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的联系金融危机与会计准则的联系

2014-04-29宁睿,张佑蝶,翟艺圆

中国市场 2014年43期
关键词:国际趋同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危机

宁睿,张佑蝶,翟艺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准则也不断地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实际情况。2007年金融危机使会计准则中的漏洞暴露出来。事实上,这些漏洞在危机开始之前便已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危机爆发,同时准则在国际范围内的趋同,也成为危机全球扩散的助推手之一。

[关键词]会计准则;金融危机;公允价值计量;国际趋同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3-0114-02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2007年金融危机中会计准则漏洞的讨论仍在继续。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会计准则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后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会计准则的发展和新准则的创新对经济持续平稳运行的推动作用。

1一直存在的会计准则漏洞

会计准则中主要存在四方面的漏洞:销售数据作假,资产估价没有明确规定,账外债务,兼并收购导致问题复杂化。

会计准则漏洞虚增企业净资产,让投资者们高估利用漏洞的企业的价值,继而投资者抬高股价,使经济市场上产生越来越多的泡沫。一旦泡沫被刺破,金融资产价格就会大幅下跌,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2会计准则国际化

会计准则的漏洞一直存在,但是并未大规模爆发。为何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如此之广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漏洞所引发的问题在早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引起大的关注,但彼时已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这种埋伏期很长的慢性病,应是从根本上,即会计准则出现了问题,特别是会计准则国际化。

21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原因

美国会计学会国际会计经营和教育委员会在20世纪70年代出具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各国会计模式可分为五类[1]。每个模式的特点及影响范围,影响国家均不同。受影响国家分布在全球各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国家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交易双方要利用彼此的财报预测风险和收益。但不同准则表现的信息并不一定一致,甚至完全相反。同时,交易中利润、成本等要素不能统一计量。因此报表使用者要求提高可比性,准则是规范报表的一种工具,会计准则国际化便成为必要。

当然,各国为了发展和提高本国的经济也是推动会计标准国际化的一个潜在原因。在当今,要想使本国的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应当保持创新精神和开放原则,加强与别国的联系。每个持有这种目的的国家都会主动积极地与别国进行融合或影响,这就促使会计标准趋于一致。

22国际化后的会计准则

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中,美国的会计准则备受各国关注,它是许多国家标准制定机构在制定本国会计准则时的依据和参考。

2000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进行重新的改组,3名美国人担任了该组织的重要职务,主要负责各项会计准则的研究、制定等工作[2]。这次改组使IASC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全球会计准则“制定者”的身份。美国准则不仅是各国制定自身标准的依据和基础,还大大影响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

23国际会计准则引危机

国际会计准则的弊端,是其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它提出了获取公允价值的三种情况,而这三种获取方式或者通过客观事实观测,或者通过主观推断。这使公允价值和市场情况同向变动,且具有惯性。

公允价值计量的这些特性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在选择会计准则时,首先应考虑市场资本的流动性,政府调控的能力、市场有效性、会计信息透明程度等因素。另外各国资本化程度越高,会计准则融入全球化的程度越大,国家受全球金融动荡的影响就越大,这导致了金融危机严重的后果。

3金融危机暴露会计准则缺陷

31关于公允价值的争论

2007年4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此次危机迅速波及全球,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都在本次危机中遭到重创。除了金融业长期普遍存在的监管漏洞的问题之外,金融学家们将原因归于会计界,认为“公允价值”是导致危机的罪魁祸首。自此公允价值开始被质疑。

32金融危机中信息披露存在缺陷

除公允价值外,信息披露也是又一关键因素。

一方面,缺乏充分的会计信息披露,必然使得会计在危机中缺失预警功能,使债权人和投资者无法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或判断决策的正确与否。

另一方面,信息披露过度复杂,关键信息会被次要信息掩盖。对于投资者和监管者而言,要想从复杂的“信息灌木”中找出有用的关键信息,无异于“大海捞针”。金融监管的信息填报要求中便可看出该问题。此次危机爆发前的近30年来,很多国家的监管报告要求金融机构填报的数据不断增加。1974年,英国刚刚引入监管报告,银行填报的数据条目只有150项,而现在7500多项,是1974年的50倍。1930年,美国银行向美联储填报的数据约为80项,而到2011年,达到了2271列,每列包含的数据量也有了大幅增加。信息披露过度复杂加大了寻找有用信息的难度,并且增加了信息使用的风险,因此信息披露并不一定越多越好。[3]

自此,针对公允价值的争论还未停止,但可以肯定的是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然是未来的大趋势,不过该准则应该与时俱进,以减少一些估值技术夸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对信息充分披露制度的监管也要加强,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

