向内涵式发展。
二、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合法性
教育政策必须符合某些普遍性的规则、规范,如法律、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传统典范乃至社会习惯等,并由此在社会范围内被承认、认可、接受和遵守。合法性是教育政策被承认的基础,是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据和理论基础,也是教育政策合法化的前提。就政策内容合法性而言,研究生扩招政策既满足了人们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保障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集中反映了我国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具体内容。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具体内容,意味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这不仅满足了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同时也表明扩招政策反映了多数人的利益。
此外,在扩招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诸如学生贷款、学生助学补助、少数民族招生之类的配套政策,以保证扩招政策的顺利执行。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体现了研究生扩招政策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扶持。就政策目标合法性来说,研究生扩招政策符合了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晚,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小。在这种情况下,扩大研究生教育的招生规模,对满足社会对人才层次上移的需求,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的目标,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研究生扩招政策符合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体现出其合法性所在。
三、研究生扩招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是对教育政策进行价值分析的一个最重要的维度,政策有效性与政策实施过程紧密联系。研究生扩招政策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包括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两个方面。执行过程有效性主要指研究生扩招政策实施过程是否遵循其基本原则,执行结果有效性主要指研究生扩招政策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是否一致。这是分析研究生扩招政策有效性问题的基本思路。从执行过程看,研究生扩招政策的有效性主要反映的是培养质量问题。2009年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成立了课题组,邀请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围绕师生关系的若干问题编制了调查问卷,并在全国27所高校发放问卷开展调查研究。27所院校中,有22所211工程建设院校,其中12所高校同时也是985工程建设院校。调查对象覆盖了全部12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师生最多,研究生和导师分别占32.6%和29.1%,导师所在学科中较多的还有理学、文学、管理学与经济学,研究生所在学科中较多的还有理学16.6%、文学10.9%、教育学9.8%及管理学64%。与我国不同,美国一个导师最多也就指导6名研究生。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很大挑战是如何吸引国际顶尖的教师员工。因为扩招很容易,但吸引教师要用20至30年时间。盲目扩大规模会影响教学质量。这种情况的存在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高校内部教育资源并不适应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研究生培养质量,最终导致我国研究生扩招政策的有效性不高。从执行结果说,研究生扩招政策有效性首先主要反映的是质量得不到保证。扩招前,我国研究生总体供不应求,就业前景明朗,更多表现的是选择性就业问题。研究表明,1998年全国毕业研究生需求态势总体上稳中有升,多数专业供不应求。扩招后,前期研究生虽仍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如2001~2003年全国就业率都在90%以上。而据麦可思研究院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2012届本科毕业生计划国内读研的首要理由是就业前景好。《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表明,自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的2005年开始,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表示,近年来硕士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和博士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以上表明,我国研究生扩招政策执行结果的有效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孟洁,李学昌.学位与研究生扩招政策评估与影响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9).
[2]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2004-200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