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冰壶队与欧美强队扫冰技术能力对比
2014-04-29马永俊牛晓暹臧荣海许水生
马永俊 牛晓暹 臧荣海 许水生
摘 要:冰壶运动中扫冰技术是对比赛过程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利用文献资料、现场观察等研究方法,对2014男子冰壶世界锦标赛中国队与欧美强队扫冰技术能力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中国男子冰壶队与欧美强队在扫冰技术能力上的差别,提高中国男子冰壶队竞赛成绩。结果表明:扫冰技术在冰壶比赛中极为重要,对比赛的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队与欧美强队相比扫冰技术能力相对较弱;在队投壶技术的稳定性方面中国队比欧美强要好。建议中国队在扫冰技术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加强对冰壶运动轨迹产生影响因素的综合理解认识;增强扫冰技术团队配合能力;提高扫冰技术专项力量训练。
关键词:冰壶;扫冰;技术;能力;对比
中图分类号:G8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14)04–0063–05
Technical Ability Comparative of Sweeping of Chinese Curling Male
Team and Euro-American Curling Strong Teams
—— An Example of 2014 World Curling Male Championship
MA Yong-jun1,NIU Xiao-xian2,ZANG Rong-hai3,XU Shui-sheng4
(1.Harbin Winter Sports Training Center,Harbin 150020,China;2. Physical Educational Department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3. Physical Educational Department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50,China;4. Physical Educational Department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 Sweep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nfluence a process of a game in curling, with the use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field observation and so on. By comparing analyzing on the sweeping technical ability of Chinese curling male team and Euro-American Curling strong teams,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of technical ability of Chinese curling male team and Euro-American Curling strong team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curling male team. The results show: sweeping technology is very important in curling competition, and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process of games; The sweeping technical ability of Chinese Team is relatively weak to Europe-American strong teams; The stability of throwing curling technology of Chinese Team is better than Europe-American strong teams. Suggest Chinese to have targeted training in sweeping technology,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urling motion track; Enhance the cooperated ability of sweeping technology; Improve the special strength training of sweeping technology.
Key words: curling; sweeping;technology; ability; comparison
1 引言
2014男子冰壶世界锦标赛于2014年4月在中国北京举行。冰壶世界锦标赛是冰壶运动的顶级赛事,汇集了世界各地的12支冰壶队伍参与该项赛事。在本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男子冰壶队以6胜5负的战绩获得了第6名,没有能够突破索契冬奥会的第4名的成绩。从比赛过程看,扫冰技术能力是影响冰壶比赛成绩的重要环节,对冰壶的运动轨迹以及最终落位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扫冰技术是指使用冰刷(Brush)或者扫帚(Broom)清理、摩擦冰面。扫冰(Sweeping)动作应为从一边向另一边的方向扫冰(不需完全超过冰壶的宽度),不可在冰壶前方设置碎渣、冰屑等,扫冰动作可在任意一边结束[1],也称之为擦冰技术。扫冰技术是冰壶比赛的两种基木技术之一,也是决定着冰壶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2]。目前在国内对扫冰技术及其相关训练的研究还没有相关的文章,本文力求抛砖引玉,期待在扫冰技术的研究方面求得有识之士的鼎力支持。在国外冰壶运动发展了上百年,对扫冰技术及其相关训练已经有了相对系统的研究。
