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觉视域下新建民办高校中华经典文化教学实践与创新

2014-04-29张玲

大观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实践创新

张玲

摘要: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的顺利成才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外来文化的冲击,对中华经典文化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的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从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实施等三方面进行研究讨论,探索符合新建民办高校中华经典文化课程教学的可行性道路。

关键词:中华经典文化;文化自觉;实践创新

所谓“文化自觉”,是借用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中华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追求,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保持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血脉根基。大学是思想观念、文化知识等精神财富创造和传播的殿堂,它不仅仅对文化具有审视、批判、选择、传承的功能,并且承担着对继承中来的文化进行创新的任务。因此,培育和提升文化自觉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指向。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关系到大学的发展走向,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走向。中华经典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与创新是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新时期,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挑战,中华经典文化教学应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才能够切实担负起历史重任。

一、文化自觉视域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整个教学施行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明确的导向与调控功能。文化自觉视域下的中华经典文化教学实施,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一) 以“提升人文素养”为基础

近几年来, 中华经典文化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目前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人文素质的课程。但是在新建民办高校,中华经典文化还处在初步阶段。《中华经典文化》是广西外国语学院专为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属文化素质基础课程。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祖国悠久、丰厚文化遗产的简明文本,使之对中国文化的产生、发展脉络、文化成果和特征有所把握,是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作为母本文化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精神,从而培养他们对祖国的情感和爱国情操,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优秀要素和传统思维方式,以便帮助他们掌握多种认识方法,这在影响他们的人生、社交和工作态度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有所裨益。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规律,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以“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为旨归

教学的产生源于文化传承的需要,教学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手段,从其发展历史来看,它总是作为文化的存在工具而执行着文化的任务,它的性质、目标、内容、功能等无一不打上文化的烙印。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对中华经典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审视、体认,突出中华经典文化的深厚底蕴;要弘扬中国文化中的精华,强调它们在当今社会的世界价值。二者和谐并进,自觉反映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和民族特性。在中华经典文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实施者应将中国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族智慧和理想人格,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渗透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中华优秀文化意识、文化观念的输入,使学生从中吸取各种文化营养,完成学生人格的自由发展和精神生活的重构,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中华经典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二、文化自觉视域下的教学内容

从2006年起,广西外国语学院在广西高校中率先开出全校选修课“中华经典文化”系统讲解四书五经、《墨子》、《韩非子》、《道德经》、佛经等文化就典籍。广西外国语学院的校训是“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如何留住中国魂?这就要系统学习中国的文化典籍。本校提出“大爱教育”的办学理念。何为大爱?那是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佛家的“博爱”、道家的“仁道”的综合,集四爱之大成,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兄妹、爱老师、爱同学、爱自己、爱生活的人。为此,在2009年,广西外国语学院将这门课由选修课改为公共必修课,作为本校一大特色,并对教材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附录,由原来10万字扩充到30万字。

三、 文化自觉视域下的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并非绝对的、禁止的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变革的过程,是教学创生的过程,是师生在具体情境中联合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实效性,讲深讲透,增强教学效果,就要改变“传授知识—接受知识”和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及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范式,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 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实践文化的主体性和对中华经典文化的反思力、传承力作为课程建设的生命。

(一)体验教学

在人文气息教育情境中,能使学生不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是学生体验成长的过程。因此,通过创设开放的、个性化的文化情境,让学生通过各种体验方式,对周围的文化有深切地感悟,是传统文化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策略。广西外国语学院建立有《中华经典文化》课程网站,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及Flash动画,使这门课程形象化,让学生从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神奇,掌握中国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提高文化素养和爱国热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的文化体验将课堂环境与校园环境结合。广西外国语学院的校园富有浓郁的人文气息氛围,用来自儒家经典中的名言命名教学楼为“明德楼”、“致达楼”、“大同楼”、“知新楼”等。课堂环境中的文化体验主要是指间接地观察和品位文化内容,另外,广西外国语学院于2010年3月在图书馆前矗立孔子雕像,引导学生去了解学校孔子像背后的故事以及收集我国在全球各国建立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相关信息,让学生深入了解儒家思想以及当今中华经典文化和汉语学习热潮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除此之外,学校的茶艺室、中国语言文化体验馆更是学生日常上课,学习中华经典文化的基地。除了校园环境外,社会环境也是教学实施的很好平台,本校还把南宁孔庙作为课程校外实践教学点进行现场教学活动。除此之外,广西外国语学院建立中华传统文化类社团,例如茶艺社、书法协会、汉服社等学生学社团,举办茶艺大赛、中华诗词书画比赛、传承汉文化汉服秀等活动。以文学院为主办单位,每年举行经典诵读展演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践行,由内而外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从中吸取文化营养,完成人格的自由发展和精神生活的重构,培养继承和传播中华经典文化的能力。

(二)对话教学

“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一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的过程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这种文化是现实的交互主体性关系的一种表现。”例如结合当下热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教育正处在热潮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为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推广提供了从未有过的便捷条件,“大讲堂”、“百家讲坛”把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炒得沸沸扬扬,主讲人以平民化的姿态、通俗化的话语、故事化的叙述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从神圣的殿堂请到民间,而主讲者自身也在经典走向民间的过程中完成了由专家教授向“学术明星”或“学术超男(女)”的角色转换等等现象,让学生充分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综合讲评,对学生的各种观点进行“过滤”、“筛选”,使学生既辨明是非、真伪、又掌握所学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过程中不断进行文化反思、促进文化自觉意识。

(三)对比教学

中华经典文化的独特性需要放置在世界文化坐标系中才得以体现,所以。只有通过对比分析,才能揭示出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从而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中华经典文化的特质。例如在讲到饮食文化时,对比中西方餐具的差别: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一面,和形成约定俗成的文化习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的涌进,西方文化的价观和理念不仅深刻地冲击当代大学生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襟和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总结中华经典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以继承和传播中华经典文化为己任。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 北京大学学报,1997(03)

[2]黄昕.文化多元背景下构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体系的思考[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8)

[3]黄灿,周仪.中华经典文化[M]. 北京:国际华文出版社,2011(11)

[4]黄艳碧.中华经典文化讲读的实践与思考[J]. 剑南文学,2012(05)

[5]张秋爽.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 语文教学通讯.2013(06)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实践创新
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思考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以文化自主自觉为内核推进泰拳市场产业化进程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沈阳城市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