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时代,小世界

2014-04-29弥生

大学生 2014年4期
关键词:年轻人生活

弥生

这个研究始于2013年4月,10月,研究报告首次公开。我作为这个研究项目的受访者,想从自己的角度对报告中提及的90后活在当下的价值观、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深度自我的培养等内容以一个90后的视角进行解读。

报告所关注和讲述的是这样一群年轻人:在一二线城市学习和工作的90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目前是大学生,还有一小部分是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这些90后,他们来自一到四线城市的中产家庭和工薪家庭。同时,这些90后,不仅包括普通年轻人,也包括在工作和生活方面有更为大胆行动的前沿年轻人。研究员们通过案头研究、人类学田野、网络空间人类学、深度访问等手段,去了6所代表性的一二线城市。包括一线城市:北京,广州和上海,以及二线城市:无锡,武汉和重庆,访问了26位年轻人。和他们聊天、吃饭、玩儿,以同理心进行观察、交流和理解,收集一手的故事。

最终,本次研究报告表明,在同样的年龄阶段,90后拥有比80后更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自我实现的使命感。他们如此深刻地感知了风险,以至于在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就已经全面转向以当下而不是未来为基础,围绕日常生活构建和守护个体小世界。他们向往,以品质生活定义安全感,以兴趣界定自我的深度,以独而不孤界定个体归属,以善良微光影响社会。整个报告主要围绕90后的“深度自我”、“独而不孤”、“品质生活”、“善良微光”四个维度展开了细致的阐述。

活在当下:不欺今日,不畏明天

在中国,相比80后,90后呈现出关键的转变:他们不是以对未来的想象而是以自己当下所拥有的为基础,建构自我,希望能够“活在当下,不惧未来”。

这不是80后所习惯的、热血沸腾朝向未来的许诺和埋头苦干的奋斗。既然转向关注当下,也就要求对自我和日常生活,有深入理解和丰富实践。90后向往在每一天,自己都能去探索、发现和践行自己认定的生活意义,享受日常生活;并以每一天实在的体验、认知和理性判断为基础,去规划并实践未来,而不用恐惧和担心。

对90后来说,过好今天不惧明天,并不容易做到。道路是狭窄的,竞争是激烈的。很多90后的困境是,无法专注在当下,按照自我的认知享用生活,发展自己。虽然心里记挂着未来的可能,又只看到现有的主流路径,无法有足够的信心赢得竞争,或者开拓自己的路径。这种在当下和未来之间的挣扎和彷徨,是很多90后的核心焦虑。

作为一个1992年出生的90后,我非常认同“活在当下,不惧未来”的价值观。活在当下,是很多我身边同龄人的一个普遍状态,包括我自己。我要的,当下就要。当下就要构建一个能让自己舒适的生活环境,要被自己喜欢的东西包围,要去体验很多新鲜有趣的东西。而不是等到以后成功了,赚了钱,成了家,才去追求所谓的品质生活。没有什么比当下此刻的感觉更重要了,很多人的年轻人都向往“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是同一个意思。

对于我来说,“以后”太远了。记得前阵子,高晓松的一句“人生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打动了无数人。乍一看这话确实动人,尽管有距离,但是诗和远方就在那儿,眼前的苟且什么都不算,因为信这句话的人相信他们一定会找到诗和远方。这话就没能打动我。

我被问过这样两个令我难以回答的问题:梦想是什么?你相信诗和远方吗?我认为无论如何计划,未来总是不确定的,充满风险的,对此我无能为力。你总是不知道明天会在哪儿,做什么样的事情,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共处。所以我选择回归当下的生活。“活在当下”,意味着把此时此刻的想法就在此刻付诸实践,不等以后。我在大学期间发现自己不喜欢学校的生活,短暂迷茫之后立刻走出去,寻找我真正想要和感兴趣的东西。我学画画,采访各行各业有趣的人,去喜欢的公司实习,不停地接触新鲜事物,走到不同的地方去看。这些事情,我等不到明天再做,我能保证的是当下过着充实、新鲜的生活,我在不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当下就去尝试各种不同的可能,不怕犯错,不怕浪费时间,把时间浪费在喜欢的东西上才是青春啊。