冰壶从踏板(起踏器)投向大本营,运行的距离在38 m左右。在比赛之前,冰壶比赛场地上用冰点罐在冰面上喷洒出小水滴,在形成大量的冰点(pebbles)。这些有冰点的冰面可以充分使冰壶运行的更远并产生稳定的冰壶运行轨迹。而没有冰点的冰面会减少冰壶的运动距离,并对冰壶的运行距离和运行轨迹产生极大的影响[3]。依据瑞士冰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URLIT Curl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制定的权威统计规则。对6种慢壶(投进、占位、保护、传进、分进、粘贴)和6种快壶(击打、清空、击走、双击、传击、溜壶)共12种投壶技术的执行情况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给予相应的分值[4]。其中对溜壶不进行分析,因为在溜壶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扫冰,因此在本文中的快壶中没有将溜壶纳入扫冰分析当中。在冰壶的运动过程中,扫冰技术能力的强弱将对冰壶运动轨迹的变化产生影响,不同状况的场地影响也会产生差异。扫冰是冰壶比赛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良好的基本技术是冰壶比赛取得胜利的关键[5]。有研究[6]表明,逆时针旋转投壶的技术较难掌握,但技术的实用性较高。投壶的旋转与开局布局及选择线路关系极大[7],对比赛的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对参加2014年男子冰壶世锦赛的中国队以及欧美强队的扫冰技术能力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中国男子冰壶队与欧美强队在扫冰技术能力上的差别,为中国男子冰壶队保持优势能力,增强扫冰技术水平,提高冰壶运动成绩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参加2014男子世界冰壶锦标赛其中的四支冰壶队伍挪威、瑞典、加拿大、中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比赛中的扫冰技术能力。挪威、瑞典队为欧洲强队,在本次世界锦标赛中分别获得冠军和亚军;加拿大队为美洲传统强队,在北美洲加拿大是世界冰壶运动开展的最好的国家,本届比赛获得第4名。中国队是亚太地区的冰壶强队,连续7年夺得太平洋冰壶锦标赛冠军。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通过学校图书馆及互联网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冰壶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前国内外冰壶运动的发展现状,并参考与冰壶运动有关的相关书籍、论著、期刊查阅并分析相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现场观察法
运用现场观察法,通过在2014男子世界冰壶锦标赛现场进行观察,并对比赛相关数据利用冰壶扫冰技术统计分析表进行数据记录存储,为对比分析取得真实准确的数据基础。
2.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专家访谈,从合理性、重要性、可比性、可行性等方面对该研究方向进行衡量,为本研究确立坚实的理论基础。
2.2.4 影像资料分析法
通过对相关比赛进行影像采集,并对所采集的影像数据进行系统的细致分析,经过多次回放、剪辑,进行采集分析,对运动员的扫冰技术过程加以记录,进一步丰富数据的精度,使数据更加准确。通过现场观察记录数据提取,对影像数据细化分析,基于模式识别和图像分析技术[8],利用影像数据轨迹跟踪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扫冰技术能力对冰壶运动轨迹能产生很大影响,其中在慢壶中影响明显,在快壶中影响小于慢壶。
2.2.5 数理统计法
对观察记录、咨询访谈、影像资料分析所获得的有效数据,利用体育统计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和分析处理,并采用Microsoft Excel2007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共计对47局比赛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对现场观察法和影像资料法所取得的分析量表各47份进行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进行量表内部一致性检验分析,求得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表明本次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5场比赛进行分析,其中加拿大队和瑞典队分别进行了3场比赛,挪威队和中国队分别进行了2场比赛。在分析过程中对冰壶各种运行状态下的扫冰技术进行分析,将扫冰中力量状态进行划分,分别定义为力量状态轻度、中度和重度,对应赋予分值1分、2分和3分;对扫冰的效果进行评分,根据达到战术目的的结果给予评定分值为1分、2分和3分。利用对冰壶不同运行状态下扫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分析结论。
3.1 扫冰技术的使用率
通过对中国对加拿大、中国对瑞典、瑞典对加拿大、挪威对瑞典、加拿大对挪威的比赛进行观察分析,所研究的比赛一共是5场,共计进行了47局,在这些比赛中一共进行了752次投壶,其中在投壶的过程中有750次运用了扫冰技术,没有使用扫冰技术的投壶仅仅有2次,是在瑞典队对中国队的比赛中,瑞典队在第九局和第十局中的溜壶。扫冰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比率为99.73%,充分说明扫冰技术的运用几乎贯穿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扫冰技术在比赛中极为重要,对比赛的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3.2 扫冰技术的效果
中国队顺时针投慢壶43次,扫冰效果分得到57分,顺时针扫冰效果分均值为1.326分;逆时针投慢壶95次,扫冰效果分合计为126分,逆时针慢壶效果分均值为1.326分,顺时针与逆时针慢壶效果分均值比为1,可见中国队在投慢壶的过程中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技术的扫冰技术的水平相差不大(表1)。中国队顺时针投快壶20次,扫冰效果分23分,均值为1.150分,逆时针投快壶64次,扫冰效果分合计78分,均值为1.219分,顺时针与逆时针快壶效果分均值比为0.944分,顺时针快壶要优于逆时针投快壶。这也可以成为中国队的一项优势,可以充分利用,不仅对贯彻本队战术意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控制、破坏对手战术的有利条件。
