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玉米田害虫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2014-04-29冷研郑永胜李岩
冷研 郑永胜 李岩
1 玉米螟
1.1 危害特点:初孵幼虫群聚取食心叶、嫩叶,稍大即蛀茎蛀果,对作物造成严重伤害,导致减产。
1.2 生活习性:成虫羽化后,白天隐藏在作物及杂草间,傍晚飞行,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夜间交配,交配后1~2天产卵。雌蛾喜在将抽雄蕊的植株上产卵,产在叶背中脉两侧,少数产在茎秆上。幼虫孵化后,先群集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被害叶长大时显示出成排小孔。玉米抽雄授粉时,幼虫危害雄花、雌穗并从叶片茎部蛀入,造成风折、早枯、缺粒、瘦秕等现象。
1.3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一是处理秸秆,收获后把有虫的秸秆作为燃料或铡碎沤肥。二是设置诱虫田,利用雌蛾喜在高大植株上产卵的习性,在春播玉米播种前1个月种植小面积玉米作诱虫带,诱集成虫产卵,集中杀灭。②生物防治:一是用苏云金杆菌或白僵菌。于心叶中期,玉米螟卵进入孵化初期至盛期用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每株用2克施入玉米心叶内。也可每667平方米用白僵菌粉250克与土750克混合喷粉。二是释放赤眼蜂,方法是在越冬代幼虫孵化率达20%~30%的第11天放1次蜂,以后每4~5天放1次,放蜂量为667平方米15 000~30 000头。③化学防治:在玉米心叶末期用0.1%氯氟菊酯颗粒剂每株0.16克,或3%辛硫磷颗粒剂,按1∶15拌煤渣后,每株用药2克,或1.5%辛硫磷颗粒剂,每株用1克。防治果穗上玉米螟时用20%氟虫双酰胺悬浮剂3 000倍液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2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或5%氟虫脲乳油2 500倍液灌注雌果穗。④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2 玉米蚜
2.1 危害特点:成蚜、若蚜刺吸植物组织汁液,导致叶片变黄或发红,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植株枯死。玉米蚜多群集在心叶,危害叶片时分泌蜜露,产生黑色霉状物。
2.2 生活习性:高温干旱年份发生多。其天敌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龟纹瓢虫、食蚜蝇、草蛉和寄生蜂等。
2.3 防治方法:①确定蚜虫发生情况,确定用药种类和时期,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撒2.5%辛硫磷粉剂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②当有蚜株率达30%~40%,出现“起油株”(指蜜露)时应进行全田普治,一是撒施辛硫磷毒沙,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乳油50克,对水500升稀释后喷在20千克细沙土上,边喷边拌,然后把拌匀的毒沙均匀地撒在植株上。也可喷洒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药量50克,或喷撒1.5%乐果粉剂,每667平方米2~3千克。此外,还可在喇叭口内撒施1%辛硫磷颗粒剂,每667平方米1~2千克,可兼治蓟马、玉米螟、黏虫等。还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10%烯啶虫胺水剂或可溶性粉剂2 500倍液、25%噻虫螓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 5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3 菜用玉米叶螨
3.1 危害特点:过去叶螨危害玉米偶有发生,近些年虫害发生期早,危害时间长,螨株率高,螨量大。
3.2 生活习性:玉米叶螨大发生的原因:一是长期高温干旱,有利于玉米叶螨繁殖蔓延和猖獗危害;二是玉米等高秆作物、瓜类蔬菜、豆类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为玉米叶螨发生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三是玉米叶螨进入发生盛期时,天敌数量少,田间自然天敌不能有效控制玉米叶螨的发生和危害。
3.3 防治方法:①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提倡包衣种子,增加高矮秆作物间作面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②及时清除田边、路边杂草,玉米生长期适时中耕除草,按需要进行灌溉,抑制玉米叶螨发生。③适时早防,在玉米叶螨盛发前喷洒240克/升螺螨酯悬浮剂
4 000~6 000倍液,持效期长,或50%丁醚脲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5%噻螨嗪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800~
1 000倍液。重点防治中下部叶片背面,连续防治2~3次。④提倡施用含杀螨剂的熏烟雾剂。施后烟层高度可随玉米高度进行调整,一般40分钟后就能达到很高防效。
4 菜用玉米田黏虫
4.1 危害特点:近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菜用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北方原来不能形成危害的2代黏虫猖獗起来,成为威胁较大的害虫。玉米出苗后,常遇上4~6龄的黏虫,如防治不及时,仅几天就会把玉米幼苗吃光,只残留叶脉,造成严重损失。黏虫喜欢半干枯叶片的气味,多把卵产在玉米中部叶片尖端。
4.2 防治方法:在田间,百株菜用玉米虫口达30头或田间杂草上每平方米有虫10头时,应马上进行防治,要求在3龄前喷撒2.5%敌百虫粉,667平方米用药2千克,或4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 000倍液,或20%抑食肼悬浮剂,每667平方米用药50~100毫升,对水喷雾。
5 菜用玉米田棉铃虫
5.1 危害特点:卵主要产在花丝上或苞叶上,初孵棉铃虫幼虫集中在菜用玉米雌穗顶部花丝处咬食花丝,3~4龄由上而下啃食玉米籽粒,每头幼虫平均食害14.5粒。
5.2 防治方法:花丝萎蔫后剪去雌穗顶部1~2厘米秃顶部分的花丝及苞叶,带出田外烧毁,防效95%以上。花丝萎蔫后,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200~400倍液滴在雌穗顶端花丝处,每穗滴配好的药液0.5毫升,3天后防效90%以上,且可减少对天敌的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