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有什么用

2014-04-29王琨

大学生 2014年4期
关键词:王小妮学妹读书

王琨

学不懂数字,就喜欢读小说

叶姐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大学上了一年半,我的图书借阅等级也只是区区三级,借阅了60多本书。高中时有了奖学金就豪气十足跑去书店买一堆书塞满书包,幻想着上了大学就在图书馆一泡一整天,把想读的而没时间读的书都读个遍。南大仙林校区的杜厦图书馆造型就像一本打开的书,藏书量也绝对够意思,可是从第一天进图书馆就发现并不是我幻想的样子,大家更多地是在学专业课、做题或者看专业书,或者更堕落一点,像以后的我做的那样——用超强的无线网坦然地耍着手机或者电脑,看到好玩的段子再无耻地嘿嘿一声。在这种处处皆学霸的环境里,看小说成为一种奢侈,看吧,即使上了大学,闲书还是没法摆脱闲书的帽子。

刚进大学时,厌学情绪特别严重,每天惶惶不可终日,没有目标也没有动力。找来几位日本作家的经典作品一本本读,慢慢发现日本私小说(又称“自我小说”)里隐秘的情绪、懒散的人物性格、淡漠的笔调非常适合当时的心境。读《伊豆的舞女》时没有觉得舞女青春可爱,反倒觉得读起来并不流畅,现在也回忆不起什么特别出彩的情节。当时只是冲着川端康成的名气读书而已,作品的内涵读不懂太多。

我就这样天天看书,大一时微积分就没有及格。老师叫我去办公室时这才知道事情闹大。我特别羞怯地站在那儿,木讷地一问一答。老师问我一天天的不学习都干了些什么。我说我学不懂数学,就喜欢读小说,把日本有名的小说看了个大概。老师看了我一眼——你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

你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一年过去了我偶尔会想起这个不应该问出来的问题。读书什么时候成了这么碍事的事情了?是的我知道,我不该不做数学,挂科挂得头破血流。我也知道大学要多参加社团多认识牛人甲乙丙丁,要混学生会要当干部,要躁动起来啊王小姐。可是在社团一遭,得到的满足感不及默默读几本书来得痛快。读了这些书可能没什么用,但意义是只有读书人自己知道的。本就不是付出立刻就来回报的事情,这么些年读书已经成为习惯,渗入骨子里,没法去掉。

虽然读着法学专业,但这一年半下来专业书没看多少,成绩也只是说得过去。一次课前我读王安忆的小说,身边姑娘惊了一讶,说“你好文艺竟然读这种书”。我笑笑,也没解释。看到她面前摊着概率论,知道忙着学概率论的姑娘没时间慢下来读王安忆的。

好舍友小妮

我和“中国好舍友” 王小妮经常相约读书。但这学期她选择读了第二专业,在读商学院的课,忙着做海外志愿者,读书的时间少了很多,也不再去图书馆借闲书看。她累了的时候,就会过来我桌前,问我在看什么书,看到喜欢的特别随性地说一句“我拿去看啦”。一回网上购书打折,王小妮竟然买了全套的张爱玲回来,快递箱子都是用自行车驮回来的。宿舍每人一本,说话都是张爱玲调调。可能性子太粗,读个《半生缘》读得焦躁,就把书往王小妮书架上一塞,但她书实在堆得太高,我失手把书从架子后面的缝隙掉了下去,至今没捞上来……

王小妮有段时间也很喜欢富有节奏感和现代气息的日本小说,她表示喜爱的方式就是买来作家的全套文集收藏,期末结束拖家带口,带着山本文绪、青山七惠、角田光代回苏州。在这些小说里,王小妮读到的是淡然笃定的生活态度,是平凡生活中妙极了的戏剧,温暖而治愈。而我看到的更多是失望和压抑,即使生活在繁华的东京,也如同遥远海岛一样孤立无援,繁华之下是落寞与无助。这些想法没有跟王小妮说,怕坏了她的兴致。

有次从图书馆借来《蒙马特遗书》,王小妮拿去读。过了没两天又还给我,说实在没办法下决心读。一方面这书是邱妙津的遗书,怕看了难过,另一方面涉及同性恋的话题,也没办法接受。后来读到东野大叔的《单恋》,本来是当做侦探小说来解解闷的,没想到涉及性别认知障碍这么严肃的话题。《单恋》并不算得上是东野大叔的畅销作品,但这个温情的作品着实打动了我,在图书馆沙发上猛读起来。朋友催我快看物权法,我不抬头说快了快了,就快看完了。这本书看的很快,但是震撼到了我。不知道东野大叔为什么会关注性别认知障碍这个问题,抛弃擅长的侦探手法而书写得如此温情。不知道如果王小妮看了这本书会不会流泪,虽然不是治愈系。

