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2014-04-29柳洁

中国电子商情 2014年4期
关键词:梧州就业率新建

引言:当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大约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由于年轻,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法上存在:模板化严重,呆板、单一等突出问题,因此,积极研究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黄金桥”,提供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能服务于地方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状况

新建本科院校是由专科学校通过重组、合并,并经教育部批准升格而形成的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新生事物,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人才就业情况可来看,据统计,新建本科院校2009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8.4%,比2008届就业率(87.4%)略有提升,但低于2007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91.2%)2.8个百分点。其连续三届就业率数据均略高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总体水平。2009届各专业大类的就业率中,法学专业大类的就业率最低,为84%,其后分别为农学(85%)和理学(86%),就业率最高的为工学专业大类,其就业率为90%。[1]就市场需求状况而言,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类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据2007 年第四季度全国劳动力市场的职业供求状况,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是用人需求的主体,所占比重分别为34.8%、30.1%、13.5%。求职人数相对集中的职业也是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29.2%、27.6%、12.9%。从上述数据显示,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需求的主体是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等应用型人才,二是这些应用型人才供给不足,导致其求人倍率相对较高。[2]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应用型人才紧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尴尬境况。为适应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升人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目前大多新建本科院校的已经逐渐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介于研究型大学和职业型院校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特点是:以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为主,面向地方,立足本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二、深度观察——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法问题

达尔文认为,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知识。而当前,由于传统轻视应用型人才思想的影响,我国各大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也明显不够重视,低估了人才培养方法对于人才质量的特殊价值与重要作用。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太过年轻,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有待发展的空间太大而自身水平、能力等均有限的原因,因此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更是缺乏关注。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上完全沿用一般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法,或者虽有改善但仍过于陈旧单一,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校内,完全沿用升本以前的老旧培养方法,手段陈旧,忽视实践课程的配套以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封闭性教育的特征十分明显。例如:课堂教学手段主要采用 “从课本到课本”、“从教室到教室”、“从老师到学生”的传统方式:课程设置太过老旧、模版化严重;教师授课过分依赖传统教材,侧重理论教学,忽视专业技能教育。

第二,在校外,由于套用传统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法,完全忽视了对于学生校外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教学局限在校园之内,缺乏校外实习机制和实践教学项目。[3]由此造成学生实践能力、思考能力较差,走出校园后难以尽快适应就业。

第三,校内外缺乏合作,缺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桥梁。学校教学与社会经济、企业、公司以及事业单位等社会实践部门相脱节,缺乏沟通和交流,校企合作欠缺,从而导致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及时走向就业,而企业又面临人才短缺的尴尬。

由此可见,新建本科院校采用的人才培养手段或者完全照搬升本以前的方法或者完全套用以往本科院校的传统方法,人才培养方法呈现陈旧单一的衰败之象,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完全是被动的接受“填灌式教育”,人才培养效率低下。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大学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而实际上,新建本科院校的此种教育方法培养出的人才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理性思考——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的革新

“教学本质是实现一种对话”,[4]不改进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法,不注重、不实行学思结合与因材施教,就很难教会学生思考。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创新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一)校内创新

首先,从校内重视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倡主动性学习、经验性学习、互动性学习。例如,课堂教学可以减少单纯死板的教师講授,增加使用课堂互动、小组讨论、演习实验等方法。同时,要注重提高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和相关社团活动,适当增设创新实践学分。例如:梧州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系就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求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本科不少于25学分,专科不少于12学分。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模拟法庭、法律咨询、学年论文、法律专题论辩、课程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此外,新建本科院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校内一定要有模拟实训室。可以将企业的设备、甚至是生产线放在学校,承担生产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学校也可以按照企业生产流程建立自己的实习工厂,这要根据不同学校自身的情况和不同专业的特点确定。例如,梧州学院现建有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重点建设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个。

(二)校外互动

其次,在校外,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主要包括:学校与企业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与方法是工学结合、顶岗实践,要达到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学校与企业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收益、共同发展”的原则,学校的一个专业可以与多个企业联合,各自发挥自身优势。[5]例如,梧州学院在就业工作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努力为广大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构建高效有序的沟通平台,在梧州和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了20多个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天地。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居区内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研究生、国家公务员、广西选调生、出国就业、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等录用人数每年都有新的突破。

(三)构建桥梁

最后,校内外双向衔接,校内提供就业指导及实习机会,校外创建就业平台,从而为学生提供学习、就业互通的“”黄金桥。具体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可通过举办学生与企业的交流活动、请政府官员、企业老总到学校给学生做学术报告、带领学生参观本地企业、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举办模拟招聘会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此外,还可以根据专业特色与校外相关企业、单位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例如,梧州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系先后与蝶山区人民政府、万秀区人民政府、长洲区人民政府、梧州市人民检察院、蝶山区人民检察院、苍梧县人民检察院、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蝶山区人民法院、广西航道管理局梧州航道管理分局等23家单位签订了建设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每年暑假都安排大二或大三学生到上述基地进行课程实习。通过实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些途径,能够把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及今后的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前做好学生融入社会的心理准备及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基于麦可思2007届-2009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跟踪调查数据分析所得.

[2]陈新民:“完善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几点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1期.

[3]陈新民:“完善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几点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1期.

[4]鐘能文:“以哲学方式问思教学方法”,《中国教育报》,2009-02-19.

[5]刘翠兰、征艳珂:“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第12期.

(作者单位:梧州学院 法律与公共管理系)

作者简介:柳洁(1987-),女,湖北黄冈人,梧州学院法津与公共管理系教师,助教。

猜你喜欢

梧州就业率新建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中共梧州城工委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