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4-04-29彭寅菊
彭寅菊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可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扩展和延伸,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谈谈我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与同行交流。
一、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实践活动对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语文活动课内容要丰富,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新鲜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熟知课文背景,增长阅读知识
学习新课文之前,老师都要简要介绍文章时代背景,学生往往对此索然无味。鉴于此我每学一个单元前开一次“时代背景交流会”。如学习人教版第九册第八单元前,安排学生利用星期天查阅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毛主席的资料、抗日战争的资料等。这种新颖有趣的活动,促使每位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去书店、有的去图书馆、有的上网。星期一,孩子们把一张张图片和一页页历史资料都带到学校,如数珍宝。星期一的第一堂语文课上,我就专门开辟一节交流会。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争相表白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气氛浓烈,兴趣盎然,既增加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快乐的生活中积累了语言。
2、丰富假期生活,感受语言魅力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节假日,孩子们不知道怎么玩得有意义,教师可利用这一机会开展各种活动。教师节来临了,我让学生收集赞美教师的诗歌,举行“献给老师的歌”赛诗会。会上,学生严肃地走上讲台,激情地朗诵自己准备的作品。有的孩子饱含深情地读着双眼竟含满晶莹的泪花,师生感情在那一刻得到了升华,同时,孩子们在感知、认识、理解和诵读的过程中,丰富了词汇,增强了语感和表达能力。
3、举行“诗歌展示会” ,感受古文化的精髓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时,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我们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举行诗歌展示会。举行诗歌展示会时,我是这样要求的:(1).各小组自己确定内容和形式,诗歌展示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2). 各小组开展比赛。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3).组织分工,力求小组内每个同学都有任务,人人为展示会出力。语文学科组长组织队员背诵,一对一结对子互相检查,互相督促,学生的热情十分高涨。经过充分的准备,比赛开始了,每个队还给自己队起了名字,编出比赛口号,比赛场上一对一对抗赛,咄咄逼人,互不相让,大有“永不服输”气势。有的学生背诵古诗时,带着表情加上动作,创造性地表现了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意蕴美,在实践中形成敏锐的语感。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主动意识、进取精神及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促使学生从课堂到课下、从校内到校外,广泛涉猎,多方进行丰厚的知识储备。
二、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培养实践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之源,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写成什么样的作文。因此,小学习作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参与社会,广泛接触大自然,储存大量的习作素材,开辟习作之源,让学生心中有所积蓄,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为此,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不要把教材中的习作内容看成是固定不变的,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引导学生广泛收集信息,大量储存习作素材,习作话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生活成为学生的习作之源。
1、“推销员”竞聘会,让学生说真话
我在教学第九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时是这样设计的:一是激发情趣;二是精心準备;三是小组试买;四是班级特卖场;五是总结。
2、童话剧表演,让学生吐真情
学习了第五册第五单元童话后,我在班级组织了一次“童话剧表演大会”。 要求每组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我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申报确定参加的人数和剧本名称。在准备过程中,学生读了许多童话,创造性地编出自己的童话,并对制作道具、服饰、美工、配乐等都做了合理安排,汇报表演十分成功。在童话那扇神秘古老的门后,孩子们能够找到一个奇丽的、神秘的国度,那里面有熊、小兔、小鹿、狼和树洞,有魔法玩具,有豆荚公主,有想上学的小钢蹦,有会咒语的巫婆……所有的故事,想象奇妙生趣,情节瑰丽奇趣,语言活泼优美,孩子们的表演都能够将我们的心深深地吸引过去,都能让我们在徜徉这个美丽的世界时,得到美的感受和心智的启迪。活动后又让学生围绕这次演练进行习作,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较好地抒发了真情,表达了真意。
3、自编“习作集”, 享受成功的快乐
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班内倡导学生自编“习作集”。首先号召语文科代表组织同学,把自己在课内外写比较满意的作文搜集起来,在家里打印出来,再引导学生整理成按人、事、景、童话分类,并指导编写目录、序言,然后自行设计封面,并给“习作集”起一个喜欢的名字,最后装订成册。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学生自编作文集,既要写,又要画,还要裁剪、装订、粘贴,是一个涉及语文、信息技术、美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也是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在自编习作集的过程中,他们动脑动手,将自己的想法、才气充分地融入其中。用实实在在的“样板”鼓励学生大胆地表露内心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 活动过程注重熏陶感染,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内容,在突出综合性,强调实践性的同时,还要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活动中的“文化蕴育点”,在生活中营造文化气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和历史的、现代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