4金融危机后的会计准则

41金融危机后国际会计准则的改革

从市场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的表达并未真实地将市场上和主体本身的风险反映出来,相反,甚至在经济泡沫的背景下对投资者有误导作用。

那就应当使用所谓一点水分都没有的新的计量方法吗?事实上也不妥,“干货”形式的计量法则会导致该主体的计量既没有相关性也没有可靠性。因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仍旧是会计上进行计量的最好方法。为了弥补其固有缺陷,我们认为应进一步增加报表附注在会计报表中的比重,并在列报中作为重要事项,通过附注列示出的经济环境数据等要素,以多角度尽可能将风险反映出来。

针对几个突出问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做出了较大的调整。

2008年10月13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修改国际会计准则相关条款,允许对金融资产进行重新分类,并且允许将执行日期追溯回7月1日。2009年7月14日,发布征求意见稿2009/7《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以取代《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确认和计量》,建议针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采用新的分类和计量模式,禁止会计主体在初始确认后对金融工具的重新分类,明确了各计量方法下金融工具变动损益的计入。2011年5月12日IASB又发布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新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将公允价值重新定义为:“市场参与者之间在计量日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手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付的价格”[4],提供了公允价值的单一指引,引入了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一致披露要求。

42各国、各地区会计准则的修改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不断做出准则调整的同时,各国家地区也针对国内经济环境做出了会计准则的调整。

2012年,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提案金融机构提前对坏账的确认时间。此次提案规定企业在发现潜在损失的初期迹象时,金融机构即开始确认损失,有效避免冲击所造成的影响。

继美国后,欧盟、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也针对公允价值对会计准则进行了调整。

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并未做出过多调整。这是因为,中国在引入公允价值时设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公允价值并未在我国真正推广。

5反思

由以上的例证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会计准则的讨论与修改在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缓解和后期各国经济重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较现行的准则与危机前的适用准则,细节化、复杂化成为了新准则与之前的最大区别。我们认为,这样的改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准则本身的属性与意义,二是现行经济市场的变化。

51准则的属性与意义

随着市场细分的进一步展开,以及高度技术化的推广,信息的专业化需求越来越高。而会计准则作为会计行业通行的语言与规范,专业程度也随之愈发提高。

这一方面迫使会计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判断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财务信息从收集到决策制定再到披露整个过程的合规性。

另一方面,会计准则高度专业化有利于管理部门对相关主体监管。旧准则作为一种会计语言,其表达存在不少模棱两可或者极软性的内容,致使主体可以利用准则漏洞避过可能的处罚,使一些错误会计信息出现和传播。同时,高度专业化也能够减少审查时不同部门间的扯皮,提高监管效率。

52经济市场的变化

当前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使得市场业务需求难以把握。这种客观环境推进了虚拟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工具推陈出新。由于虚拟经济具有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四个缺陷,为使监管部门加强对其约束和限制,更为细化的会计准则十分必要。

目前,经济市场的治理结构仍然存在人治盖过法治的现象。我们所希望达到的市场治理应该是以高度法治作为治理主体,以人治弥补法治上的漏洞。在这样的发展观下,细节化和复杂化的会计准则将有利于约束市场行为。

细节化的会计准则将全方位规定企业及相关主体的经济行为,从细节入手,从源头制定规范。另外,经济实体存在即是为了获取利益,从准则的角度在利益这个经济行为的根源上进行规范的指导和约束,将更有利于经济合理的发展。

6结论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说,会计准则漏洞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后危机时代,对会计准则的思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危机带来的后续影响;同时,准则的调整也对经济复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当今形势下,会计准则作为一门会计专用语言在各个方面起到了助推经济平稳发展的良好作用。同时,金融危机辐射性带来的后续影响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在保持与国际准则同方向的同时,还必须依照我们自身的经济环境做出相应的微调或修改,以真正的起到作用。参考文献:

[1]周善文,林哲夫国际会计界定及模式比较研究[J].财贸研究Finance and Trade Research,1996(1):67.

[2]窦仁政,陈巧风国际会计准则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Z].2006-04-05.

[3]宋志国黄丽新,金融危机下对国际会计准则建设及会计信息披露的两点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0(4).

[4]宋光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会计准则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宁睿(1993—),女,北京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2011级国际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国际会计;张佑蝶(1993—),女,北京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2011级国际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国际会计;翟艺圆(1993—),女,北京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2011级国际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国际会计。

猜你喜欢

国际趋同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问题浅析
新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浅析
公允价值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国际趋同进程及困境
会计文化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思考
浅议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