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作用下的银行信贷活动
2014-04-29曹明
曹明
[摘 要]经济周期是指在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扩张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经济现象。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转化,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对于宏观经济周期中的银行信贷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了我国经济周期与银行信贷之间的关系,简单解释了经济周期对于银行信贷活动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银行信贷活动应对经济周期的一些可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周期;银行信贷活动;影响;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2-0041-03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给许多大型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这期间,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成为关注的热点。一般认为,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信贷质量存在顺周期的态势,前人也对此做过一些研究。早期的文献对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关系进行理论分析,阐述了银行信贷周期性的相关理论。近年来的文献对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贷款规模、贷款质量进行大量实证数据分析,对经济周期中的商业银行信贷经营周期性现象进行阐述。
1 我国银行信贷活动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公认的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所以GDP的变化基本可以表示经济状况的变化。
根据世界银行网站1977—2012年的我国GDP以及银行信贷总额的数据可绘制成图1:
如图1所示,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银行信贷活动日趋成熟,银行信贷总额与国家经济呈现同向增长。从数量上看,我国GDP和银行信贷总额从1975年至1990年经历了较慢的增长阶段,而1990年至2000年经历了较快的增长阶段。由于国家对于银行信贷市场的放开,21世纪以来GDP与银行信贷总额呈现大幅度上涨,2012年时我国GDP达527607亿元,同年的银行信贷总额达到392680亿元。上述分析说明银行信贷总额与GDP在数量上呈现了的相关性,也就是说,银行信贷总额和国家经济水平息息相关。
为了进一步分析宏观经济周期下我国银行信贷活动状况,将上述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1977—2012年各年我国GDP以及银行信贷相对于上一年度的增长率,即:
增长率=(本年度的数值-上一年度的数值)本年度的数值
并把它们绘制成图2 :
如图2所示,我国1978—2012年GDP增长率与银行信贷总额增长率有明显的关联,GDP波动轨迹即经济波动轨迹总体上与银行信贷波动轨迹趋于一致。
1975—1990年,我国银行信贷总额增长率波动与经济增长率波动相一致,总体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增长率水平上下浮动。1990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1994—1995年度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最高点,同期银行业受经济发展的刺激,银行整体发展形势大好,其对信贷风险偏好加强,使得信贷总额增长率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此后由于国家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我国经济增长率随之开始下降,但一直保持在7%以上,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放缓,银行信贷总额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GDP增长率从2000年的8.3%开始连续7年攀升,经济达到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与此同时,银行信贷总额从2000年的61936亿元开始迅速扩大,增长率也逐渐增大,2007年其增为184543亿元。进入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率与银行信贷总额增长率同时出现了较为快速的下滑。2009—2010年,我国经济逐渐复苏,银行信贷总额增长率有所回升。但2011年至今,我国经济增长势头有所放缓,经济进入新一轮的下行周期中,银行信贷总额增长率也下滑明显。
经过分析这几轮经济周期以及银行信贷总额的增长率的关联变化,充分显示我国银行信贷总额与经济周期变化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受经济周期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且银行信贷活动存在顺周期性变化以及具有顺周期性的特征。
2 经济周期对于我国银行信贷活动影响的原因
经济周期对于我国银行信贷活动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即影响信贷活动的经营目标、资源配置和经营结果。
2.1 对信贷经营目标的影响
银行经营具有高杠杆性的特点,这就要求银行在经营中必须保持审慎、稳健及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标。
我国宏观经济处于上行周期时,银行资金流动性较为充足,信贷资金需求也较为旺盛,银行对经营形势预期比较乐观,因此银行往往制定出较为激进的经营目标,扩大信贷规模。但同时银行往往对于风险准备不足,这样就会使部分信贷资金流入较高风险的项目,造成以后信贷资金回收的难度增加。而我国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时,银行资金流动性不足情况逐渐显现,以前投入较高风险项目的信贷风险会不断暴露出来,不良信贷率上升,进而可能导致银行对未来经济走势悲观,制定出保守的经营目标,缩小信贷投放规模。
因此,经济周期影响银行的信贷活动经营目标,进而对于我国银行信贷活动产生影响。
