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保护水源地的探讨
2014-04-29宋晨李岩
宋晨 李岩
水源地-大多为水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同时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虽然,人们运用现有技术通过引水等方式暂时缓解了水源的紧张,很多水源地也被作为备用水源而不被人们重视,但是真正的淡水资源匮乏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很多人缺少水源保护的意识,浪费、污染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水源地周边地理环境的优势,风景秀丽,越来越多的开发在其周围展开,很多水源地面临着污染甚至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很多现实问题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只有将水源地武装起来才能避免被污染破坏。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水体生物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其原理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生物和生物化学的三重作用共同来实现对污水的处理。人工湿地技术在的广泛应用表明,它是一种处理效果稳定、投资低、运行成本低、易管理的污水处理技术。
20世纪70年代,西德首次建造人工湿地,由此开始了对人工湿地的研究和应用。该水处理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研究开始于1987年在天津建成的第一个实验芦苇湿地,目前该技术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人工湿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涉及领域包括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矿山及石油开采废水等[1],已发展成为进行湖泊水库等大型水体水质改善的一个有效方法。
点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最主要的点源排放。水源地附近的开发虽然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将周边生活和工业污水截流不进入水源地处理排放,却忽视了初期雨水的污染问题。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了地面存在着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质随着雨水进入水源地,对水源地造成了污染。初期雨水不同于一般污水,其污染物含量相对较低,且流量比较大,运用常规技术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本论文将讨论人工湿地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同时考虑到降雨的不确定性和收集等方面的问题,本论文中采用和雨水水质类似的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作为实验对象。
本研究根据上述方面的考虑,基于唐皓等人的研究 [2],改进了传统人工湿地实验设备的结构和运行方式,研究该装置在我国北方(大连)对城市污水的深度净化效果,为初期雨水的处理起到指导作用,进而达到保护水源地的目的。
一、水源地保护流程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2.1实验设计及流程
为了反映在北方户外的运行效果,本实验设计的实验装置安放于户外,常年运行于户外自然条件下,以得到真实的运行效果。整个装置包括三级串联人工湿地单元,第一单元采用上向流、潜流方式,其他单元采用下向流、表面流的方式,各级单元由管路连结,污水经泵提升后进入第一单元,然后靠重力流方式进入后续单元。同时设计对照反应器,与第一单元进行对照,考察植物在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其体积为第一单元的十分之一。
具体设计参数:
(1)各级实验装置均为长1.0m、宽0.7m,一级单元布水区在底部设置,而二、三级单元底部为集水区,各级底部铺放钢网,防止填料泄露。第一级单元深为1.5m,其他单元均为1.2m;第一级单元有效水深为1.3m,其他单元均为1m。为了在实验装置下部形成厌氧区域,各级装置的深度均大于一般湿地,该厌氧区域相当于前处理系统的稳定塘或厌氧塘,进而节省湿地系统的占地面积;
(2为了避免土壤系统表面短流现象,同时增加填料表面积以利于微生物代谢活动,本实验采用轻质陶粒滤料代替传统的土壤或砂石作基质。下层由粒径为7-8mm的大粒径陶粒填装,填装高度一级单元为80cm,其他单元为60cm;上层由粒径为2.5-3.5mm的小粒径陶粒填装,填装高度一级单元为40cm,其他单元为30cm。平均孔隙率为46.1%。植物采用芦苇,为大连地区常见的;
本实验装置对传统湿地实验装置作了结构上的改进:在进水和出水端设置了不同高度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通过改变进、出水的方式和水的流动方式来改变湿地的类型,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原水水质,进而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以便节省投资。最后,建立无植物的对照单元,用以考察植物的作用。
2.2实验的操作管理
分两阶段进行实验:5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第一阶段,作为初运行阶段,该阶段温度较低,采用停留时间较长,设计流量260L/d,表面负荷372mm/d,各级停留时间均为3d,总停留时间9 d,对照单元设计流量26L/d,停留时间约3d;从7月下旬开始为第二阶段,该阶段气温较高且设备内部环境较稳定,采用停留时间较短,设计流量380L/d,表面负荷543mm/d,各级停留时间均为2d,总停留时间6 d,对照单元设计流量38L/d,停留时间约2d。
2.3原水水质
本实验进水采用水质类似雨水的大连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如下:
CODcr:30-60mg/l,TN:20-60mg/l,NH3-N:10-30mg/l,NO2-N:0.5-5mg/l,TP:1-5mg/l。
三、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分析结论如下【3】:
(1)三级串联人工湿地系统能够较好的处理低浓度的污水,其出水可以达到中水回用的标准。同时该装置能够脱氮除磷效果,可有效防治“水体富营养化”。
(2)人工湿地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停留时间,选择适当的停留时间可以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
(3)因为TN的去除以生物反应为主,因此TN的去除需要的停留时间较长;而TP以吸附去除为主, 故TP的去除需要的停留时間较短,停留时间长会造成解吸附现象,也会造成厌氧释磷现象,从而影响效果。
(4)植物是人工湿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很大很大程度上影响处理效果。因此选择植物很重要。
四、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技术作为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技术是可行的。虽然实验没有用初期雨水作为实验对象,但是人工湿地技术用作初期雨水的处理单元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这就为水源地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籍国东,孙铁珩等.人工潜流湿地处理稠油采出水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1,
21(5):619-621.
[2]唐皓,项学敏.周集体.表面流人工湿地设计的改进及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增刊):125-129.
[3]宋晨,项学敏.周集体.人工湿地对北方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效果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6):433-436,442.
(作者单位:大连大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大连市城市交通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