加拿大队顺时针和逆时针慢壶扫冰效果分均值比为1.028分,快壶扫冰效果分均值比为0.986分;挪威队顺时针和逆时针慢壶扫冰效果分均值比为0.966分,快壶扫冰效果分均值比为1.020分;瑞典队顺时针和逆时针慢壶扫冰效果分均值比为1.262分,快壶扫冰效果分均值比为1.088分;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欧美强队顺时针投壶能力总体占优,但同时也能看到挪威队在投慢壶的扫冰控制能力也很突出。
四支队伍在比赛中共投慢壶380次,慢壶扫冰效果分合计689分,扫冰效果分均值为1.813分,快壶368次,快壶扫冰效果分合计600分,扫冰效果分均值为1.630分。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队无论是在投慢壶还是投快壶,在扫冰效果分上都明显低于欧美强队。在所有的数据中,除挪威队在快壶效果分均值(1.553)略低于整体快壶效果分均值(1.630)以外,其他数据都高于平均值。充分说明中国队在扫冰控制能力上与欧美强队有较大的差距,建议在训练中加强队扫冰能力的针对性练习,尤其是对扫冰技术的理论理解以及扫冰时机判断,另外对通过不同时间和不同力量扫冰对冰壶运行线路改变的影响,从理论上充分理解,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对扫冰技术的运用和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表2还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总体还是各队中,慢壶的扫冰效果分均值明显高于快壶的扫冰效果分均值。总体合计慢壶扫冰效果分均值为1.813分,快壶扫冰效果分均值为1.630分,慢壶扫冰效果高于快壶。加拿大队慢壶与快壶平均效果分比值为1.970:1.880;挪威队为1.916:1.553;瑞典为2.039:1.658;虽然中国队整体均值比较低,仅为1.323:1.219,慢壶扫冰效果分均值也是高于快壶扫冰效果分均值。将慢壶扫冰效果分均值与快壶扫冰效果分相除,数据比值中,挪威队最高1.234分,然后是瑞典队为1.230分,中国队比值为1.085分高于加拿大队的1.048分,但是在快慢壶扫冰效果两项数据中都远远低于加拿大队。同时也可以看出加拿大队无论在慢壶扫冰控制还是在快壶扫冰控制上都很均衡,扫冰控制能力很强。
3.3 扫冰力量
通过现场观察及对影像资料反复观看,根据运动员扫冰时的具体表现,将扫冰力度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状态。在750次扫冰中,轻度扫冰有515次,占总量的68.67 %;中度扫冰有188次,占总量的25.07%;重度扫冰47次,占总量的6.26 %,见表3。在扫冰技术的运用当中,以轻度扫冰为主,中度扫冰为辅,重度扫冰所占比率很小。随着轻度扫冰比率的增长,说明投壶技术能力越来越趋于完善,冰壶的运动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在表3扫冰力度状态分析表中,中国队轻度扫冰占全队扫冰总量的78.75%,是所有队伍中比重最高的,然后是挪威队的74.38%,瑞典队是65.89%,加拿大队最少,只有59.72%。中国队在通过扫冰后的冰壶到位率与欧美强队虽然有差距,但是并不大,也充分说明了中国队在投壶技术的掌控上相对于欧美强队占有一定的优势。而世锦赛新科冠军挪威队也显露出强劲的实力,虽然轻度扫冰在全队扫冰的比重也很大,但仍旧夺冠,也说明了欧美强队在保持扫冰技术优势的情况下,在投壶技术上也更加细腻。投壶技术的稳定发挥,可以有效的减少扫冰技术的体力消耗。有研究[9]表明,一届大型的冰壶锦标赛如果一直打到决赛,需要不少于35 h的总体扫冰时间。为冰壶进行扫冰使身体处于高负荷状态,而且也不可能每次投壶都进行全力的扫冰,高强度的扫冰后迅速恢复的能力,是保证比赛优胜的重要依托[10],说明体能训练的必要性。
在中度扫冰力度状态中,加拿大队以36.11 %的比率,明显超出瑞典的24.30 %,挪威的21.25 %和中国的15 %。这也充分说明了老牌劲旅加拿大队在扫冰的掌控能力上还是具有极强的能力,而且在中度扫冰总量的比率中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这一点。在中度扫冰力度状态中加拿大队为41.48 %,占据了中度扫冰力度状态总量的2/5还要多。中国队在能够充分说明扫冰控制能力的中度扫冰力度状态中,仅仅占有总量的15 %,一方面说明扫冰判断能力与欧美强队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也说明中国队的扫冰技术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重度扫冰力度状态中,瑞典队占有较大的比重,占全部重度扫冰力度状态总量的比率达到44.68%,延续着欧美强队强劲的体能和扫冰控制能力的优势。
表4给出了本研究中全部扫冰力度的总分,各队扫冰力度总分及扫冰力度分的均值,四支队伍在比赛中共计扫冰750次,扫冰力度总得分为1032分,平均值为1.376分。可以看出中国队在扫冰力度得分与挪威队相近,分别是1.288分和1.300分,但是在表3所体现出的挪威队的强力扫冰的控制能力上可以看出,中国队与挪威队在扫冰力度上还是存在着差距的。中国队与瑞典队的1.439分和加拿大队的1.444分更是有明显的差距。说明中国队扫冰力量相对欧美强队较弱。
3.4 扫冰技术能力
表5列出在比赛中不同扫冰力度下的扫冰效果分及扫冰效果分总值和均值。在全部750次有扫冰的投壶中,效果分总值为1292分,平均值为1.723分。在扫冰效果分均值以及三种不同力度下的扫冰效果分均值的对比中,中国队都处于落后的状态,与欧美强队有明显的差距。在总分均值差上的最小差距是与挪威队差0.457分,最大差距是同加拿大队差0.640分;在轻度扫冰效果分均值的对比中,还是与挪威队差距最小为0.456分,与加拿大队相差达到0.716分;在中度扫冰效果分上,中国队相对较好,与挪威队和加拿大队分别只差了0.27分和0.276分,与瑞典队相差最大也只有0.34分;而在最能说明扫冰力量能力的重度扫冰效果分均值上,中国队的差距体现的就非常明显,和加拿大队差距最少也有0.978分,和瑞典的更是达到了1.105分。
表6是比赛中扫冰效果分的分布,在高分值3分的扫冰效果分的比率上来看,中国队只占全队投壶总量的2.5 %,欧美强队中最低的是挪威队为15.63 %。2分分值的比率上加拿队最为突出达到47.69 %。1分分值的比率中国队却达到了74.38 %。中国队效果分高分值数量少,一方面说明中国队的扫冰能力相对于欧美强队有差距,还暴露出中国队在战术设计能力上与欧美强队仍有差距。
