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4-04-29余英邓涛

中国电子商情 2014年4期
关键词:负荷知识点微课

余英 邓涛

引言: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及高职办学面临的困惑,认知负荷理论,微课的定义及特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得出微课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必要,并剖析了微课在高职院校应用的优势。

一、国内高职学生现状

我国高职已经走过10年期的规模化发展,接受高职教育的对象逐步由四批一、四批二的普高生源向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乃至社会上有进修意愿的广大民众过渡,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进入高职的门槛会更低,高职教育对象的基础文化素质会进一步下降。声源差,文化基础弱、记忆能力差、求知欲望不高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特点,但传统教学方式重共性不重个性,重教法不重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教学条件限制,大班教学,师生交互差,课堂死气沉沉,教师在教学中也会感到“身心俱疲”。

但对不同生源的高职学生调查表明,不管学生个人的文化素质起点如何,绝大多数高职学生都是抱着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的意愿而来,他们都期望自己成为合格的毕业生走出校门,并借此找到满意的工作。由此而知,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存在着教育对象素质下降与受教育者职业期望上升这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则是每个高职老师都必须思考的课题。

二、高职课程培养目标需重新定位

多年的职业教育经验告诉我们,要全面的系统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不一定能促进学生系统化的掌握知识。以前我们搞高职教育,总是期望学生啥都学,方方面面都会,实则弄的学生啥都会一点,但是啥都不精,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教师也必须啥都会,啥都能教,教师的教学负担重,教学压力大,相关的课都开,啥课也都讲不精。高职院校的学生系统的学好一门课程确实比本科院校学生难,但是引导大多数高职学生去掌握几个或多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却是比较容易作到的事情。我们职业教育应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甚至是某一点上的职业技能,尤其是职业技能的开发,让学生凭借这些技能或能力去撬开社会, 形成抓手去开辟人生。因而我们高职课程的培养目标需要重新定位,需要教师对每个项目具体化,把一个个项目变成一个个独立的任务,然后再逐层把小任务细化成小的知识点、技能点,再把一个个技能点设计开发成学生容易掌握的微小的教学单元。再引导学生去掌握这些知识点、技能点,慢慢的学生就逐步的掌握了整个项目所需的所有的知识点、技能点。就拥有了撬开社会的职业技能。

三、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CLT)认为,影响认知负荷的基本因素是学习材料的组织呈现方式、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和个体的专长水平(即先前知识经验)。由此导致外在、内在和相关认知负荷[2]。基于认知负荷的视角分析国内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两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学内容简单、教学组织单一的课堂,认知负荷过低,造成教学时间浪费;教学单元内容艰涩、知识点繁多的课堂,认知负荷过高,阻碍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活动,教学进行十几分钟后学生注意力涣散。教学的理想模式是学习者可以灵活自主地针对某些具有较大学习价值的重难点、要点知识进行满负荷工作/学习,而所花费的时间不多。因此,微课的“短小精悍”很好地解决了学习者的问题,把教材内容进行碎片化、情景化、重组整合(统称为“微课化”),把复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可融合于课堂、可移动地服务于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视频单元。

四、微课及特点

在国外,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他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在国内,自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给出微课概念以来,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特别是进入2013年以来,微课概念和实践迅速升温,众多教育技术学界的专家学者、教育企业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微课活动官方文件对微课逐渐给出了各方定义。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这一定义得到许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认可。

微课的特点:

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或是反映課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更加明确。

2.“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因而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的资源容量也较小,其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用户既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微课”课例,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远程听课和个性化学习。

五、微课在高职院校应用的优势

据上所述,高职院校亟需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去改变学生的现状及面临的矛盾。微课的特点正是解决高职院校现状最好方法。

首先,在高职院校开展微课教学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记忆力差,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师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将教学内容改造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并将这些细化的知识点技能点制作成一个个短小但是完整的视频片段,任务具体、清晰、简短,且随时可以学习,方便学生掌握、理解、消化及反复熟悉技能。

第二,微课拍摄方便, 更新快。高职院校发展数十年、网络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数字化学习资源积累不少,但是这些资源都是资源建设周期长,使用率低,更新慢。而微课,拍摄方便,剪辑也方便,普通高职院校教师只要熟悉点简单的编辑软件,就可以很快制作自己设计的微课,因而建设快、更新也快。微课传递的知识能走在专业领域的前沿。

第三,拍摄微课,可以改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习惯,养成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学习的好习惯。利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的微课学习,是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为学习者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提供了便利,这更符合“90后”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习惯。随着智能手机在学生中间的普及以及无线网络的无缝覆盖,移动微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推崇。微课学习体现了“微”的特色,虽然短暂但高效。当学生课上或课下遇到疑惑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以及同任课教师在线交流,解决疑问。虽然学生每次只接受少量的新知识,但这样更易吸收,日积月累,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第四,高职院校推广微课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要开发设计适合教学需要的微课,必须对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有一个深度的全面的剖析和理解,这可能需要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深入该专业领域去充分地实践;其次,教师的钻研精神必不可少,教师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具体的技能点、知识点,构建一个个微教学单元,实际上是将项目细化为一个一个的相对独立的任务,是对项目内容的深度剖析,是化整为零的教学战术。因而高职院校有助于提升教师提炼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功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者单位:1.武汉城市职业学院;2.武汉十一中)

猜你喜欢

负荷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防止过负荷时距离保护误动新判据
主动降负荷才是正经事
负荷跟踪运行下反应堆一回路控制系统仿真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