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庙上村:宁静的“地下四合院”

2014-04-29尹凝瑶

农家书屋 2014年11期
关键词:陕县青砖窑洞

尹凝瑶

“闻声不见人,进村不见村,树冠露三分……”在河南省三门峡陕县,这首民谣一直广为流传,村民用歌声歌唱自己的“穴居”生活。来到地坑院前,俯瞰院内,桐树、梨树挺立院中央,孔孔窑洞分布四周,除了住人,窑洞里“系牛马,置碾磨,积粟凿井,无不可者”。孩子放学回家,站在地面上把书包扔进院内,然后跑下院子,数千年来,陕县很多百姓乐享“地下生活”。

地坑院又叫做天井窑院,是古代人们穴居生存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如今“穴居”地坑院在陕县西张村镇的庙上村保存最多,该村现存有73个地坑院,多建于清末、民国初年,而且院落排列有序,其中较早的院子有200多年的历史,住了六代人。

地上地下两世界

塬,这种地貌在河南其他地区并不多见,它原指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中间平坦。在陕县,这种地貌十分平常,它们由厚为50米~150米的黄土构成。而黄土则是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堆积而成,主要由石英和粉沙构成,土质结构十分紧密,具有抗压、抗震等作用,为挖掘地坑院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打开陕县地图可以发现,一个这样的塬可以覆盖一个乡镇,甚至覆盖两个乡镇。陕县近百个村落的近万座地坑院,就集中分布在东凡塬、张村塬和张汴塬三大塬区上,庙上村就坐落在张村塬边缘。这三大塬区,正处在仰韶文化遗址上,在这些塬上的人马寨、庙上村、窑头等地,都有仰韶文化遗迹发现。而仰韶文化时期,正是人类穴居文化的成熟阶段。

庙上村离三门峡市区只有25公里。进入庙上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城墙,城墙有7米多高,城墙上杂草丛生,洞孔无数,有的地方城墙厚,有的地方城墙薄,薄的地方仿佛风一吹就要倾倒。

过了城墙,能看到村里青砖灰瓦,枯树绕墙,闲嗑的人群、欢叫的牲畜,这和中原其他村庄的景象并没有什么两样,让人不禁怀疑,这里有“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

村委会主任张月让解释:“如果上世纪80年代前,来到村子里,那真是一览无遗,人们全在地坑院里住,地面上一间房子也没有。但以后不少人陆续搬了上来,形成了地上地下两个不同的世界。”

原来翻过城墙才是真正的地坑院。现在村里共留存有73座地坑院,这些地坑院大多是100年前开挖的。为了游客游览方便,有一片地坑院已经连接起来,没有村民居住,但村北的20多个地坑院里仍有村民居住。

赛神仙的穴居生活

81岁的贠磨环,15岁嫁到庙上村,一直在地坑院里住,已经住了60多年。说起住在地坑院的感觉,她说:“概括一句话就是,‘远看像到鬼门关,住进赛过活神仙。住窑洞,冬暖夏凉就不说了,我觉得主要好处是住在这里很静,外边再吵,风再大,这里也听不到。”

地坑院四周,用土或青砖筑约40厘米高的矮墙加以防护,当地人把它叫“拦马墙”,可防雨水流到院里,也可防止地面上的行人一不小心掉进院里,还做装饰用。而窑洞上边的地面每年必须用石磙碾几次,这样才能保证雨水不渗透到窑洞里。

顺着拐弯坡道下去,有一个大门,大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入”的气势。迈过大门门槛就进入了地坑院,地坑院里的第一个窑洞是水井洞,凡地坑院都有一眼水井,这里的水井一般30多米深,用辘轳往上绞水。

贠磨环家院里共有10孔窑洞,4孔窑洞住人。“地坑院里的窑洞很有讲究,哪个窑洞窗户多,门又高又大,说明这孔窑洞是主窑,一般是老人在该窑住,晚辈都在其他窑洞里住。”进入住人的窑洞,会发现在住人的窑洞里还套着个小窑洞。“小窑洞的主要作用是防土匪。1944年日本鬼子来村里进行大屠杀,就有人藏在小窑洞里,没被鬼子发现,躲过一劫。”贠磨环解释。

除了住人的窑洞外,另外几个窑洞当厨房、喂牲口房、茅坑房用,厨房的窑洞里边有排烟管通到地面。在院子中间还有一眼窨井。窨井一般挖有6米多深,下雨时,院里的水都流进窨井里,就不会往窑洞里倒灌了。

这个地坑院究竟是什么时候挖的,贠磨环也说不清楚。“估计最少也应该有200年了吧,因为我嫁过来的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说,院落上面的一棵柿子树,已经有100多年了,而那棵柿子樹,则是挖好院落后才栽上的。”

三年始成一院落

“ 陕县的地坑院现存不少,但像庙上村这样建造时间长,又遗存这么多建筑群的实属罕见。”陕县文物管理局局长曹铁钢说,陕县地坑院有4000多年历史了,除了地坑院成本低“只要掏力气就行”外,还同当地特殊的地貌有关。这里的黄土主要由石英和粉沙构成,土质结构十分紧密,具有抗压、抗震等作用,为挖掘地坑院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曹铁钢介绍,像贠磨环家这样的院落一般占地1亩~1.5亩,相当于地面住户宅基地的3~5倍,开挖一个这样的院落,一家人连续干上两三年才能够完成。所以一般每家挖地坑院都是众乡亲齐上阵,挖地坑院先要挖天井,一般20个人1个月就能把天井挖成,挖窑洞5个人5天就能挖出一孔窑。但挖窑洞不能一下子挖完,那样容易塌,必须先挖一面的一个窑洞,然后再挖其他面的,最多一次在四周挖3个窑洞。挖完后,让挖好的窑洞干燥干燥,等上一两年后,再挖其他窑洞,一个地坑院完全挖好往往要三五年的时间。

挖好窑洞,还需要做一系列的防渗和排水措施。地坑院的附属设施基本上都是从这两方面考虑的。窑洞的窑脸(窑洞的正立面)不但开有窗户,还要用泥抹壁,而且基座要用青砖垒成。院子四周用一圈青砖砌成,东南角挖成一个四五米深、直径1米的水井,井底垫上炉渣、井口盖上青石板,用于蓄积雨水和排渗污水。

地坑院的建筑艺术也震惊了国外的建筑师,有报道说,1936年,德国建筑师鲁道夫斯基得到了4张从空中拍摄的陕县南部地坑院照片,被深深震撼,鲁道夫斯基在其著作《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中称陕县地坑院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猜你喜欢

陕县青砖窑洞
俞泖全、齐菁禹、蒋萌珂、高盈盈作品
泥灰雕塑:青砖黛瓦上的技艺传承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古建筑青砖墙体修复施工技术研究
豫西陕县尚黑剪纸及其含义表达研究
青砖茶 良心做——湖南伟仁永巨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从陕县成功救援谈应急决策的科学性
陕县西张村镇南沟村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
习近平谈《平凡的世界》我和路遥住过同一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