4 结语
扫冰技术在冰壶比赛中极为重要,对比赛的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扫冰技术能力对冰壶运动轨迹能产生很大影响,其中在慢壶中影响明显,在快壶中影响小于慢壶。通过对中国队与欧美传统强队加拿大队、挪威队和瑞典队在扫冰能力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队与欧美强队相比扫冰技术能力相对较弱;主要体现在扫冰线路控制能力上,扫冰时机判断上,扫冰力量的对比和扫冰效果的对比上。还暴露出中国队在战术设计能力上与欧美强队仍有差距。欧美强队顺时针投壶能力总体占优,但同时也能看到挪威队在投慢壶的扫冰控制能力也很突出。中国队逆时针快壶要优于顺时针投快壶。这也可以成为中国队的一项优势,可以充分利用,不仅对贯彻本队战术意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控制、破坏对手战术的有利条件。中国队在投壶技术的掌控上相对于欧美强队占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降低扫冰技术弱势的影响。建议中国队加强扫冰技术的训练,尤其是对扫冰技术的理论理解以及扫冰时机判断,另外对通过不同时间和不同力量扫冰对冰壶运行线路改变的影响,从理论上充分理解,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对扫冰技术的运用和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加深对冰壶运动轨迹产生影响因素的综合理解认识;提高扫冰技术团队配合能力;强化扫冰技术专项力量训练。在保持自己优势能力的前提下,缩小与欧美强队的差距,为中国冰壶运动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The Rules of Curling and Rules of Ompetition[Z].World Curling Fedrtion.2011.
World Curling Federation Secretariat.The Rules of Curling and Rules of Competition[M].Perth: Olympic Winter Sport, 2008:5-6.
Jensen E T,Shegelski M R A,The motion of Curling Rocks: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Semiphenominological Description.Canadian Journal of Physics[J].2004, 82(10): 791-809.
于亮,王珂,冯伟.2009年世界冰壶锦标赛中国女队投壶技术和成功率统计分析[J].体育学刊,2010,17(9):83-86.
王珂,冯伟.对我国男子冰壶队比赛投壶成功率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4):78-81.
Willoughby K A, Kostuk K J. An Analysis of a Strategic Decision in the Sport of Curling[J].Decision Analysis, 2005,2(1):58-63
于亮,刘洋洋,王珂.黑龙江省男子冰壶运动员投壶成功率及合理性分析[J].运动,2011(9):64-65,83.
蔡怀宇,黄战华,张昊,等. 模式识别和图像分析技术在冰壶运动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02(6):第三期增刊,210-211.
John L,Bradley.The Sports Science of Curling: A Practical Review.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J].2009(8): 495-500.
Buckingham M P, Marmo B A,Blackford J R.Design and use of an Instrumented Curling Brush.Proceedings for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l. Journal of Materials:Design and Application [J]. 2006,220(4): 199-205.
Marmo B,Buckingham M P,Blacktord J.Optimising Sweeping Techniques for Olympic Curlers. Interwational Sports Engineering Association Conference, Munich, Germany 2006. Abstract: Sports Engineering[J]. 2006,9(4): 249.
刘永焕,苏和,许水生.冰壶运动教程[M]. 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3.
Reeser J C,Berg R L. Self-reported Injury Patterns Among Competitive Curl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pidemiology of Curling Injurie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J].2004,38(5): E29.
Marmo B A,Farrow I S,Buckingham M P,Blackford J R. Frictional Heat Generated by Sweeping in Curling and its Effect on ice Fri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L. Journal of Materials:Design and Application[J]. 2006a,220(4):189-197.
Behm D G.Periodized Training Program of the Canadian Olympic Curling team.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J]. 2007,29(3): 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