关于“90后回归当下生活”,报告中用两部动漫“80后的隐喻:海贼王与远方的宝藏”及“90后的隐喻:银魂与当下的快乐”举例。拿两部非常受年轻人欢迎的动漫来讲80后和90后的区别,这个比较挺有趣。《海贼王》这部动漫对身边很多80后的朋友来说就是青春。80后在成长的过程中,与90后相比个人所拥有的物质条件相对有限、兴趣爱好的培养也很单一,没有太多的可能性。彼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乐观,个体的梦想寄托于国家发展的光明未来。“未来”对80后而言,代表着确定的前景,尤其是有车有房的中产生活方式的实现。因此,80后的年轻人在做当下的选择时,是以未来为基础的,当下不是目的,只是在给未来做准备。

相信远方和宝藏,这种集体认可的同一个梦想的《海贼王》成了这群人的隐喻故事。航行可以不知天气,不知航路,只要有勇气和信念,相信未来,不断奋力争取,就能到达。而90后不一样。尽管我不看《银魂》,但是我身边几乎所有喜欢动漫的90后都在看,并且非常喜欢。的确,对于很多生活在城市的90后来说,已经在成长中享有了好的物质条件,见过更多新鲜多元的都市生活。已经拥有的东西就挺不错的了,遥远宏大的未来理想便不再动人。

报告中说:“对于 90后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宽阔的海洋,神奇的彼岸大陆和远方宝藏若隐若现,航路风险重重,四处都是风暴。每个人都飘在海上,而现在所处的家园,所拥有的当下,变得极为重要。”

深以为对。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一切发展都太迅速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动的时代,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我们无法预期社会发展的变化。未来极为不确定,也没有办法依靠过往的常识来判定。所以,我们更愿意活在此刻,经营和守护好真实的、已经拥有的小世界。

好的生活没那么贵

报告中还提及,90后以品质生活来定义安全感:“因为转向了当下,守护家园而非远航,对90后来说,过好当下的生活,就是最大的梦想,才能带来这个时代需要的个体安全感。

相比于需要远航,面向未来承担风险的梦想,品质生活是清晰具体的,在日常生活即可实现,要求当下快乐的轻型梦想。

“因为接受了更多的信息和体验,90后对生活方式的理解相比80后来说更具体。”过去,年轻人在描述未来向往的生活时候,很多都会以“有房有车”的中产生活方式,几个简单的大概念来作为衡量标准。而90后对向往生活的描述的不是一个“有房有车”的模糊概念,也不是一个个物品的简单拥有。

90后向往的是“品质生活”。什么才是品质生活?一定是以物质为基础,但并不是拜金主义。我相信“好的生活不太贵”。我对奢侈品什么的大牌子没什么兴趣,但是我喜欢在各种有格调的电商网站上买有趣有情怀有设计感的东西,我买不起比较贵的Yankee Candle香蜡,就去宜家花几十块钱买些普通的水果味香蜡,感觉也挺好挺有情怀。觉得Dr.Martin的鞋子要一千多元太贵,就去淘宝找同样款式的鞋子,穿起来也挺潮,只要细心,就能找到性价比很高的店,既好看又不贵。我爱喝茶,最近发现了一种包装好看名字好听的南非红茶,背后还有故事,不贵但是很有情怀。我就是会被这些很细小的地方打动,而且每一次这样的消费都能带给自己非常愉快的感受。我会不惜花费去买辉柏嘉的原装彩铅。这样的牌子对我来说算是奢侈品了,但是其含义也在于对自己来说的“物有所值”,而不只是财富和地位的标示物。

我们更在意生活的精细度,要被自己喜欢的东西包围着,从各种各样的小细节着手打造自己的生活。我总是容易被小而美的东西打动。小小的多肉植物、设计独特的本子、精致包装的食品等。这些看似平常或是小众的物件,都和我们的个人兴趣和自我感知的独特性有关。从小在消费主义的浸泡中成长,我们去消费,买的不仅仅是一个物件,也投入了很多自己的情感在其中。

即使是在集体宿舍里居住,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新生开始在有限的条件之下对自己生活的小空间进行改造,投入时间金钱和感情。我刚入学的时候,就带了很多之前旅行时寄给自己的明信片,还有朋友们寄给我的明信片,贴在桌子旁边的墙上,也贴了摇滚乐队的海报和自己画的油画,用在宜家买的挺好看的床品,把属于我的那片小空间彻底打造成自己的风格。这些细节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让我在集体宿舍的生活过得不那么难受。每次写作业抬头的间隙,能看到一些熟悉的明信片和它们上面熟悉温暖的文字,都觉得很安心。我的室友们也一样,她们的小空间里摆着很多对于她们来说非常重要的细小的东西。