2.2 对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对于风险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贷活动的资源配置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信贷投放总量和信贷结构。
我国宏观经济处于上行周期时,由于各企业业绩大幅提升,信贷违约率降低以及担保物价值上升等原因,银行往往会加大信贷投放总量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在信贷结构方面,银行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上行周期中,周期性行业业绩增长要好于非周期性行业,银行会在信贷资源配置中加大对于周期性行业的信贷投放。其次,中小企业违约率降低,而其贷款利率高于大型企业,所以银行此时乐于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以获得更多利润。经济上行,企业融资热情较高,长期贷款需求较大,银行对企业发展前景比较乐观,将加大期限较长贷款的规模。
反之,我国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时,由于企业信贷违约率升高以及担保物价值下跌,银行往往会收缩信贷投放总量。在信贷结构方面,经济下行,周期性行业业绩受经济影响相对较大,银行往往会加大非周期性行业的信贷投放。而中小型企业抵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劣势显现出来,使得银行更倾向于对大型企业发放贷款,减少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另外,经济走势下降,银行对企业前景难以作出准确预判,会倾向发放短期信贷产品,规避风险。
所以,经济周期影响银行信贷活动的信贷投放总量和信贷结构,进而对于我国银行信贷活动产生影响。
2.3 对信贷经营结果的影响
银行对于经营结果十分看重,而经营结果主要通过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两方面进行衡量。
我国经济处于上行周期时,银行新增的贷款多为周期性行业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以及期限较长的贷款。这些企业在经济上行的大环境下经营状况优异,也就使得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良好。银行也就有实力扩大信贷规模。在盈利能力方面,由于信贷数量提高的中小企业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利率较高,使得银行信贷收益增加,总体盈利较多,这也使得银行有条件扩大信贷规模。而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时,周期性行业下行运行以及中小企业经营下滑,使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资产质量下降,进而减少信贷规模。盈利方面,银行信贷总量收缩,不良贷款率上升,使得信贷收益减少,银行只得减少信贷规模。
因此,经济周期影响信贷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进而对于我国银行信贷活动产生影响。
3 我国银行信贷活动应对经济周期的对策建议
3.1 保持信贷业务稳健发展
我国银行业应将保持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作为信贷经营的根本目标。银行在经济周期中可能表现出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的态度,这往往会使信贷发行总量过度扩张或收缩,信贷资产也随之质量大起大落,严重阻碍了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危及个别银行的生存。因此,银行必须把稳健发展作为信贷经营的根本目标,面对经济波动切忌反应过度。
3.2 进行合理信贷资源配置
我国银行业应进行合理的信贷资源配置。无论经济繁荣或衰退,银行应前瞻性地预测宏观经济走势,适度逆周期地调整信贷政策,提前有针对性地进行信贷结构调整。在经济繁荣时期,银行严格贷款条件,适当缩减新增贷款投放量。在经济萧条时期,适当增加新增贷款投放量,集中投向关联度高、连锁效应强的基础性行业。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为经济周期波动中信贷业务保持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3.3 保持审慎信贷经营理念
审慎的信贷经营理念,就是要求我国银行避免大幅调整信贷政策,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还要求在计量贷款风险时不能过分依赖企业历史和近期经营指标,而必须对未来发展情况准确预判,保持信贷投放的适度均衡和贷款质量的持续稳定。
4 结 论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周期与银行信贷活动的关系及其对于银行信贷活动影响原因,提出了银行信贷活动应对经济周期作用的一些对策建议。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转化,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大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应充分做好应对经济周期影响的准备。银行应把持续稳健发展作为信贷经营的根本目标,进行合理的信贷资源配置,保持审慎的信贷经营理念。在面对经济波动时切忌反应过度,要用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审视经济的波动现象。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网站中国数据[EB/OL].http://data.worldbank.org.cn/country/china.
[2]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经济周期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的影响和对策[J].金融论坛,2009(7).
[3]刘秋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实证研究[J].企业观察,2011(5).
[4]娄飞鹏.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互关系分析[J].经营管理,2013(8).
[5]李连发,辛晓岱.银行信贷、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调控:1984—2011[J].经济研究,2012(3).
[6]雷心恬.浅析经济周期中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J].对外经贸,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