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越冬茬茄子高效栽培
2014-04-29金秀玲
金秀玲
越冬茬茄子栽培对温室条件要求较高,生产难度大,因为茄子在整个生育期间夜温不能低于15℃,否则果实生长缓慢,易形成畸形果。
1 品种选择
选择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的品种。越冬栽培常采用嫁接育苗的方法,可防止黄萎病等土传病害,使连作成为现实,而且植株生长旺盛,具有提高产量、品质,延长采收期的作用。
2 播种育苗
2.1 播种
由于托鲁巴姆不易发芽,将砧木种子先用温汤浸种,再用150~2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溶液浸种48小时后置于日温35℃、夜温15℃的条件下催芽,经8~10天即可发芽。接穗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捞出淘洗干净,再进行温汤浸种,然后变温催芽。圆茄每亩用种40克,托鲁巴姆每亩用种10克。播种时由于砧木种子拱土能力差,覆盖2~3毫米厚的药土即可,2叶1心时移入营养钵中。当砧木苗子叶展平,真叶显露时播接穗。
2.2 嫁接
砧木具5~6片真叶,接穗具3~4片真叶,茎秆半木质化,茎粗达0.3厘米时开始嫁接。前一天下午给茄苗消毒。生产中多采用劈接法,即用刀片在砧木2片真叶以上平切,去掉上部,然后在砧木茎中间垂直切入1.0~1.2厘米深。然后迅速将接穗苗拔起,在接穗半木质化处(幼苗上2厘米左右的变色带),两侧以30°向下斜切,形成长1厘米的楔形,将削好的接穗插入切口中,用嫁接夹固定好。
2.3 嫁接后管理
利用小拱棚保温保湿并遮光,前3天白天保持28~30℃,夜间18~20℃;3天后逐渐见光并降低温度,白天掌握25~27℃,夜间17~20℃;6天后可把小拱棚的薄膜掀开一部分,逐步扩大;8天后去掉小拱棚。嫁接10~12天后愈合,伤口愈合后逐渐通风炼苗。茄苗现大蕾时定植为宜。
3 定植
日光温室越冬茬茄子采收期长,需施入大量有机肥作底肥以保证高产,每亩可施入有机肥15 000千克、磷酸二铵100千克、硫酸钾100千克,精细整地,按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60厘米起垄,定植时垄上开沟,按30~40厘米株距摆苗,覆少量土,浇透水后合垄。栽时掌握好深度,以土坨上表面低于垄面2厘米为宜。定植后覆地膜并引苗出膜外。定植7天后浇缓苗水,15天后盖地膜,开口引苗出膜。每亩2500株。
4 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正值外界严寒天气,管理上要以保温、增光为主,配合肥水管理、植株调整争取提早采收,增加前期产量。
4.1 温、光管理
定植1~2天内中午要放苫遮阳,促进缓苗,缓苗期白天30℃,夜间18~20℃。缓苗后白天28~30℃,夜间15~18℃。开花结果期采用四段变温管理,即上午25~28℃,下午20~24℃,前半夜温度不低于16℃,后半夜温度控制在10~15℃。10月下旬盖草苫。11月下旬盖纸被,翌年3月份以后要加大放风量排湿。茄子喜光,定植时正是光照最弱的季节,应采取各种措施增光补光。如在温室后墙张挂反光幕,清扫薄膜等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地温和气温。张挂反光幕后,使温室后部温度升高,光照加强,靠近反光幕的秧苗易出现萎蔫现象,要及时补充水分。
4.2 水肥管理
定植7天后浇1次缓苗水,直到门茄谢花前控制浇水追肥。当门茄长到3~4厘米大时,采用膜下暗灌浇水,1月份尽可能不浇水,2月至3月中旬要浇小水,地温到18℃时浇1次大水,3月下旬以后每5~6天浇1次水。
门茄膨大时开始追肥,每亩施三元复合肥25千克,溶解后随水冲施。对茄采收后每亩再追施磷酸二铵15千克、硫酸钾10千克。整个生育期间可每周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越冬茬茄子生产中施用CO2气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4.3 保花保果
日光温室茄子冬春季生产,室内温度低,光照弱,果实不易坐住。提高坐果率的根本措施是加强管理,创造适宜植株生长的环境条件。此外,可采用生长调节剂处理,开花期选用30~40毫克/千克的番茄灵喷花或涂抹花萼和花瓣。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的花不易脱落,对果实着色有影响,且容易从花瓣处感染灰霉病,应在果实膨大后摘除。
4.4 植株调整
越冬茬茄子生产的障碍是湿度大、地温低,植株高大,互相遮光。及时整枝不但可以降低湿度,提高地温,同时也是调整秧果关系的重要措施。整枝方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单干整枝即门茄坐果后,将萌发的第一侧枝和下部老叶去掉,以利通风透光。当时茄子至半大时,保留主干,副侧枝在果实上部留三片叶摘心。以后仍保留主干,对侧枝摘心。一直保持单干,适于大果型品种密植栽培。另一种是双干整枝,即门茄坐果后,摘掉近地面的老叶,保留第一侧枝形成双干,以后每条干上的整枝方式同上,一直保留两个主干。日光温室越冬茬茄子多采用双干整枝。
5 采收
采收的标准是看茄子萼片与果实相连接处白色或淡绿色环状带,当环状带已趋不明显或正在消失,则表示果实已停止生长,即可采收。采收时要用剪刀剪下果实,防止撒裂枝条。日光温室越冬茬茄子上市期,由于气候寒冷,为保持产品鲜嫩,最好每个茄子都用纸包起来,装在筐中或箱中,四周衬上薄膜,运输时注意保温。
6 棚室茄子生理病害的防治
棚室栽培的茄子,其结果初期正值低温弱光期,容易出现各种生理障碍,根据其成因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6.1 嫩叶黄化
幼叶呈鲜黄白色,叶尖残留绿色,中下部叶片上出现铁锈色条斑;多肥、高湿、土壤偏酸或锰素营养过剩,抑制铁素吸收等,易导致新叶黄化。防治措施:发病后,叶面上喷硫酸亚铁500倍液(勿过重);田间施入氢氧化镁和石灰,调整土壤酸碱度;补充钾素以平衡营养,满足或促进铁素供应。
6.2 花蕾不开放
子房不膨大,花蕾紧缩不开放,影响授粉受精而成僵果。在寒冷季节,缺水,空气湿润,土壤pH值在7.5以上,土壤中硼的有效性降低;田间有过量石灰钙,诱发植株缺硼,均可造成花蕾长时期不开放。防治措施:叶面上喷硼砂700倍液或氨基酸多肽授粉剂。
6.3 果实僵裂
果实僵硬而不膨大,皮色无光泽,有花白条纹,浇水后成裂果,长不大。茄皮木栓化后遇晴天浇水会裂果。防治措施:定植后期每次每亩施纯磷2~3千克;结果期主要施入钾肥。
6.4 落叶掉果
低温期下部叶黄化脱落,高湿期幼果软化自落。温度过低,氮、磷肥施入过量而使土壤浓度大,植株均会因长期营养不平衡而老化,是缺锌引起的植株赤霉素合成量降低的后遗症。叶柄与茎秆、果柄与果实连接处因缺乏生长素形成离层后脱落。防治措施:老化秧叶面喷硫酸锌700倍液,或每亩施硫酸锌1千克,也可在叶面上喷绿浪等含锌多的营养元素防落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