虽然和王小妮读书的口味非常不同,但我们还是能找到共鸣。王小妮很喜欢严歌苓,喜欢的方式就是又买了全套严歌苓。有次看《第九个寡妇》,边看边叹息。小妮子说考托福前期复习最烦躁的时候干脆直接把英语扔了,全身心看这本书,还写了很长的读书笔记。后来我坐在一个活动会场最后一排读这本书,头顶一盏灯打在书上,周围没什么人。严歌苓时而冒出的河南方言逗笑我,王葡萄的美很接地气。到后来,读到孙怀清老爷子全身雪白,在土地庙里走最后一程,眼泪实在忍不住。台上在欢呼着什么,我拿着纸巾默默流泪。

后来王小妮拿出读书笔记给我看。她是不愿意被人称为文艺的文艺女青年,大学了还在坚持做读书笔记,遇到好文章还是会做摘抄,厚厚的一本,很有分量。我看的匆匆,特别留意了最后一句,她写“好好,活着。”人可能成为历史的玩物,可能是错误的牺牲品,但是一定要好好活着。谁的一生写出来不是一本书,只是有些人的封面鲜亮,有些人羞于下笔罢了。

有段时间王小妮问我在读什么书时,我有点尴尬,因为借图书馆的几本书早就到期了还没读完。时间还是那么多,只是读书的速度越来越慢,总是有事情将读书打断。我读书总是很快的,现在这么说却有点过意不去。以前书少,总会一遍遍反复读,现在只是匆匆一遍结束,赶着日子还给图书馆。“书非借不能读”是几百年前的老话,现在依旧奏效。拖着图书馆的书不还,还得借书的时候,就问学妹要校园卡借书,霸气的学妹说你要是也把我拖累成图书馆黑户我就抽你。这么一来借来几本俄罗斯经典文学读得飞快,早早归还,还能和学妹开玩笑说我发现普希金发育好早啊,他写了一首诗是“想做你的鼻烟,这样就能被你娇嫩的手轻轻捏起……”被学妹骂了猥琐。

只是保持阅读的姿态

写本文时看了看自己的书架,看到一本不起眼的角落里的《两地书》,是前年11月在大众书局买的。那时大众书局还没有搬迁,异地的男友千里迢迢来看我,我们在五楼的辛香汇吃了饭就一层一层地逛书店。看到这本《两地书》,“有相聚,就有分离,但有些灵魂是永远不会分开的。”颇为感人,就一人一本。谁知此书的语言是最让人讨厌的翻译体,读起来干涩像没长熟的柿子。

身为体育生,他很少读书,但我总是上网买了邮给他,上研讨课研究莫言的时候就买《生死疲劳》,读日本小说上瘾的时候就买《挪威的森林》给他打打基础,并且时时催促说你要跟上我读书的节奏呀。期末回家时他的行李箱一半是书,沉得要命,连他妈妈也惊呆,什么时候他变得这么爱读书了。时间长了,他也能把《两地书》的问题说得头头是道,能看出不足就是进步。

闺蜜毛小姐说很羡慕我读了好多书,其实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底有多少。自己读的书绝对称不上多,只是总是保持着阅读的姿态,从没想过放下书本。有时候晚上躺下,想到自己又虚度了时间、没有读书的时候总是空落落。

微博让阅读碎片化了,网络上到处是吸引眼球的故事,拿着手机能玩一天,连中文系毕业的姐姐都好久不读书了。但我还是希望自己礼拜六的时候起个大早到图书馆,拿着喜欢的书,不碰手机电脑,不接约饭逛街的电话,就那么看着,看是哪个才华横溢的灵魂在纸张背后书写,看看这世上不同地方的人其实在经历相似的痛苦,看看人生呼啸而过,看看别人的爱与痛。我在纸张这边,可以笑得没心没肺,可以默默擦拭眼泪,这些与别人无关,我不用宣称自己一周阅读量多少,也不用在朋友圈吐血推荐哪本书绝对值得一读。读书有什么用?每个读书的人都知道。

责任编辑:陈思

猜你喜欢

王小妮学妹读书
月光白
审视自我,溯心而行——写给高一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朗诵小能手 ——王小妮
只属于我
只属于我
我们一起读书吧
尴尬
王小妮:聆听叶子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