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
2014-04-29杨洋刘阳伍京华王冬梅
杨洋 刘阳 伍京华 王冬梅
[摘要]随着我国物流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深入,我国的物流高等教育也需要面向国际化发展趋势培养人才,这就迫使我国物流高等教育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物流高等教育现状以及我国物流高等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物流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关键词]物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0-0028-02
1我国物流高等教育的现状
1.1我国是物流高等教育大国,但不是物流高等教育强国
2001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我国高校也随之开设了物流专业,十多年来随着社会对物流人才的不断需求,由最初的2家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到2014年500多家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在全国1200所本科教育高等院校中占了将近45%。而开设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有1100多所,占全国2000多所高职院校的将近一半,我国已然成为物流高等教育的大国。
然而,我国的物流高等教育还不能称为强国,还需要广大物流专业的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培养质量,不断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和尝试。
1.2物流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要
贸易自由化,全球资本市场的成长和整合,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创造出一个正在成长的全球市场,也就是说原来的区域市场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统一的国际化市场。一个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分配利用资源,开展经营活动。在全球范围分配利用资源,必须协调其生产和流通活动,全球跨国企业最基本的战略是通过采购、制造、流通等方面的规模经济效益减少成本,同时通过開拓新市场和开发现有市场来扩大销售,实现企业的增长和效益的增加。在这种物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培养的物流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才能符合未来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高要求。
1.3我国高校教育改革越来越深入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改革的难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加大。
(1)高校教学方向面临调整办学方向。全国600多所地方院校要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职业经理人、培养产业的高端人才,而不再只培养科研型人才。
(2)慕课(MOOC)的发展。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慕课是以网络化学习为基础的,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专业人才。课程的范围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并且参与慕课的学习是免费的。全球的顶级高等院校把公开课视频放在网络上公开,世界范围内可以共享知识,这也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不得不提高课堂教育的治疗,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3)在校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仅仅具备单一专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综合的技能。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2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在物流业中,物流人才是影响其能否蓬勃发展的根本因素,经过荷兰、美国、日本等物流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物流一体化的关键是具备一支高水平的物流人才队伍。近年来,虽然我国物流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物流高等教育发展时间短,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少
2005年,教育部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次把物流类专业列为国家主要学科和专业,物流高等教育发展时间短。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一些高校开设物流相关专业课程,但在教学里一定程度上是依托于传统的“母专业”,物流专业授课师资多是从经济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学等专业转移过来,无专业背景,缺乏实践能力,人数少且补充渠道不足,对国外物流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认识不到位,不具备国际视野。
2.2教材知识陈旧,课程设计和知识体系无法与国际接轨
随着国家对物流高等教育的重视,物流类教材的出版也空前繁荣。但在内容上大部分教材都存在一些问题。①在物流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趋势下,知识体系更新缓慢,教材资料或数据陈旧,不能正确反映国内外物流的最新发展动态,案例缺失,没有涉及国内外企业或跨国公司的物流实践,学生不能及时了解新信息、新技术、新观点。②各模块知识之间缺乏逻辑联系,缺乏深入研究,系统性差,例如从一本教材的章节目录结构可见:物流概念;企业物流;区域物流;国际物流;包装与集装;装卸与搬运;仓储管理与储存技术;现代运输;流通加工;配送与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统;绿色物流;电子商务与物流;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其内容缺少主线串联,导致学生学习后对物流管理认识不清晰。③课程设计不完善,缺少模拟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课程。
2.3教学手段单一,以课堂教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物流课程教授过程中,大部分高校仍然沿袭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注重讲解与分析教材中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直接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不具备物流企业里最看重的实践操作能力。
2.4期末闭卷笔试的考核评价方式难以真正衡量教学效果
学校在学生系统学习物流课程之后,采取的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仅仅运用闭卷笔试的方法,造成了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的消极应对方式。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进而产生了“高分低能”的特殊“中国学生现象”。难以对教学效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3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物流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充分认识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参照发达国家培养物流人才的经验和方法,比较差异,改革创新,使我国物流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发展日趋完善。
3.1鼓励年轻教师参与国际教育合作,培养国际化的视野
借鉴欧美、日本等物流业发达国家对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是提高我国物流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从事物流相关专业教学的年轻教师“走出去”更显得极为必要。
(1)支持并优先审批物流相关专业国际合作办学。
(2)积极开展对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高等教育的调研工作。
(3)鼓励高校物流专业年轻教师出国进修。
(4)举办国内外物流专业学术交流论坛。
3.2对课程设计和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整合,解决知识更新缓慢的问题
解决物流专业教材知识陈旧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对课程设计和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整合。
①科学设计物流专业课程。物流专业学科是一个集结经济理论、管理学、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工程技术、市场营销、金融、法律、交通运输等多学科领域知识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并非原有学科的简单转型。根据物流市场和职业类型的需要,吸收国际化背景下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信息,完善物流课程设计。
②模块化整合教材中知识,完善知识体系。要以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精品教材的编写工作。
3.3通过国际性的产学研合作,构建具有实用性和国际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物流高等教育过程中,应鼓励国内外大学和企业之間的合作创新模式。通过国际性的产学研合作,可以加快物流高等教育的自主创新,推动物流科学技术的发展,构建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具有实用性国际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应以实现素质教育,提高物流理论认知能力,提高物流专业技能操作能力与适应在国际化背景下物流信息迅速变化能力为目标,构建“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模块,一是基础课程理论实验模块,包括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工程、物流管理等内容的实验。二是基本技能操作实验模块,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沟通协调等内容的实验。三是综合实验模块,包括物流管理综合实验、物流金融综合实验、电子商务综合实验、物流沙盘模拟等内容的实验。四是实际应用模块,包括公司实际实习、综合市场实验等内容模块。
3.4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并举,加快我国物流高等教育改革
从考核评价方式上进行创新,是我国物流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项目实施考核评价、案例考核评价、参与式教学考核评价、企业专业实践考核评价、闭卷笔试考试考核评价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并举,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物流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适应国际化背景下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