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抑不可能获胜

2014-04-29张悦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32期
关键词:陈丹青阴影老师

压抑一词往往给人以一种消极、黑暗的联想:石头砖块下的小植株、封闭狭小的空间、严厉苛刻的指责……它们总是在第一时间里让人感到心理上的某种不舒服,或者产生某种抵触和压力。而目前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恰恰是对学生的压抑。压抑人,或被人压抑而不自知,这样的现象在教育上就很自然地发生着。张蔓菱女士曾对考入北京大学的大学生如此评价:“并不是你们比你们(没考入北大)的同学优越、聪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你们能坐在这里,是因为你们比你们的同学更能接受压抑,配合压抑。”她将其总结为“压抑的胜利”。这句话仿佛如一柄寒光闪闪的利斧,生生地劈开了那些所谓成功教育光罩下的无奈现实和残酷真相。

其实何止是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如此,中小学教育完全有过之而无不及!越是走进那些所谓的名校,在孩子的身上就越难看到天真活泼的举止、青春俏皮的神态以及独立反抗的精神。

教育是一种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际交往活动。有效的教育,一方面应该让老师充分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学生应该理解老师,明白老师的教学言语以及隐藏在这些言语背后的真实意图,两者共同的融合度决定了教育最终的效果。

然而要达到互相理解却是非常困难的。周国平说:“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我们应该顺应这个事实。”但是却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一点。不管是老师还是孩子,每个人都极其看重别人是否理解自己,一旦不遂自己心愿,便心生不满。而身心发展先行的老师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占据强势地位,压抑便随之而生。如老师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压抑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为了进行道德教育压抑了孩子真实表达的本愿,为了高效直接的知识传授压抑了孩子科学思维的过程……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成为压抑的代名词。

陈丹青与搜狐记者的一段问答很有意思。记者问:“您现在还关心教育吗?能否形容一下对中国学生的印象?”陈丹青回答:“不太关心,因为没有什么教育。现在的孩子都很乖。”一个“乖”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教育最大的病灶所在——对人天性的压抑。在陈丹青看来教育甚至已经称不上是教育了。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乖乖听话的,他们会哭闹,会耍脾气,有时还很固执,但用不了几年,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变得听老师的话,用“闻师色变”来形容也完全不过分。原因就在于,老师是他所接触的成人中对他压抑最多也是最彻底的一个。

还有人说:在所有的物种之中,只有人类会异化自己的感情,原因就在于只有人类受过教化,这是无可避免的现实矛盾。然而说这句话的人忘记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失败并不是成功的必要前提,压抑同样并不是一个人成长所必须要有的一种经历。相反,压抑得过多会造成很多恶果。

当孩子的某种行为或想法不被允许并且遭到多次的压抑,看上去他似乎会逐渐意识不到这些东西,但事实上它们不会因此而彻底消失,恰恰相反,它们会潜伏下来,甚至呈现出与此完全相反的面貌。心理学家称之为童年的阴影。孩子从小被压抑得越多,心理的阴影也就越多,将来出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多。这些阴影就像是定时炸弹一样,一旦外界条件允许,就会被引爆而带来无可挽回的后果。

坎贝尔说:“最坏的生活,是没有选择的生活。”让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孩子不是在抑制与隐藏自己情绪和真实想法的过程中慢慢长大的呢?教育正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仅仅试图用压抑来换取孩子的“正确地”“直线地”成长,那它注定不可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即使到了终点,那也肯定与原本的方向相差甚远。

(张悦华,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214191)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陈丹青阴影老师
你来了,草就没有了阴影
张岪与木心
张岪与木心
让光“驱走”阴影
阴影魔怪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陈丹青 “我是知青,没上过学,不懂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