深度自我

再从我的角度说说90后的“深度自我”。

“90后向往摆脱过去简单符号化的外在个性,转为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探索自己——从情绪性格,到观点看法,再到兴趣爱好与天赋,人生诉求。他们向往的,不是做一个与别人相比与众不同的人,而是发现自己的天赋,围绕兴趣爱好展开生活,甚至能做匹配工作,同时通过独立思考和体验形成自己的判断和原则,做一个自我认可的不普通的普通人。”

我就是这样,虽然挺讨厌随大流,但是也不会刻意标榜不同。我经常会有迷茫和焦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走出学校,去尝试各种东西,但总是觉得自己试得太肤浅。所以,我很羡慕手工艺人的生活状态。吸引我的并不是手艺本身,而是专注手艺背后带来的宁静,是手艺人细腻优雅的生活方式,心无旁骛地专注,置身事外的淡定。我特别希望自己也能找到这么一个东西,能沉下心来把它做好。

就像报告里说的,我们这代人的自我觉醒来得更强烈。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去探索自己,尝试自我管理和习惯养成,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更加专注。比如加入豆瓣“早睡早起”、“改变自己”等集体鼓励性质的小组,使用To do list、番茄钟等APP。

“在追求深度自我的过程中,90 后也呈现出分化的趋势:1)有越来越多的90后,虽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和工作,但热衷于通过日常生活发现各种体会,去体验新鲜的东西,通过体验开眼界,重新发现自己;2)有另外一小部分 90 后,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专业,并且能够坚持投入,自我管理;3)还有一小撮90后,用更激进的方式,隔离自己当下的环境,通过自我教育、辍学或创业等方法,去开始自我发现。4)还有不少的90后,对上面三种人都无比羡慕。他们要么尚未行动,要么在过程中发觉自我发现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够,引发挫折感和迷茫 。他们甚至觉得负疚。”

对于上述报告中提到的分化趋势,我有些体会。我差不多属于第一种,说不上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就是觉得在学校的环境里不是很开心,也学不到东西。所以我通过别的渠道和融入别的圈子来填充生活,学习感兴趣的技能。我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觉得什么有趣就去学学和试试。我去参加各种讲座,各种手工作坊,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像我一样喜欢尝鲜的朋友们。我也很爱旅行,而且喜欢一个人上路,自己去过一些地方,也曾独自一人出过国。

其实,像我这样的90后挺多的,但是在我学校的大环境里很少。学校里的同学大多属于第四种。不满现在的生活,抱怨学生会无聊,也抱怨在学校学的东西没用,抱怨生活没有意思。这样的人往往没有行动力,只是说说而已,每次说到我会一个人出去玩儿,出去学画画,大家都表现得挺羡慕,但是身边的同学很少有人想到或者羡慕一种状态就去做出实际行动改变。很多人没有勇气打破当下的生活。如果不参加学生会,不做那些无聊的工作,不处理那些无聊的人际关系,以后简历上就没有这一笔了,保研找工作的竞争力就弱了。所以他们也做出取舍,选择继续抱怨,但不去改变。

处在一个变动不确定的大时代,既然无能为力,不如去拥抱这个不确定的时代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可能性。大胆尝试不同的东西,看看这个世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年轻,所以还可以犯错。其实,不计后果地满心热血地去做一些事情,是种挺美好的感觉。

不过,也正因为更多90后因为更早关注个人的小世界,更早意识到风险,也更早开始行动和实践。正如报告中所说,“越来越多90后,不仅有享用当下的淡定,探索自我的志趣,还有筹划未来的勇气和理性。每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探索和成长。这必定是一个过程。我们相信如同80后历经纠结,在步入三十前后又重新开启自我探索之旅的故事,再过几年,步入社会拥有更多实践经验和反思的 90 后,还会再出发,重新设定和拓展个体小世界的疆界,重新建立当下通往未来的道路。”

责任编辑:陈思

猜你喜欢

年轻人生活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打卡』
年轻人,千万不要相信自己会穷一辈子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